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帝国崛起 > 第5部分(第1页)

第5部分(第1页)

记·祭法》也说商人“郊冥”,郊祀是一种祭天之礼,这意味着将冥配祀上帝,可见在商人的心目中,冥具有何等重要的地位。

冥与夏代国君少康同时,冥之子是王亥,其孙是上甲微,从冥经王亥到上甲微,是先商历史重要的转变时期。这一时期一个最大的事件是王亥“宾于有易”而被杀,据《竹书纪年》记载:商族的首领王亥在夏时就以造牛车闻名,他驾着牛车,载上货物,赶着牛羊,用帛和牛当货币,在部落间做买卖,由此可见,商部落的手工业和畜牧业是何等发达。一次,王亥驾着牛车,到有易去贸易。同行的还有其弟王恒和河伯。王亥与王恒并淫于有易之女,有易之君绵臣杀死王亥,夺取了牛车和货物。其后,王恒反击,夺得了“仆牛”,并继承其兄王亥之位。王亥子上甲微长大后,誓言为父报仇,假师于河伯攻伐有易,杀死有易之君绵臣,威信大增,复继位为商族的首领。

商族自上甲微开始初具国家规模,历经报乙、报丙、报丁、示壬、示癸,到了成汤时期,商族又经历了一个重要的转变,即在这一时期,成汤通过战争征伐和宗教祭祀这两个重要的手段,使原本处于雏形或萌芽状态的王权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并随着夏王朝的覆灭,商族实现了由邦国向王国的转变。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殷革夏命(1)

夏朝自建立后,商族就一直臣服于夏,成了夏的一个属国。夏朝末年,商的势力由黄河下游发展到中游,渗透到夏的统治地区,建立了强大的部落联盟,开始向奴隶制过渡,便积极准备灭夏。

商族的部落首领成汤,在夏朝为方伯(一方诸侯之长),与其他诸侯不同,有权征讨邻近的诸侯。商汤由于治国有术,又是一个有远见又十分仁义的人,在诸侯中威望大增。虽然商汤对夏桀恭顺,但夏桀仍感到商汤对夏王朝构成了威胁,因此对汤戒心十足,借口商有反叛之心,将汤召到首都,囚禁在夏台。夏台是夏桀设置的高级监狱,专门关押诸侯或方国之君。而一般的则称圜土,就是挖一个圆形土坑,把犯人扔下去了事。

伊尹是汤新任命的相,他在投奔成汤的途中,被俘为奴。但是成汤并没有因此而小看他,而是大加重用,把他破格提拔为右相。商部落的族人在伊尹的组织下不惜血本去救人,在朝廷上下打点。用重金买通了夏桀的两个嬖妾和大臣。接受贿赂的大臣向夏桀汇报说,经过缜密的侦查,认为商汤谋反证据不足,因此建议夏桀放人。夏桀一时发昏,释放了商汤。孰不知,商汤正是灭夏之人,这一放啊,无异于纵虎归山。

夏桀暴虐残忍,喜好淫乐,民心渐失,商汤认为是灭夏的好时机,便在伊尹的帮助下积蓄实力。伊尹劝说成汤,要做一个“以德服人”的君王,即使对小的诸侯,也要恩威并施。成汤因此采取了拉拢与攻打两手策略。即一手用仁德感召诸侯,一手又用武力剪除夏王朝的羽翼,以达到强商弱夏的目的。

为此,他将居住地从商迁至西亳(今河南郑州商城遗址)。成汤定居于亳,一是为了追随先王帝喾,重回故地。为此他写了《帝诰》,向帝喾报告迁都的情况。二是从商至夏,多为平川之地,便于以后的军事行动。

“汤征诸侯,葛伯不祀,汤始伐之。”

商部落的南方有个忠于夏桀的葛国(今河南长葛县),国君葛伯不祭祀以时。汤派人去责问,并送了一批牛羊给葛伯作牺牲,但葛伯却把牛羊杀掉吃了。汤就又派年轻人帮助葛伯耕田,派老弱幼给耕作之人送酒送饭。不料葛伯残暴,在半路上把这些酒饭全都抢走,还杀死了一个送饭的小孩。

那时候,人们十分迷信鬼神,把祭祀天地祖宗看作是部落和国家的头等大事。《尚书》里的《汤征》篇,就详细记载了成汤征葛的情况。

人们对成汤出兵征伐葛伯,并不认为成汤怀有私心,而普遍认为是为天下人报仇。就这样,成汤通过宗教祭祀,名正言顺地吞灭了葛国。从此,成汤的名声越来越大,远者怀之,近者来之,投奔他的人络绎于道。此后,成汤又陆续灭掉夏的盟国韦(在今河南滑县)、顾(在今河南范县)、昆吾(在今河南许昌)等11个诸侯国,一跃成为当时的强国。

