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大秦帝国风云录 > 第89部分(第1页)

第89部分(第1页)

历史上没有记载这次风暴,没有现成的解决办法,但从历史发展来推测的话,这场风暴并没有因为桓齮的出走而停止,军方将率还是受到了大范围的牵连。

桓齮出走后的第二年,秦军再次翻越太行山攻打赵国,结果又败了,在番吾被李牧击败。奇怪的是,无论是《秦始皇本纪》还是其它史料,都没有记载秦军这次出征的统率是谁,投入了多少兵力,战败后损失又有多大,战败后大军统率的命运又怎样,都没有记载,唯独知道的就是这次攻击策略还是南北对攻,最终南北两路都被李牧所击败。

再往后看,四年后,秦国再一次攻打赵国,这次还是南北对攻,南线统率是杨端和,北线统率是王翦和羌瘣。这一仗旷日持久,秦国最终用反间计杀死了李牧,然后摧枯拉朽,摧毁了赵国。

从现在到秦国灭赵,中间有五年时间,在这五年时间里,咸阳政局如何变化不得而知,但从两次攻赵大战的结果可以推测出来,秦王政试图利用关东外系将率控制军队的计谋失败了,因为最后灭赵一战的军方统率是王翦、羌瘣和杨端和,是老秦武人和楚系将率,根本没有看到关东外系将率领军人物蒙武的影子。

那么,上将军蒙武在哪?他为什么没有参加攻赵的最后一战?

那么,番吾一战又是谁打的?如果是王翦和杨端和打的,为什么历史要蓄意隐藏他们的名字?有必要吗?显然,番吾一战肯定不是他们打的,而是另外一个人,这个人十有八九就是蒙武。

由此可以做出这样的推测,这场大风暴秦王政赢了,他把老秦武人和楚系将率赶出了军队,让关东外系将率控制了军队,然后雄心勃勃攻打赵国,试图一战建功,结果事与愿违,失败了,不得已的情况下,再次起用老秦武人和楚系将率。随之发生变化的还有咸阳政局,秦王政既然在战场上输了,那么他在咸阳宫里肯定要做出让步,这是必然的事。

宝鼎做出了推测,那么他的选择就很简单了。他没有实力改变历史,他只能顺应历史,不过他可以利用既定的历史轨迹,给自己捞取最大的利益。

对于宝鼎来说,当务之急是什么?返回咸阳,他只有返回咸阳,才能打开一片新天地。

要在咸阳打开一片新天地,以最快的速度建立自己的势力,最好的办法就是升官加爵,而巴蜀人已经给他指出了一条道路,那就是一步登天,做君侯。

若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广泛结交朋友,就要获得各方势力的支持,而不是到处竖敌。敌人越多,他在咸阳就越难混,至于一步登天做君侯,更是想都不要想。

宝鼎最大的敌人是谁?楚系外戚。如何赢得楚系外戚的谅解?把这场风暴阻止住,减少楚系外戚在军方的损失,让楚系外戚还能部分控制军队。

楚系外戚达到目的,还能继续控制部分军队,那秦王政的目标又如何实现?如果秦王政的计谋失败了,必然归咎于宝鼎,那宝鼎还有希望做君侯?秦王政不杀他就算不错了。

这时候唯一的办法就是让老秦武人出面承担宜安大战失败的罪责。老秦武人以退为进,暂时沉寂下来,由关东外系将率控制部分军队,这样就能让秦王政部分实现自己的目标。

秦王政满意了,楚系外戚也满意了,阻止宝鼎一步登天的两个最大阻力都消除了,宝鼎就有机会做君侯了。

老秦武人是替罪羊,损失最大。秦王政知道,楚系外戚也知道,而老秦武人是大秦军方的根基,可以打击它,但千万不能打死了,否则就是自毁长城,所以这时候老秦武人就可以提出条件了。

两个条件,第一解禁白氏和司马氏。军队都给关东外系和楚系控制了,这时候解禁白氏和司马氏已经无法对他们构成威胁,这个顺水人情当然可以做。

其次,公子宝鼎为君侯。公子宝鼎的背后就是老秦武人,这时候给老秦武人一个君侯,安慰一下老秦武人,这是必须要做的事,不做都不行,否则打仗的时候谁还愿意卖命?要知道大秦军队的中低层军官都是老秦人,浴血厮杀还要靠他们,没有他们拼死拼活,统率们即使有惊天之策也无法实现啦。

接下来呢?接下来秦王政雄心勃勃再次攻打赵国,打输了,于是形势又变了,这次不是秦王政借着大军战败的机会打击楚系和老秦人了,而是颠倒过来了。秦王政迫不得已,只有让步。不让步怎么办?事实证明他的人不行啦,楚系将率也不行啦,于是老秦武人就可以趾高气扬地全面崛起,完全控制军队了。

到了那个时候,咸阳有公子宝鼎这个君侯高居中枢,军方又是清一色的老秦武人,老秦人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然后打几个胜仗,巩固和加强一下实力,接着就可以为武安君翻案了。

宝鼎整理了一下思路,开始讲述自己阻止风暴扩大的全部思路。

“楚系迫不得已,肯定要壮士断腕,自断一臂,放弃桓齮,让桓齮承担所有的罪责。”宝鼎说道,“但楚系显然低估了大王,大王绝不会轻易放手,他肯定要把风暴无限制扩大,最后利用风暴的力量,将楚系将率和老秦武人一起吞噬,以此来狠狠打击楚系外戚,削弱楚系外戚的实力。”

“既然如此,那我们不若将计就计。先阻止桓齮出走,然后与桓齮联手,以军方强大力量配合大王,逼迫楚系外戚做出让步。”

“楚系外戚会让步?”公孙豹根本不相信。

“如果把相国改为左右丞相,让巴蜀隗氏的隗状做左丞相,那楚系会不会答应?”宝鼎笑道,“巴蜀隗氏属于楚系,昌平君做右丞相,隗状做左丞相,相权还是牢牢控制在楚系手上,楚系有什么理由不答应?”

“巴蜀隗氏?”王翦眉头深皱,吃惊地问道,“巴蜀人知道公子之策?”

宝鼎点点头,把当日自己与隗藏商议的计策详细告之。众人无不震惊。宝鼎此策,可谓险之又险,风险太大了。朝堂上只有利益,一旦大王或者巴蜀人变卦了,后果不堪设想。

“我们和桓齮可以联手。楚系外戚在这个关键时刻抛弃桓齮,必将引起楚系将率的愤怒,他们为了自救,肯定愿意和我们联手。”麃公说道,“但是,我们联手之后,又如何配合大王?又如何向楚系施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