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帝国崛起 > 第35部分(第1页)

第35部分(第1页)

至此,南方只剩下了留从效割据的泉、漳等州。留从效死后,部将陈洪进夺取兵权,978年4月,他派人向宋朝进贡,并献出了泉、漳二州十四县地,江南最后一个割据势力也被消灭了。

赵匡胤从963年起,前后只用了10多年的时间,就消灭了南方各地的割据势力,统一了全国。宋朝完全统一了南方各地,就把主要的兵力转向了北方的北汉和辽朝。从此,宋、辽进入对峙时代。

北宋的统一,虽然结束了五代时期混乱争斗的局面,使得中原地区进入一个和平稳定的发展时期,百姓从频繁的战火中解脱出来,开始正常的生产生活,为南北经济、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但宋朝所走的是一条舍弃武备建设而专心发展经济实现富裕的道路。因此,“兵虽多而战力弱,国虽富而兵不强”,自始至终受制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在多次收复幽云十六州无望后,不得不暂时放弃,而将眼光向内,改变了历朝以来,通过开拓领土来实现国家富强的老路,转而立足现有领土,通过在国内大力发展经济、发展贸易的新路。据史书记载,北宋的国民生产总值,居然是清“康乾盛世”的两倍多,都城汴梁“比汉唐京邑,民庶十倍”,“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集市“通宵买卖,交晓不绝”。四大发明宋朝就占三项并开始得到广泛使用。英国著名汉学家李约瑟博士感叹:“谈到十一世纪,我们犹如来到最伟大的时期”。富裕文明使大宋成为当时世人仰慕的国度。虽然是一个庞大的经济巨人,但宋朝的立国精神、国家政权体系和国防政策是限制武官、防范武将。这就造成了军事的无能,军威的不振,处处防范将帅,处处分兵防守,面对强敌,只能屈辱求和,也冲销了经济发展的气势。所以说,如果没有强大的军力作保障,图存尚且困难,要实现社会长期健康的发展,更是痴人说梦!在强大的外敌连续打击下,北宋,一个如此先进的文明社会,最终被异族的铁蹄所蹂躏,所灭亡。其教训不可谓不惨痛!

txt小说上传分享

党项之羌

在我国广袤的西部地区,曾游牧过许多少数民族,羌族就是其中最古老的一支。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黄帝时期,在殷商的甲骨卜辞和《诗经》里,都有关于羌人与商人、周人作战的记载。如《诗经·殷武》:“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说明羌人很早就臣服于商朝。

羌族世居青海,分为三支,东汉时进入西藏的一支叫发羌,后建立了吐蕃王朝,另一支党项羌也曾进入西藏,但却遭到了唐旄羌的阻止,不得已又退回到了松州附近游牧,即今青海省东南部黄河一带。党项羌人是以原始的氏族血缘关系为纽带,逐渐形成了拓跋部、黑部、雪山部等八个部落,其中拓跋部最为强盛。

西晋时,北方鲜卑族慕容部的首领吐谷浑因与鲜卑大单于慕容廆不和,率所分1700户人家,西迁到青海一带。吐谷浑有子60人,皆力大如牛,羌人和匈奴人畏之如虎,长子慕容吐延嗣位,建立吐谷浑汗国。为笼络党项羌人,吐谷浑部落世与拓跋部通婚。党项羌由此壮大起来。后吐谷浑为唐李靖所灭,党项羌开始内附,其首领拓拔赤辞降唐,赐国姓李,迁其族人至庆阳(今甘肃庆阳),加封号为西戎州都督。

唐初,吐蕃崛起,不但压榨欺侮党项民族,还多次袭杀党项拓拔首领。党项各部落又被迫内迁,依附中原政权。经过这两次内迁,党项部落逐渐集中到了今甘肃东部、宁夏和陕西北部一带。迁居夏州的部落,称为平夏部,仍以游牧为主。党项人善养马,“党项马”声名远播,骑手都以能拥有一匹“党项马”为荣。唐时,对少数民族的管理,主要是采取羁縻州政策,往往以部落首领充任州刺史或节度使来管理本部事务。

