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帝国崛起 > 第26部分(第1页)

第26部分(第1页)

陈后主既无远虑,当然也无近忧。他甚至在一年之内,连续数次下诏,广选天下美女,择其貌美者封为贵嫔。每次饮宴,便命诸嫔妃与女学士、“狎客”等共赋新诗,互相赠答。试想,一个整日沉湎于花天酒地之中的人,怎能期望他成为立世之君!美酒伴美人,是封建帝王的基本嗜好,但陈叔宝自诩风月班头,自然更胜一筹。

在隋朝还没有完全扫平北部边境时,隋文帝听从谋士的计策,每逢江南将要收割庄稼的季节,就在两国边界上集结人马,虚张声势,使得南陈的百姓常错过季节,无法收割或播种。而士兵却疲于奔命。这样一连几年,陈朝的粮食歉收,士气低落。隋兵还经常派出小股人马,袭扰陈军,放火烧毁粮仓,使陈朝遭到很大损失。

隋文帝既已统一了北方,南下灭陈就成了当务之急。开皇八年(588年)4月,隋文帝正式下诏伐陈。隋51万大军,兵分八路,由晋王杨广节度,统领高颎、杨素、贺若弼、韩擒虎等良士猛将。在东起大海,西迄巴蜀的数千里战线上,同时发起强攻。以席卷之势,直逼陈朝。长江防线纷纷告急,亡国之祸轰然降临。由于晋朝郭璞有过预言:“江东分王三百年,复与中国合”,隋军文武,皆怀必克之信心。

后主起初听报,尚不为信。后听报隋军已渡过长江,直逼京城建康,这才惊慌失措,忙召集群臣商议退兵之计。老将萧摩诃主动请缨,后主大喜。当萧摩诃率大军离开建康后,就宣其妻及子入宫,加赏封号,馈赠金银。当萧摩诃妻及子受诏来到宫中,后主见萧妻美丽,遂起邪念,留宿宫中,强迫侍寝,数日不归。真是荒唐君主的荒唐游戏。身在火线的萧将军闻知此事,当即晕倒,将士见主帅昏厥,慌作一团,战意顿失,结果陈军不战自溃。

隋军杀进皇宫,宫内乱作一团。文武百官各奔东西。他慌忙带着最宠爱的张贵妃、孔贵妃,跑到景阳殿后井下躲藏。隋兵得知,喊他上来,不见答应,便说要往下填石头,才听见喊声,即用绳拉人,觉得很沉,不免有些惊异,待拔出井外,才发现一根绳子系了陈、张、孔三人,众人不禁失笑。

陈叔宝成了阶下囚,陈各地官军,也纷纷投降。

589年正月,陈亡。

陈亡,标志着长达近400年的魏晋南北朝时代的结束,也是中国自316年西晋灭亡起,经过273年的分裂局面,重新获得的全国意义上的统一,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隋朝的统一,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它的意义不仅在于结束了几百年来南北分治的局面,而且开始将南北经济文化融为一体,优势互补,也促进了中华各民族的空前融合,从而为唐朝的经济文化的交流与繁荣以及宋、明时期中国文化的再生创造了条件。杨坚继承了汉代以后的儒法兼用的统治手法,又掺进了不少佛家、道家的因素,这就使得他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政策兼有很强的包容性质,而较少专宗一派。因此,才开创出隋朝20多年的治世,杨坚也因此位居中国历史上贤明的开国之君之列。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关陇世族

