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画商 > 第4部分(第1页)

第4部分(第1页)

从进了花园以后,所看到的一切,都让何欢目眩神迷。何达本来就有些文人的迂腐清高,从小跟在父亲身边耳濡目染,让何欢也认为简朴、高洁、雅致是连在一起的。现在,何欢生平第一次明白了,原来豪华和高雅并不矛盾,不仅不矛盾,它们的结合还是那么的协调和完美,引人入胜,让人痴狂。

'6'

就像何欢在观察周家的客厅一样,周家人也在用挑剔的目光打量何欢。平心而论,何欢的清纯、朴素还是很给人好感的。周浪、周澜都是商场里打滚过来的人,毫不费劲地就看透了何欢的简单和稚嫩,倒也觉得放心,他们最怕的就是周涛娶回一个精明的妻子,可看上去何欢完全就是一个“洋娃娃”加“花瓶”。

何欢绷紧着坐在沙发上,面色平静地接受着徐兰的刁难和盘问,用简练的语言回答着徐兰每一个问题。

周博也一直在冷眼旁观。何欢进门时,双眼中乍现出的,那种对财富所表现出来的痴狂,深深地吸引了周博。周博熟悉这种痴狂,因为他自己就是一个对财富痴狂的人。他用财富的积累来证明自己的成功,他靠取得财富来获得快乐,他凭借不断地增加财富来实现自己的价值。这种痴狂热爱不是因为缺少财富而产生的,这种热爱就像是一个艺术家热爱他的作品,一个色鬼永远热爱漂亮女人,一个好战的君主终生都要扩展疆土。这是一种追求!周博自己的儿女对财富都不具备这种狂热的追求,可何欢——何达的女儿竟然具备!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二章 生命中的两个男人(10)

周博也了解这种痴狂,这不同于一般的爱财,爱财的人在骤然看见财富的时候,表现的是贪婪,甚至是对财富卑躬屈膝,认为财富高不可攀。而他和何欢不是,他们看见财富的时候,想的是如何去拥有它们,去驾驭它们。

周博静静地听着何欢和妻子的对答,观察着何欢无意识中表现出来的精明和不驯服。

他记得有一句话好像是这样说的:男人最难得的是有一丝温柔,女人难得的是有一丝刚强。第一眼看见何欢,他就有些意外,没想到当年那个娇娇女,现在浑身上下竟然散发着一种刚毅和执著。或者说,是突然出现的财富,激发出了她内心深处不为人知的一面。

周浪、周澜所看出来的何欢的稚嫩,他当然也看出来了。但他还看出了儿女们没有看出来的东西,何欢骨子里有一种酷似他的精明!这是天生的!也许现在何欢自己都还不知道她有着这种特质,但是如果好好引导,她的精明必定能发扬光大。周博不禁有些嫉妒地想:为什么自己的二儿一女都不像自己这样精明,可从来就不精明的何达却养出了这么个好女儿。

周博的心里在激烈地斗争,他也不愿意让齐英的女儿做自己的儿媳妇,但他太看重何欢的特质了。

在周博自己的孩子里,只有周涛还稍微具备一些商人的素质,但是周涛对财富的积累没有那种天生的狂热,这就限制住了他的发展。如果何欢成了自己的儿媳妇,那么她就可以弥补周家儿女的不足。就算何欢现在是单纯的,稚嫩的,但只要她具备这些潜质,周博就有信心把她培养成一个合格的商人。那样何欢就可以秉承他的思想,把天海画阁发扬光大,进而为天海画阁创造出更多的财富。

但周博毕竟是周博,他精于算计,不会轻易决定儿子的终身,他要进一步考察何欢。

刚过完五一,周家的孩子们就匆匆奔赴各地,周涛也不敢推卸责任,万般不舍地离开了何欢,去了广东。只是这一次周博没有走,他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他要进一步考验何欢。

一天午后,何欢应邀再次来到了周家大宅。

徐兰已经被周博打发出去打牌了,保姆在收拾花园,周博把何欢带到了自己的书房。别墅的二楼是四间卧室,三楼则是完全属于周博的,被他划分成了一间间风格各异的书房、画室。

周博把何欢引进了一间宽大的书房。房间里没有窗子,三面墙壁上都是和墙一样高的书架和书柜。书架上有各种美术书籍,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书,如果这些书周博都读过的话,那他现在绝对是一个博学的人。

屋子正中放着一张宽大的书桌,周博坐在书桌后的皮椅上,示意何欢坐在他的对面。何欢不知道周博要找她谈什么,但她并不觉得紧张,因为从上次看见周博以后,她心中就感到了一种亲切和熟悉,似乎两个人之间天生就是能相互理解,毫无隔膜。

“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和你爸爸一样,一门心思想着当画家。”周博有些感慨,“你呢,想当画家吗?”