895年冬,黄巢起义军逼近长安,党项平夏部首领拓拔思恭随李克用父子攻入长安。其弟拓拔思忠战死。唐僖宗嘉其忠勇,升夏州为定难军,令划夏、银(今陕西榆林)、绥(今绥德)、宥(今靖边东)、静(今米脂东)等五州地区为定难军领地,擢拓拔思恭为节度使,晋爵夏国公,复赐李姓。从此,党项族才算真正拥有了一块属于自己的根据地,成为藩镇。拥兵自雄,割据一方。此时,党项族还处在氏族部落时期,散居各地,以游牧为主,没有形成真正统一的部落联盟。但拓拔思恭被朝廷任命为定难军节度使之后,无疑成为党项族众望所归的领袖。也因为有了自己的领地,一些党项部落遂进入汉地,入居州城,党项族的社会形态由此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那些放弃游牧,接受汉族生活方式,从事农业和工商业的党项部落成员及贵族酋长,被称为“熟户”。仍居留原地的、继续从事游牧活动的氏族和部落,则被称为“生户”。虽然党项贵族们进城了,但原始民族的本性依旧,掠夺成性,拓跋氏集团依靠武力,频繁劫夺汉人和其他少数民族的人口和牲畜,逐渐积累起大量的财富和奴隶,由此形成了党项贵族的奴隶主集团。

五代中原战乱,王朝走马灯似的更换,乱纷纷你方唱罢我登场,但党项族所居的夏州丝毫没有受到影响,拓拔思恭的后裔继续继承唐时定难军节度使的称号,相反,梁、唐、晋、汉、周等中原政权,为了各自的利益,又无不对拓跋氏集团施以怀柔之策,恩赏有加,连续被招封,在定难军节度使名号上再晋爵为西平王。960年宋朝代周而立后,又马上加封定难军节度使李彝兴以太尉的称号。拓跋氏集团就在这种逐一内附中,不但多次度过政权危机,也使得夏州集团在夹缝中伺机发展和壮大起来。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兄弟阋墙

宋朝建国后,有志于统一中国,因此对地方割据政权实施谫灭政策。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恩威并施,大棒和胡萝卜双管齐下。普天之下,概莫能外。但宋在党项部落强制推行“汉法”, 就不可避免地与党项奴隶主贵族的根本利益发生了矛盾。在党项内部,围绕着是继续采取依附政策,或是以武拒统,保持游牧民族的特性等方向性问题,发生了激烈的争吵甚至相互争战。虽然夏州地方政权自唐末以来就开始自主经营,保有事实上的独立,但与庞大的宋帝国相比,党项的五州之地微若纤尘,与宋抗争,无异于以鼠搏象,以卵击石。拓跋部首领李继捧权衡利弊后,决定应诏入京,献地内迁。遂率领部落、氏族长270余人、民户5万余帐,于太平兴国七年(982年)迁居宋朝的首都东京。宋太宗赐李继捧国姓赵氏,并加封其为彰德军节度使。宋朝遂占据了夏、银、绥、宥、静等五州之地。

但是,住在银州的李继捧的堂弟李继迁却心有不甘,不愿内迁。李继迁少年时,即膂力过人,胆识非凡,曾一箭射死凶狠的斑斓猛虎,人称“射虎英雄”,被党项人视为民族的骄傲。李继迁时年20岁,袭父职为银州防御使。他对谋士张浦(银州汉人)忧戚地说道:“夏州乃我祖居之地,倘若举族迁入京师,无疑树拔其根,房动其基,山河虽壮美,早晚是人家的砧上之味。”

张浦与他分析天下大势后,建议他北走朔漠,积蓄力量,争取外援,窥伺机会,然后卷土重来。李继迁遂采纳张浦之策,假托乳母死亡,以出城安葬之名,暗藏兵器于丧车内,率部落氏族长不愿依宋者数十人,避走夏州东北300余里的地斤泽(今内蒙古伊克昭盟巴颜淖尔),开始走上抗宋之路,点燃起了收复故土的烽火烟霞。

