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三国卑鄙军阀 > 第33部分(第1页)

第33部分(第1页)

因为气候变冷变干,使得乌桓、鲜卑部族面临牧草减少、灾害频繁的恶劣环境,他们不得不南下寻找新的宜牧地区。。。。。。”

我国秦汉时期处于温暖湿润期,但是从当时气候变化看,西汉中期以后,气候就逐渐趋于寒冷。这种严寒天气同样波及到北方草原地区。

后来,匈奴击破乌孙返回途中遭遇大雪,冻死数万人。曾经是草原霸主的匈奴都无力抵抗自然灾害,更何况是乌桓、鲜卑。虽然史籍没有明确记载他们面临的自然灾害,但是从匈奴的情况可以推断,乌桓、鲜卑的生存状况同样很严峻。

由于地处东北,首当其冲就是严寒天气。寒冷天气的持续,使得地面冻土加厚,牧草生长期变长,不利于放养更多牲畜。另外,严寒天气会导致旱灾、蝗灾增多,使得草原上草木尽枯,赤地千里,牲畜死亡。作为游牧部落民族,无法采取有效措施应对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唯一的办法就是不断南迁,靠近中原地区,寻找更适合的宜牧地区。

蔡邑略一停顿让众人消化这些内容,然后继续说道:“乌桓和鲜卑都居住在原匈奴地区,东汉中期,乌桓族其中一个头领率领族人内迁,被获准定居在幽州几个郡附近,并且负责招揽其他乌桓人前来投靠,就此开始,其他乌桓人逐渐加入内迁行列,汉朝国土之外的乌桓人很多都内迁进来了。

这些内迁的乌桓后来在幽州逐渐发展出三个大据点,即辽西国附近的辽西乌桓,上谷郡附近的上谷乌桓,以及辽东国附近的辽东乌桓,一般统称为三郡乌桓。

内迁的乌桓人尽管曾经长期受到汉朝的庇护,但是并没有真正感谢过汉朝给予他们的帮助,三郡乌桓实力最强大,经常带领其他各个小的内迁部落参与抢劫郡县,甚至勾结叛党发动叛乱。但是现在由于朝廷国力力有衰退的迹象,根本无力顾及这些乌桓人的胡作非为,所以他们相当肆无忌惮。”

“当然,乌桓也不都是这样,内迁的乌桓人之中,也有很大一部分被汉朝征为士兵,他们一般都驻扎在幽州的各处边防,零散的被编制在很多部队中,时常会被派遣抵抗乌桓或鲜卑人的入侵。因此,可以这样说,到目前为止,乌桓族还仍然处于极度零散的分裂状态,一部分留守塞外故土,另一部分内迁,零散分布于幽州的各郡县,有的跟别人抢汉朝,有的跟别人保护汉朝。总之,目前这个时期的乌桓还是相对较弱,但是,他们的骑猎水平却不敢小视。”

大堂内众文武静静地听着蔡邑的讲述,这些事情有些人知道,但大部分人还不是很清楚,头一次听到如此详细的描述,尤其是那些来自中原内陆的一些文武。

蔡邑还在继续讲述:“鲜卑的情况比乌桓好很多,北匈奴没落后,鲜卑占据了原来匈奴的故地,乌桓内迁后,鲜卑又占有了他们的土地,鲜卑族因此而逐渐有复苏、强盛的迹象。

总之,是地理环境和气候等原因造成了乌桓、鲜卑部族的南迁,使得他们不得不南下寻找更好的宜牧地区,以至于扩展到汉族居住的区域。

乌桓与东部鲜卑南迁前,主要活动于西辽河流域的森林草原地带,北起西辽河北岸巴林左旗,南到西拉木伦河以北,西起大兴安岭南段、七老图山,东至辽源。在此范围内,主要包括西辽河、大小凌河流域、燕山山地等地理区。

且西辽河一带多沙丘,南岸就是科尔沁沙地,其间有草原低地与冲击平原,是半农半牧区。西面靠大兴安岭南麓,东麓的地区多森林,南方的燕山地区由中低山丘陵与盆地构成。

在这个多元的地理环境中,他们的主要经济生态区是大兴安岭东麓、东南麓与大小凌河、燕山北麓的丘陵森林与草原地带。由于放牧需要依季节而转换不同草场,且照料牲畜、寻找草场与水源、应对季节变化与灾害等需大量人力,故在多山多丘陵多森林野兽的地理环境,他们不可能蓄养较多牲畜。作为游牧民族,这样的地理条件非常不利于他们的发展。”

蔡邑大略的将乌桓和鲜卑的情况介绍了一番,使众人对此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

原来这些乌桓族和鲜卑族都是从北部寒冷的地区迁来的,占了大汉的领土还要作乱,留不得啊。

第七十七章秘密扩军

刘展觉着差不多了,于是接过来话题说道:“乌桓和鲜卑这两个异族在幽州算是比较大的,咱们幽州还有其他许多民族,这些都可能成为幽州混乱的源泉。但是,我们不可能一下子将这些为题全部解决。问题的解决需要有序的、有步骤分主次解决。更重要的是我们汉民族在幽州的力量还比较薄弱,全部算起来异族的总人数要比汉人还多,我等对此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初步的打算,第一步要先解决离我等最近的乌桓,而且,他们对汉民族的威胁也最大、最直接。如果顺利的解决了乌桓的问题,那么,我们后期的问题解决起来相对的容易一些。”

“主公,目前的现状;幽州境内的乌桓族许多人散居在各处,甚至有些人已经与当地的汉族人通婚,情况比较复杂,这些人是不是要区别对待呢?”

田丰作为幽州太守,对乌桓比较了解,出列提问。

“嗯,幽州境内的情况是有些复杂,这样吧,我提出一个原则性的大概作为参考,诸位可以据此细化一个方略作为今后的行动指导,诸位以为如何?”

“如此甚好,主公请讲。”

“首先,乌桓这个异族是要连根拔掉的,这是个大原则。凡是已经与汉族通婚的乌桓人区别对待,几代人已经基本汉化的也可以区别对待,赐以汉姓,只要不触犯我大汉法律;即可按照汉人对待。

其他的乌桓人,男人和女人要绝对的分开,女人嘛,要分三六九等,各有各的用处。男人中年轻力壮的也是有用的,劈山、开路、挖矿这些苦力活需要大量的人手,愿意参加绞杀鲜卑人的乌桓人;可以保留家眷,以他们的家眷作为人质,功劳足够了可以回家团聚。”

听到刘展的最后一句话,关羽站了出来:“听主公的意思;还要用乌桓人替我们打仗,我幽州有自己的军队;何必要用乌桓人呢?”

“呵呵,乌桓铁骑甲天下,虽然我幽州也组建了骑兵,可是别忘了,这些骑兵还没有经过实战的考验,就算是打过仗也还是嫩鸟,离悍勇的突骑兵差远了。

幽州的军队基本上以步兵为主,步兵与骑兵相抗天生处于劣势。下一步要对付鲜卑族,没有强悍的骑兵;可是要吃大亏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