“我不知道。”何欢脱口而出,说完以后,自己都有些意外,她一直以为自己是坚定不移地想当画家的。

“哦?”周博显得很有兴趣。

何欢有些后悔自己的唐突:“我说不太清楚,我学了很多年画,也很喜欢画画,但我总觉得画家的生活不是我想要的。”既然说出来了,何欢索性一吐为快,这也是困扰她很久的问题,她一直都想找个人说说。

第二章 生命中的两个男人(11)

周博又换了话题,问:“你知道什么是画廊吗?”

何欢摇了摇头,周博站起来走到书柜前,一边向外拿着什么东西,一边解释:“画廊最初其实就是一种陈列和展示画的地方,现在的画廊分为很多种。有纯粹为了宣传自己的绘画理念的;有完全为了追求艺术的;也有为了挣钱而完全迎合大众的口味的。”

周博说着话,已经搬出了几十本非常厚重的大书,堆到了何欢的面前,“这是天海画阁稍微具备了一点规模以后的成交记录,你现在看一看。”何欢有些不解,周博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给你留个作业,就像小时候你学画时,老师让你回家看一幅画,看完了说感受一样,你看完了,也把感受告诉我。”周博站起身来,“你就在这看吧,看完了到隔壁房间找我。”周博转身走了,根本没给何欢拒绝或者是提出疑问的机会。

何欢看了看眼前的书。每一本书都是硬皮彩页,封皮上标注着时间,最早的时候是一年一本,到后来是半年一本,到最后就是一个月一本了。翻开书,里面每一页都是一幅画的照片,照片下面标注着作者、出品时间、画的特点、成交的地点和时间、成交金额,看来这是周家自己做的一份最完整的记录。

何欢坐了下来,一页一页认真地翻看着。看来天海画廊的经营范围很广,几乎包括了所有风格的画,其中还有一些古画,但更多的还是现代画家画的。何欢看得很认真,不知不觉中太阳已经向西滑落了。

周博此刻坐在另一间书房,翻着一本书,很有耐心地等待着何欢。何欢看画的时间比他预计的要长。

等何欢合上最后一本画册,才发现已经是黄昏了。她抱起这厚厚的一堆书,敲响了隔壁的书房门。

这间书房的风格迥然一变,全部用的是轻快的白色,夕阳透过整整一面墙的大玻璃窗,给房间里洒满了昏黄的光晕。屋子正中放着一张白色的大画案,四周高高矮矮的柜子上、画缸里放着各种笔、墨、纸、砚。墙上还挂着一些没有装裱过的国画,何欢这才想起,周博也是学工笔画的。看来这里是周博平常画画的地方。

站在周博的面前,何欢黑色的眼睛在落日的余晖中闪闪发光,“从开始到现在,天海画阁的成交额越来越大,说明社会经济越发展,绘画作品的市场越广阔。”

周博没有表态,静静等着何欢的下文。

何欢觉得自己像是在课堂上回答问题,“还有,从成交的具体时间上看,天海画阁总是能在一种画风刚刚开始在社会上流行的时候,就已经准备好了大量的作品,供应市场的需要。”

这次,周博流露出了些许赞赏。

“再有就是,我觉得天海画廊好像在每一个时期,都有自己的绘画思想,而不是完全地跟着社会的流行。”这回何欢说的有些迟疑,因为这一点只是她一种模糊的感觉,还不是很有把握。周博脸上现出了淡淡的笑容。

“你说得还不具体,不过已经不容易了。”周博说道,“今天不早了,你先回学校吧,过两天再来玩。”

何欢走了,周博站在窗前,从夕阳西下一直站到繁星满天。他经常这样站着,回忆自己几十年来走的每一步。经商二十余年,他没有失败过,也没有走过弯路,才有了今天的成绩。但是别人看到的只是天海画阁的辉煌,只有周博才知道,天海画阁现在正处在风雨飘摇之中。这倒不是说周家的经营有什么问题,而是更多的港台和西方画商,已经注意到了中国大陆这个肥沃的市场,经济刚刚起步,正是字画商和古董商淘金的大好时机。还有很多在解放前就经营字画的老字号也开始重整旗鼓。和外商比,天海画阁没有实力,和那些老字号比,天海画阁没有历史,历史的积累对于一个画廊来说至关重要。

周博的理想就是要保持天海画廊的声誉,然后把这个品牌一直保留下去,二十年、五十年、一百年……他早就放弃了当一个画家的理想,但他要用另一种方式在中国美术界留下自己的痕迹。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