此后二年,李继迁以恢复祖先故土为号召,联络党项其它氏族部落,屡屡攻宋,但每次都以失败告终。宋为彻底消除隐患,于984年,派夏州都巡检使曹光实,夜袭地斤泽,大败李继迁,火烧党项部落400余帐,俘获李继迁妻、母以归。李继迁率残部狼狈逃窜,败退至夏州北一个叫黄羊平的地方,争取到了党项野利氏的支持,并与之联姻。野利部落是大族,具有号召力,很快便得到散居于山谷间的其它部落长的支持,力量迅速壮大。985年2月,李继迁采纳张浦诈降之计,袭杀曹光实,轻取银州,声威大震,蕃族的依附者日众。部众欲拥立他为王。张浦劝道:“只得一州,便妄自尊大,不是好事。”

李继迁遂自称都知蕃落使,权知定难军留后,其他征战的部落长也都各有所封,即把夏州以及宋朝西北的一些州郡,以州刺史的名义分封给他们作为虚衔,许诺一旦攻取这些州郡,立即兑现诺言,以此激励他们死战。

宋太宗闻知,大为震怒,遂于当年三四月间,派大军征讨。党项部落乃乌合之众,以劫掠为主,一遇宋军,即溃不成军,非降即亡。李继迁见部落败溃,遂于986年,降附辽朝,结辽以抗宋。辽圣宗遂授予他定难军节度使、都督夏州诸军事之职,并将宗室女义成公主嫁给他。

背后有强盛的辽国的支持,李继迁又有了与宋抗争的资本了。宋得知李继迁附辽,攻取夏州,乃采取“以夷制夷”之策,授李继捧夏州刺史、定难军节度使及五州观察使等职,并赐名赵保忠,以示恩宠,入守夏州,与李继迁争取党项的民心。

李继迁与李继捧遂在夏州一带展开争夺战,因为背后各有宋、辽的支持,争锋的结果是势力彼消此长,互有胜负。

990年10月,党项贵族破丑重遇贵诈降李继捧,为李继迁攻城内应。李继捧大败。李继迁遂攻占银州、绥州。997年,宋太宗死,宋真宗即位。已被李继迁骚扰得疲惫不堪的宋朝,不得已,决定采取绥靖政策,乃和李继迁议和,决定恢复党项故地,复授其定难军节度使称号。经过十多年的战斗,李继迁终于夺回了五州之地,实现了收复故土的最初夙愿。

从此,他便以此为根据地,四处攻略,党项族由此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

txt小说上传分享

依辽和宋

李继迁取得五州之地后,声势大振,也由此极大地膨胀了他的野心。为了进一步扩张势力,保持党项族的独立和政权割据,继续拓展生存空间,他把攻掠的重点放在了西部。因为北部、东北部是强大的辽朝,东部、南部是强盛的宋朝,而只有西部,是早已衰落的回鹘和吐蕃部落。为了西进战略的实施,攻取灵州(今宁夏灵武)就是首当其冲的关键一步。灵州位于黄河上游,河套以西,地肥水美,宜农宜牧,有“塞上江南”之称。又西倚贺兰山,北控大漠,南抱河西走廊,是宋朝西部边陲的咽喉重镇,灵州一失,沿边各郡即不可保。因此,宋朝极为重视,派6万大军防御。双方经过大小上百次战斗,李继迁终于在宋真宗咸平五年(1002年)攻陷灵州,改灵州为西平府,并于次年自夏州迁都于此,作为西进的据点。在灵州周围,散居着回鹘、吐蕃等游牧部落,李继迁要向西发展,开拓疆土,势必与这些吐蕃部落发生殊死的冲突。回鹘、吐蕃为了自存自保,纷纷依附宋朝对抗党项。宋朝失灵州后,便加封吐蕃六谷部酋长潘罗支为朔方节度使,统治西凉。咸平六年(1003年)11月,李继迁又率军攻下西凉府(今甘肃武威),潘罗支伪降,就在李继迁放松警惕后,潘罗支暗中联合其他部族,于途中邀击李继迁。李继迁被流矢所中,逃回灵州。于宋景德元年(1004年)正月去世,年仅42岁。

