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大秦帝国风云录 > 第438部分(第1页)

第438部分(第1页)

无疑,敌人只有一个,那就是“分封”贵族集团,就是以隗状为首的大秦本土豪门贵族。

始皇帝不能不反击,不能任由“分封”贵族集团掌控朝政。

五月,南海王公子峤上奏,弹劾荆宛和江南两地官员,在调拨给岭南的粮食布帛等物资上以次充好,以劣代优,而且屡屡拖延克扣,实在是忍无可忍了。

始皇帝当即下令彻查。

一个月后,御史大夫赵亥上奏,弹劾以南郡太守隗藏为首的数名楚系官员贪赃枉法、徇私舞弊、中饱私囊,证据确凿,罪在不赦。

统一至今,豪门贵族对地方财富的掠夺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如果追究起来都算违法,一抓一大把。始皇帝迫于局势,只能睁只眼闭只眼,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但如果要打击对手,那这种事情就是最好的武器。

紧接着,江南镇戍统率桓炀上奏,弹劾隗藏等官员植党营私、图谋自立,而且牵连到了丞相隗状。

始皇帝毫不犹豫,当即下诏命令丞相隗状回避,由太尉méng武、驷车庶长公子腾和御史大夫赵亥会同廷尉府联合审理此案。

关东系官员乘机“反扑”,宗室和老秦人也落井下石,形势顿时一边倒。

隗氏拼命挣扎,楚系更是全力搏杀,就连太子扶苏和皇后都出面声援,琴氏家主更是飞车赶奔北疆求援,但就在这个关键时刻,武烈王公子宝鼎却跑到塞外与匈奴人的大单于谈判去了。缺少了公子宝鼎的支援,隗氏在对手们的四面围攻之下,轰然倒塌。

十月,始皇帝下诏,罢免丞相隗状,由御史大夫赵亥暂领丞相府。

一年内罢免两位丞相,咸阳政局之动荡,由此可见一斑。

第458章 火烧大了

始皇帝三十三年冬,北疆大雪纷飞,武烈王公子宝鼎接到了皇帝的诏书。

这一年发生了太多的事,不仅仅咸阳政局剧烈动荡,张唐、公子豹、王翦等老臣也先后辞世。始皇帝亲自赶到频阳为王翦送葬,回程途中病倒,车驾随即停于甘泉山林光宫。

李斯终究还是死了。

始皇帝的反击激怒了大秦本土贵族,必欲置李斯于死地。李斯最终选择了自杀,否则九族难逃诛灭之祸,受到牵连的子弟门生以及部属也难逃身死族灭之祸。

李斯是“焚书”之策的谋划者和执行者,为了统一中土文化和坚持法家学术思想,他成了关东士人的死敌;同时他又是坚定的中央“集权”的“急先锋”,成了大秦“分封”贵族集团的死敌;在最为关键的时刻,他又置天下万民的生死于不顾要发动北伐,迫使武烈王公子宝鼎不得不出手相击;李斯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最终成了孤家寡人,他不死,谁死?

méng嘉也死了,在始皇帝和“分封”贵族集团搏杀的最为激烈之刻,méng嘉忧惧郁愤,突然暴毙。

李斯和méng嘉的死亡,给了始皇帝沉重一击,也让他在“惨胜”之后凶性大发,一口气诛杀了隗藏等五位楚系大臣,把已遭罢黜的隗状赶出了咸阳,远(禁)于成都。

始皇帝摧毁隗氏外戚,重创楚系,不仅仅要打击“分封”贵族集团,更是迫于形势的严峻,不得不掌控巴蜀和荆宛,以确保中央对本土疆域的绝对控制。

太子扶苏苦谏无果,在朝议上失声痛哭。

始皇帝勃然大怒,把太子扶苏赶出了咸阳,让他去东北疆坐领燕国,镇戍边陲。

这个冬天对咸阳来说格外寒冷,冷得刺骨,连血都冻住了。

始皇帝病重,太子被逐,朝中连个代理国事的丞相都没有。太尉méng武、御史大夫赵亥、驷车庶长公子腾、郎中令公子成、治粟内史甘罗和少府卿赵高等公卿大臣们随即联名请奏,恳请始皇帝急召太傅、上将军、武烈王公子宝鼎回京总揆军政主掌大局。

始皇帝诏准。

宝鼎没想到自己点起的一把小火竟然“烧毁”了咸阳,咸阳政局在短短时间内就面目全非了,这种惊人的变化即便是他这位始作俑者也是目瞪口呆。

归究起原因,宝鼎不得不承认,“集权”和“分封”的矛盾在“焚书”之后,已经激烈到了爆发的边缘,即便没有他点起这把小火,咸阳政局也会发生同样的剧变,不过时间早晚而已。

这个时候他不得不感谢上天的眷顾,正是得益于“以夷制夷”策略的成功实施,得益于匈奴人忙于扑灭自家“后院”的大火,连续两年都没有发动对河西的攻击,终于给宝鼎稳固北疆防御赢得了足够的时间。

现在他可以离开北疆了,可以把北军放心地托付给章邯了。

“我曾经说过,当大秦陷入危难之时,能够力挽狂澜的就是你。”宝鼎对章邯说道,“你以前肯定不相信我这句话,现在呢?现在你相信了吗?”

章邯感激涕零,俯身拜谢。

“今天,你给我一个承诺。”宝鼎郑重说道,“你必须承担起这个使命,因为从这一刻开始,你是北军最高统率,你拥有帝国最强悍的武力,只有你才能在帝国最为危急时刻挽狂澜于即倒。”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