李唐的先世,据其自称,出自于西凉国主李暠一脉。李渊自称是李暠第七代裔孙,出身关陇世家大族,承周隋之业创立唐朝。

《资治通鉴》记载:420年7月,西凉被沮渠氏的北凉所灭,国亡后,李暠第六子李翻的儿子李宝被俘,李宝及其降人被迫从敦煌迁至姑臧(今甘肃武威);后伺机西逃伊吾(今新疆哈密),依附于柔然。同时随去的还有敦煌民众2000余人。等待时机,力图收复敦煌。北魏灭亡北凉时,李宝趁势出兵,占领敦煌,后奉太武帝拓跋焘之命入朝,进入平城,渐得信任,地位逐步上升;被封为镇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领护西域校尉、沙州牧、敦煌公(《魏书?李宝传》)。西魏时,后代李虎继为陇西郡公,西魏左仆射;至北周时,李虎与北周文帝宇文泰及太保李弼等共为辅佐大臣,为八柱国之一,被追封为唐国公,成为北周的勋臣。自此李氏确立了在北朝的尊崇地位,后世更是名人辈出,被史家称为“自周迄隋,郁为西凉盛族”。李虎就是李渊的祖父,李渊的父亲李丙,与杨坚分娶北周勋臣孤独信之女为妻,威权显赫。李丙任北周安州总管、柱国大将军,承袭唐国公封号。李渊就是承周隋之业而创立了唐朝。

李渊自称是李暠第七代裔孙,所以,唐人在修《晋书》时,为了美化自己的祖宗,把十六国时期称王图霸的人,都称作伪,而独奉李暠为正宗。

李渊(566年~635年)字叔通,生于长安,7岁时即袭封唐国公。

隋朝建立后,因隋文帝独孤皇后为其姨母,李渊因此受到隋文帝的宠爱,历任州刺史之类的官职。炀帝时,李渊任隋朝太原留守郡太守。

李渊为人,豪爽任侠,结交不分贵贱,江湖口碑很好,但与之相生的就是宴饮赌博、纵情玩乐,这可能是纨绔子弟的共同嗜好吧!

炀帝晚年,追求大国气度,因此穷兵黩武,糜费民力,社会动荡加剧,统治危机加深。613年,隋尚书杨玄感趁炀帝东征高丽之际,首先起兵黎阳(今河南浚县东),点燃了隋末战火,关陇贵族集团内部矛盾迅速公开化。时有“李氏当为天子”的谶语,引起了隋炀帝对李姓豪门的警惕。因此,李渊虽贵为国戚,但炀帝对这位姨表兄弟并不信任。一次,李渊因病不能按时奉诏,炀帝竟幸灾乐祸地说:“不会就此病死吧?”李渊闻言,便知炀帝对他猜忌已深,内心恐惧。从此就有意地放浪形骸,把自己装扮成一个酒色之徒,表明自己是一个胸无大志的人。

当时有人给他看相,说他贵有人主之尊,劝他趁乱起兵。帝王的尊荣,他当然垂涎了,可李渊没有这个胆略,不敢冒险。炀帝看他还算忠诚,就于隋大业十二年(616年),派他到重镇太原去当留守兼晋阳宫监,镇压北方的农民起义。当时晋阳(今山西太原)为隋朝向辽东和突厥用兵的北方重镇,兵源充足,物资储备充裕,“食可支十年”,李渊得此肥缺,“私喜此行”。

txt小说上传分享

狱中定策

到太原后,李渊便整天与他昔日的朋友、晋阳官副监裴寂宴饮谑浪,弈棋赌博,得过且过,并没有什么理想。由于李渊门望高,手中握有上万兵力,新官上任三把火,开始他也真心替隋卖命,打过几个胜仗,因此在太原一带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小圈子。后来看到起义军越打越强,越打越多,始感到形势严峻,未免遇挫则怠,就又沉溺于酒色之中。

晋阳县令刘文静,谈吐豪放,谋略胆气过人,他对时局的认识了然于胸,心有远图,有意结交天下豪杰。李世民刚到太原那年才16岁,却是少年英才,胸有大志,一些侠义才俊逐渐聚集其门下。刘文静认为李世民是汉高祖、曹操一类人物,便有意倾心结纳,英雄相识寒微时,两人很快成为忘年之交。

隋尚书李密投奔起义军后,炀帝大为恼火,下令捉拿李密。因刘文静跟李密是亲戚,因此受到株连,被李渊革了职,关在晋阳监牢。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