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帝国崛起 > 第44部分(第1页)

第44部分(第1页)

努尔哈赤悲痛欲绝,仇恨满腔,但想到自己的力量还很弱小,不敢对明朝官员假以颜色,便将家仇归罪于尼堪外兰。他对明朝官吏说:“杀我父祖的,是尼堪外兰,只要你们把尼堪外兰交给我,此事就算完结。”但明朝官吏只把他祖父、父亲的遗体交还给他,没有交出尼堪外兰。但为了安抚他,明朝官员赏给他良马30匹,并于1583年(明万历十一年),让他袭封建州左卫都指挥使职。努尔哈赤发誓报仇,他回到家里,翻出父亲留下来的13副盔甲,以“遗甲十三副”作为最初起兵的资本。3个月后,努尔哈赤以报父仇为名,率领百余人的队伍,攻破土伦城,尼堪外兰远逃。努尔哈赤初试锋芒,即获声势。

从此,25岁的努尔哈赤便正式拉开了统一女真各部、争夺明朝天下的序幕。

努尔哈赤在一系列的征战中,采用“顺者以德服,逆者以兵临”的策略,恩威并用——

1584年,征服董鄂部;1585年,征服浑河部;1586年,杀死尼堪外兰,征服苏克苏浒部和哲陈部;同时,完颜部的费英东、董鄂部的何和礼、雅尔古都部的扈尔汉三首领归附,后均成为后金开国勋臣。

1587年,努尔哈赤建立费阿拉城,自立为王。费阿拉成了建州女真最初的政治、经济、军事中心,也成了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的根据地。

1588年,彻底征服完颜部。

努尔哈赤的快速崛起,引起了女真族海西、东海等其他各部的恐慌。

当时海西女真中叶赫部最为强大。1593年,叶赫部联合了女真、蒙古、乌拉、辉发等九部联军3万之众,分三路进攻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听到九部联军来攻,事先做好迎战的准备。布下口袋,在古勒山下狭窄的山道边,安放了滚木擂石,把精兵埋伏起来,马衔枚,人不解甲,单等联军的到来。

第二天,努尔哈赤的哨兵来报告说敌兵众多,大家听了都很害怕。努尔哈赤给他们打气说:“打仗讲究天时地利人和,此三者,我们都具备。敌兵虽然众多,但都是乌合之众而已,心不如我们齐整。真正交起手来,一定互相观望。只要我们把最嚣张的头目杀死一两个,敌人立刻就会作鸟兽散。”

不久,九部联军来到了古勒山下,先派出一百骑兵挑战。叶赫部一个头目嗷嗷叫着冲来,马被绊马索绊倒,建州兵上去就把他头割了下来,另一头目见状,调转马头就跑。这一来,九部联军的兵将无不争先恐后地四散逃窜。努尔哈赤士气陡升,挥师追击。此役,共斩杀叶赫贝勒布斋等以下官兵4000余人,俘乌拉贝勒满泰之弟布占泰,九部联盟瓦解。努尔哈赤乘着胜利的余威又接连攻灭了朱舍里部和讷殷部,实力大增。

努尔哈赤经过10年对建州女真各部的兼并战争,统一了建州各部。其后,又经过20余年征伐,相继兼并了海西四部和东海女真各部,基本上完成了女真民族各部的统一。

努尔哈赤的统一,使女真摆脱了明朝的控制,也推动了女真社会的发展和满族共同体的最终形成。

建国立制

为适应当时政治、经济需要,努尔哈赤创制了满文。满文的创制,使女真民族从此走出愚昧,向文明社会迈进。

金灭亡后,通晓女真文的人越来越少,到明朝中期已基本失传。当时来往公文一般都采用汉文或蒙文书写。在与朝鲜、明朝的交往中,使用汉文;在向女真人发布军令、政令时,使用蒙古文。但不管是汉文或蒙文,绝大多数女真人既看不懂,又听不懂。于是,努尔哈赤决定创制本民族的文字,以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

