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帝国崛起 > 第8部分(第1页)

第8部分(第1页)

卫平王东迁洛邑,立下首功,被平王封为诸侯,并赐以西岐之地(西周故地),让他建国立庙。秦这时才开始成为一个受封的诸侯国,国号秦。由此可知,秦国建立于春秋初年。

原本是西方小国的秦,至此逐渐强大起来。秦地成了稳固的后方基地,为向东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公元前890年周孝王封嬴氏非子为“附庸”,到秦文公四年(前762年)东进到关中的“汧渭之会”为止,秦赢在非子、秦侯、公伯、秦仲、庄公、襄公、文公几代人前赴后继的苦心经营下,在西方整整奋斗了130年,才得以东进关中,开始了统一六国的漫长历程。

秦国在初被封诸侯时,地域偏僻,经济、文化诸多方面,较东方诸侯国相比,都比较落后。整个春秋时期,秦都是一个比较贫弱的、不显山露水的国家,也许正因为它地处偏僻,常被东方其他国家所忽视;又因为靠近西戎,采用戎狄法律及文化,其俗别于诸夏,常被华夏诸侯所轻视,不让它参与盟会。正因为如此,秦国少了很多纷争,只闷声发大财。

后世有人认为,也正是秦国在文化、思想上迂腐守旧势力较弱,才使新的制度得以顺利实施,从而也在各领域具备了统一全国的有利条件。

加之秦多雄主,其有为之君都能承前启后,开创一代一代的新局面。

如秦文公设史官,定法律,开始建立秩序。前677年,秦德公迁雍(今陕西凤翔南),秦以此为都近300年,表明政权稳定,奠定了霸业的基础。在秦始皇建立秦朝之前的秦国时代,涌现出来许多有为之君。其中影响特别巨大的有四位:秦穆公、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昭襄王。

这些秦之先王与他们的后辈子孙,始终把建立帝业作为秦国的终极战略目标,并通过切实的行动,一步一步向这个目标迈进。自秦惠文王后,秦正式成为一个可以制定游戏规则的一流大国了,为其后嬴政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如果没有嬴氏在西陲的早期发展,也就谈不上统一的大秦帝国的建立。

。 想看书来

春秋霸主

周室的衰败从平王东迁就开始了,诸侯打着维护天子的名号,为各自的利益,互相攻伐。孔子说,春秋无义战。诸侯国的数目已经由周初的1000多个锐减至100多个。秦国因为地处偏僻,不为其他诸侯国所重视;因而成为其中幸运存在的一个。

秦国之兴,源远流长,而秦国之强,却始于穆公。

秦穆公,秦德公之少子,成公之弟,名任好,嬴姓,春秋时秦国的国君,前659年至前621年在位。秦穆公是一个具有远见卓识的国君,不甘心居于偏僻地带。继位当年(前659年),就亲自带兵###茅津(今山西芮城东)的戎人,开始了扩张疆土的事业,也开创了秦国的崛起之路。

秦穆公招揽天下贤士,能够打破尊卑贵贱界限,选拔贵族以外的人,以及别国前来投奔的人。百里奚曾是个奴仆,但很有谋略,他就用五张羊皮把百里奚从楚国赎回,加以重用。百里奚遂以老余之身,又推荐蹇叔、由余等良臣,推行富国强兵的政策,帮穆公成就霸业。

但秦国要向东发展,争霸中原,首当其冲的是其东邻晋国。在百里奚和蹇叔的辅佐下,秦穆公将注意力集中于晋。他娶了晋献公的女儿穆姬做夫人,利用联姻与晋国结成同盟,以与中原诸强抗衡。

为了让穆公树立秦国的威信,百里奚首先叫穆公施德于诸侯。晋献公晚年,骊姬之乱,公子重耳和夷吾出逃。穆公九年(前651年),晋献公死,秦穆公派百里奚带兵送夷吾回国继位,为晋惠公。夷吾事先答应将河西八城割给秦作为谢礼,但继位后却毁约。