伊尹遂建议成汤停止向夏桀进贡,以试探夏桀的实力。夏桀怒征“九夷”之师伐汤。伊尹一看夏桀还有如此巨大的号召力,认为灭夏时机还不成熟,于是劝成汤向夏桀谢罪。一年后,夏桀的横征暴敛更逾于从前,百姓怨望,诸侯离心。九夷中的一些部落也派人向成汤暗通款曲。成汤再次停止向夏桀进贡。夏桀又怒征九夷之师,但九夷之师多数都拒绝征召。至此,成汤和伊尹终于等来了伐桀的良机。

殷革夏命(2)

公元前1600年,成汤誓师###夏桀。流传于今的《尚书》中的《汤誓》篇,就是成汤当时所发布的###夏桀的檄文。其中说到:“有夏多罪,天命殛之。”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成汤和当时人的观念里,商及其盟军对于夏桀的征伐是奉上帝之命,是替天行道来的,是为宗教神鬼所驱使的,是非常正当的行为。借用上帝和宗教的力量来作战争动员,也说明宗教祭祀在当时的政治生活中具有何等重要的意义!

誓师后,成汤选良车70乘,勇士6000人,以及各部联军3万,采取迂回包抄战略,绕道夏都以西,从背后突袭夏都,很快便占领了夏朝的首都斟鄩(今伊洛地区)。夏军仓促应战,双方大战于鸣条之野(今河南封丘附近)。夏桀登山督战,但天不作美,骤雨忽至,夏桀带领众多扈从便从山上跑回营帐避雨。成汤安插在夏桀身边的间谍趁机大喊:“夏军败了!”夏军不明就里,遂惊恐四散纷纷奔逃。兵败如山倒,夏桀再也组织不起有效地反击了,只得仓皇逃入城内。商军在后,穷追不舍。夏桀无奈,只得携带宠妃妹喜和许多珍宝,乘舟向南巢(今安徽巢县)逃窜。商军又很快包围了他在南巢的行宫,达一月之久,夏桀等人被活活饿死在里面。临死时,夏桀还不醒悟,后悔地说:“当初要是把汤处死在夏台里,哪有今日之羞!”

成汤班师回到国都,废除了夏的政令,作《汤诰》号令天下。在3000诸侯的拥护下,告祭上天,宣布了商王朝的建立。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汤武革命”。亳邑遂成为商王朝的第一个都城,成为统治全国的中心。商建立后,有人主张换掉夏的社神,而汤对这些亡了国的夏民,则仍主张保留夏社,并封其后人。因为夏的社神是远古共工氏之子句龙,能平水土,还没有谁比他更合适,于是汤写下《夏社》,说明夏社不可换的道理。

商汤临政之后,修改历法,把夏历的寅月为岁首改为丑月为岁首,又改变了器物服饰的颜色,崇尚白色,在白天举行朝会。

商汤汲取夏朝灭亡的深刻教训,在于残民以逞。于是,他整治朝纲,擢升贤良之臣,斥黜奸佞之人。废除了夏桀的暴政,采用了“宽以治民”的政策,注意发展农业生产。很快便使商王国内部的矛盾和缓下来,政治局面也趋于稳定。

商朝建立不久,便遇到了百年不遇的大旱,整整五年天上没有落一滴雨,庄稼没有收成。成汤便在桑林中设立祭坛,他剃掉了自己的头发,把手反缚于背后,向天祈祷,瓢泼大雨这才倾盆而下。商汤这一系列的亲民举动深受各地诸侯的欢迎。其后,成汤开始大规模的对外征伐,商王朝的统治地区日益扩展。《诗·商颂·殷武》就有“商邑翼翼,四方之极”,“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曰商是常”的记载。说明不仅黄河中下游地区处于商王朝的统治之下,连远在西方秦陇以外的氐羌部落,也向商王朝臣服朝贡。由此可见,在汤的统治下,商王朝已经成为强盛的国家。

可以说,商朝的建立和兴旺,有力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古代华夏文明的进步和繁荣,又获得一次向前发展的良机,也使中国成为伟大的文明古国之一。

刑名从商

商朝的政治理念是神权观念笼罩下的政治思想,商代统治者“尚鬼”、“尊神”。当时的王权是通过神权来表现的,就是商王通过卜问祖先和上帝、自然神祇来行事的。这就是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所奉行的最高政治原则,就在于依据鬼神的意志治理国家。商王统治的世界是由王一人来体现的,这从卜辞中商王自称“余一人”就可看出,在商的王权中,集中有族权、军权和宗教祭祀权。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