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努尔哈赤命巴克什额尔德尼和扎尔固齐噶盖,用蒙古字母拼写满语,创制满文。满文分新老满文,努尔哈赤创制的无圈点满文,为老满文。其后,皇太极把它改进成有圈点满文,是为新满文。其后,满语文成为清朝官方的语言和文字,颁行全国。从此改变了女真人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历史,也加速了女真民族的形成。对稳固后金政权,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满文的创制,是满族发展史上的一块里程碑。

皇太极时曾诏谕:“自今以后,一切人等,止称我国满洲原名,不得仍前妄称。”

满洲族的名称自此正式出现。

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过程中,还利用女真原有的狩猎组织形式,确立了兼有军事、行政、生产三方面职能的八旗军制。

八旗制度是由氏族公社的生产组织演变而来的。女真人的习惯,狩猎时各出一支箭,每10人中立一个总领,总领称牛录额真(牛录,大箭的意思;额真,首领的意思),后来这个相当于狩猎小组组长的牛录额真成为一级官名,牛录成为最基层的组织。女真人屯垦田地,征丁披甲,纳赋服役,都以牛录为计算单位。

努尔哈赤便在此基础上加以改组、发展、扩大和定型,创立八旗制度。后来因“归附日众,乃折为八”。努尔哈赤就规定每300人设一个牛录额真;每5个牛录为一个甲喇;5个甲喇为一个固山。固山就是旗,由亲王担任统帅,率领7500人。有特定颜色的旗帜,开始时只分黄、白、红、蓝四色旗帜。后又增编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这样,共有八种不同颜色的旗帜,称为“八旗”,即满洲八旗。后来又逐渐增设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统称八旗。

八旗制度是“以旗统人,以旗统兵”的兵民合一、军政一体的社会组织形式。八旗士兵出则为兵,入则为民。八旗制度将女真的军事、政治、经济、行政、司法和宗族联结成为一个组织严密、生机勃勃的社会机体,是清朝基本的一个核心社会制度,为清朝统一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

同时,为向国家体制迈进,努尔哈赤还设立了议政王大臣会议,与八旗旗主共议朝政,形成了政治、军事的中枢决策机构。为了麻痹明朝,他继续向明朝称臣纳贡,明朝廷认为他态度恭顺,又封他为龙虎将军。他还多次到北京,亲自察看明朝政府的虚实。随着军事力量的日益强大,另立国号的时机已经成熟。1616年正月壬申日,他在八旗贵族的一致拥护下,在赫图阿拉即位,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国号大金,改元天命。他综合蒙古特别是汉族政权模式,设官建署。在大汗之下设置了5个理政听讼大臣,参与决定国家大事。又在大臣下设理事官10人,负责诉讼检查。

这样,大金就粗具了国家规模。

为了和完颜阿骨打建立的金国区别,历史上把努尔哈赤的金国称为后金。

传檄讨明

后金建立后,努尔哈赤深知,国家必须有雄厚的物质基础,因此他大力发展农业、商业和手工业。组织屯田,还把战争中俘虏的汉人编为民户,让他们垦荒生产,加快了汉族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的传播。努尔哈赤很重视工匠,认为他们比金银珠宝珍贵得多。在努尔哈赤的倡导下,建州地区的手工业很快就初具规模了。努尔哈赤还大力发展与汉族的贸易往来,仅在抚顺一地,努尔哈赤每年都会有几万两的利润收入。经过两年多时间的内部整顿,发展生产,后金兵势渐强,势力剧增。

1618年(天命三年,明万历四十六年)4月13日,努尔哈赤在都城赫图阿拉烧黄纸、斩鸡头,祭告天地,正式发布了讨明檄文“七大恨”,扯起了公开反明的旗帜。

七大恨的主要内容是说明廷无辜杀害了他忠顺明朝已久的祖父和父亲;在与叶赫部的冲突中,偏袒对方和明廷不准女真人在边境开荒种地等。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