前645年,双方在韩原大战,秦军击败晋国,生俘晋惠公,灭梁、芮两国。领土野心骤然膨胀,扩地到黄河边上。在周襄王和穆姬的请求下,秦穆公与晋惠公结盟后,将其放回。晋惠公遂送太子子圉到秦国为质子,并将黄河以西的地方献给秦国,秦的东部疆界扩至龙门。秦穆公二十三年(前637年),晋惠公死,其子子圉逃回国继位,为怀公,与秦为敌。秦穆公于是将重耳从楚国迎来,以极为隆重的礼节接待,又把自己的女儿文嬴及四位宗室之女嫁其为妻,然后于次年送重耳回国为君,是为晋文公。晋文公杀死子圉,在秦的帮助下,尊王攘夷,在城濮之战中击败楚国,成为霸主。

秦穆公三十三年(前627年),秦穆公乘晋文公去世的机会,企图插足中原,想取代晋成为霸主。百里奚和蹇叔劝谏,穆公不听,派百里奚的儿子孟明视、蹇叔的儿子西乞术和白乙丙带兵偷袭郑国。郑晋为盟国。郑商人弦高在路上遇到秦军,便假托郑国国君之命犒劳秦师,秦认为郑国已作准备,因此退兵,结果回师途中被晋军在崤山阻击,秦师全军覆没。这就是史上著名的“崤之战”。后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被晋放回,穆公站在城郊迎接,对他们说:“孤以不用百里奚、蹇叔言以辱三子,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对不听百里奚等人的谏言,不胜懊悔。

秦穆公认真检讨了自己的过失,及时改变战略方向,转而向西方发展,全力进攻西戎。他通过投奔来的由余,了解到西戎各国的山川形势和兵力部署,采用离间计、美人计等策略,突出奇兵,发动全面战争,征服了这些国家,“益国十二,开地千里”,史称“秦穆公霸西戎”。周襄王派遣召公过送金鼓给秦穆公,以示祝贺。

西方安定后,穆公遂于三十六年(前624年),亲自率兵###晋国,渡过黄河以后,将渡船全部焚毁,表示誓死克敌的决心。一路上势如破竹,没几天就把过去被晋军攻占去的城池收了回来。晋国群臣见秦军如此凶悍,都建议回避一下,连大将先且都不敢迎战。晋襄公无法,只得命令晋军坚守,不得与秦军交战。三年的怨气一朝出,秦穆公见好就收,带领大军从茅津渡过黄河,到南岸崤地,在当年的战场上,把“肴之战”中阵亡将士的尸骨埋好,树立标记,亲自致祭。孟明视、西乞术和白乙丙跪在坟前,大哭不止,将士们也哭得山河变色。无不表示誓死的决心,秦军虎狼之师的威名由此可见端倪。

出征晋国和降服西戎的胜利,使诸侯对秦国都怀畏惧之心,秦也由偏僻小邑一跃而为诸侯大国,多次会盟诸侯,秦穆公成为晋文公之后的春秋五霸之一。

三十九年(前621年),穆公死,安葬于雍(今陕西凤翔东南),据《诗经?黄鸟》记载,穆公临死时要求几百名平民殉葬,其中包括子舆氏的三个儿子奄息、仲行、针虎。这三人十分善良、勇武,国人对此悲痛万分,赋《黄鸟》之诗,唱道:“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意思是,青天呵,怎么将这么善良的人给殉葬了?如果可以赎命,我们宁愿出一百条命将他们换回来!

说明此时的秦国还保留着原始社会野蛮的殉葬遗风。

商鞅变法(1)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原来僵硬的社会等级制度已经崩溃,各阶层之间人们的身份地位也错位了。所谓“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周天子权威扫地,各封国国君纷纷僭位自称公或侯,到战国时更进一步自称为王。就是在此社会巨变之际,秦国和东方其他国家相比,井田制瓦解的速度,土地私有制产生的赋税改革等仍然非常落后。当年穆公的风流早已被雨打风吹而去,封建领主的势力非常强大,以致出现了“君臣废法而服私,是以国乱,兵弱而主卑”的现象。秦国往往被各国以“夷狄遇之”,外交地位低下,并经常受到楚国、魏国的侵扰。国际上有什么重大会盟活动都不知会秦国,当齐威王称霸中原之时,各国纷纷朝贺,只有秦国被视为西部边陲的夷狄之国而少有往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