潘罗支射杀李继迁后,党项与吐蕃诸部便结下了血海仇恨。李继迁临终时,遗嘱其子李德明,和于辽、宋,腾出手来,集中优势兵力,“西掠吐蕃强马,北收回鹘锐兵”。李德明秉其遗训,“倾心内附”。遂向辽、宋报丧。辽封李德明为西平王,宋亦授李德明为定难军节度使、西平王。李德明同时向两国称臣,接受两国封号。并与宋达成“景德和约”,开辟榷场贸易。因此,在李德明统治党项的20多年时间里,除有小的摩擦外,基本上保持着和好关系。李德明在稳固了北方和东方之后,便集中优势兵力对回鹘和吐蕃部落展开大规模的攻掠。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10月,李德明派兵攻打盘踞西凉府的六谷部,不胜,便转而引兵攻回鹘,遭回鹘军队伏击,党项兵大败。遂于第二年的四月,李德明派谋臣张浦率精兵2万向回鹘复仇,攻打甘州(今甘肃张掖市),结果仍以失败告终;1011年,李德明终于袭据凉州,但五年后,又被回鹘夺走。回鹘的强大成了他的心腹大患。因此,当回鹘在1026年叛辽自立时,李德明积极鼓动辽、宋西向用兵,李德明派出精兵助战,但辽、党项联兵竟不能胜。1028年,李德明再派长子李元昊率党项大军与回鹘作战,不久即攻下甘州,后又夺得西凉府。经过20多年的苦战,党项终于取得了对回鹘的决定性胜利。瓜州回鹘可汗贤顺见党项士气如虹,兵锋正盛,也不战自降。

党项势力自此深入西域之境。

版图的扩大,李德明遂萌生了称帝之心,他仿效宋朝制度,立元昊为皇太子。又役使民夫在灵州西北的怀远镇,修建新的都城,即兴州城,并把都城从西平迁到这里。在做了一系列称帝的准备工作后,李德明便准备撩袍端带,称帝建元了。只可惜他福浅命薄,无福消受,于一切大典准备完毕的1031年,溘然病故,享年51岁,遗嘱传位于太子元昊。

宋朝遂许元昊袭父职、承父爵。

党项民族在元昊手中,完全彻底地进入到了一个全新全盛的历史发展时期。

。 最好的txt下载网

西夏建国(1)

1032年,元昊承袭父职父爵后,脱宋自立的条件业已成熟,他便加快了建立国家的步伐。

但党项族此时还停留在氏族社会崩溃的前夜,获得财富的主要方式,就是对外进行残酷而野蛮的掠夺战争,不断掳掠外族奴隶。至元昊时,战争规模进一步扩大。1033年,他攻破吐蕃角斯罗部,占领嫠牛城,俘获牲畜、人口无数;1036年,又攻取回鹘领地瓜、沙、肃三州(即今甘肃安西、敦煌、酒泉),完全占领了富庶的河西走廊。同年,又从吐蕃人手中夺得兰州皮南等地。使得党项的统治领域“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漠”,拥有30多州,号称“万里之国”。

显然,随着统治领域的扩大以及俘虏和外来人口的涌入,氏族内部的生产方式势必发生根本的动摇,急速地向封建社会过渡。加之唐宋以来,夏部首领接受唐宋封号,汉化很深,原来部落联盟的形式已不适应党项社会的发展,甚至成为阻碍。建立一种相适应的政权形式,以保护党项贵族们的既得利益,就成为历史发展的需要了。于是,国家的出现也就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另外,大量汉族人口和汉族知识分子的涌入,也加速了党项社会封建化的程度,拓跋氏的上层统治者们,甚至普遍以接受汉族的物质生活和文化习俗为荣,因此在这股自上而下的汉化思潮中,党项拓跋部如拒绝对上层建筑领域的变革,势必在与中原王朝的抗衡中,处于下风。历史选择了元昊,西夏建国的重任,责无旁贷地落在了元昊的肩上,特殊的历史机遇,终于成就了元昊一代雄主的英名。

正像宋朝大臣富弼所总结的那样,西夏政权是“得中国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号位,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属,行中国法令”。

虽然儒家文化在党项部落居于支配地位,但党项族的社会航船究竟驶向何方,选择什么样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