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大秦帝国风云录 > 第67部分(第1页)

第67部分(第1页)

两人兴致勃勃地跑来找宝鼎,打算看看他如何整治一向嚣张狂妄的魏缚,谁知还没走到大帐,就看到几个虎烈卫拿着药箱,拖着几个医匠狂奔而过,顿时感觉不妙。谁受伤了?宝鼎受伤了?不会吧,就他那强悍的身手和身边那帮强悍的黑鹰锐士,谁能伤得了他?那就剩下一个可能,魏缚被宝鼎打了。

果然,紧走急步,一抬头,就看到宝鼎得意洋洋、威风凛凛地站在大帐外面,手上脸上衣服上到处都是血迹,尤其让人害怕的是他手里的那块金牌,整个被血染红了,触目惊心啦。

蒙恬头一晕,宝鼎要是把魏缚打死了,那形势就骤然逆转,晋阳私盐大案的效果就要大打折扣。

“魏缚怎么样?”蒙恬急切问道。

司马断、白公差鸟都不鸟他,视而不见。乌重倒是恭敬地施礼说道:“左庶长,将军被公子打伤了,性命无虞。”

蒙恬这才松了一口气,一头冲进了大帐。王离走到宝鼎身边,一脸崇拜之色,“大兄,以后我就跟着你了。我在咸阳有不少仇家,以后到了咸阳就要仰仗大兄之力帮我报仇血恨。”

宝鼎惊讶地看了他一眼,接着脸色一变,冷声说道:“咱堂堂大秦公子,能干那种泼皮无赖之事?”

众人皆嗤之以鼻。你到晋阳才几天功夫就把晋阳搞得鸡飞狗跳,一个宗室公子一个外戚被你打了个半死,将来到了咸阳还得了?就你这还堂堂大秦公子?王族宗室的脸都给你丢尽了。

查抄的结果超过了先期预料,魏缚不但伙同他人贩卖私盐,还有一大堆贪赃枉法、巧取豪夺、损公肥私之事。

王贲、羌瘣闻讯大喜,与冯劫、隗藏仔细商量后,随即决定按预定之计,于今天夜间在太原郡的各地展开大规模的抓捕行动,另有一部分关于咸阳和其它郡县官吏涉案的证据,则由隗藏带着,日夜兼程返回京都禀奏大王。

当天午时,隗藏、琴珪和唐老爹带着几辆辎重车赶到虎烈营。因为太过仓促,巴蜀人一时也拿不出什么好东西送给宝鼎,于是干脆直接送钱了,五千布币和五百金,这也是一份非常丰厚的重礼了。巴蜀人嫌太少,拿不出手,言辞之间颇为惭愧。

宝鼎却是心花怒放,连声道谢。虎烈卫是他的私兵,用度开支太大了,没钱不行啦。巴蜀人送的这笔钱可以说是雪中送炭,解了宝鼎的燃眉之急。

这个时代的士卒除了武器、甲胄和口粮由王国支出外,没有军饷可拿,诸如衣服等日常用度都要自掏腰包,所以不是什么人都能当兵的,首先你要是平民,家里要有田地,这样从军当兵的时候家里才能供养得起。另外也只有他们才有当兵的积极性,因为有战功就有爵禄赏赐,一旦有了爵位,由平民进入“士”的阶层,那待遇地位就不一样了,最起码家里的田地住宅就要比普通平民多。

王国里的闾左贫贱包括那些奴仆、刑徒,正常情况下王国不会征发他们的徭役,更不会征召他们从军打仗,因为他们没有田地没有财富,太穷了,根本供养不起自己,而王国的徭役和兵役制度都规定服役者在服役期间要自己养活自己,所以,王国在财赋收入有限的情况下,为了避免自己额外掏钱养兵或者养役,只能征发平民的徭役或者兵役。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些人都是王国的最低层,从来没有享受到王国的任何恩惠,他们对王国没有忠诚,对大王和贵族也是满腔怨愤,把这样的人拉到战场上,后果可想而知。

王国军队的士卒都要自己养活自己,更不要说贵族的私军了,所以贵族尤其军功贵族,日子也不好过。养私兵和供养雇农、奴隶,那完全是两码事。私军的苍头短兵就是拿命换钱,不把他们伺候好了,到了战场上不但贵族自身的安全缺乏保障,获取军功的机会也大大减少,而军功则意味着贵族的爵禄、田地和财富,所以私军和贵族之间的依存关系非常紧密,有时候甚至可以说直接决定了权贵家族的荣辱存亡。

宝鼎没有钱,现在这支虎烈私军就靠白氏、司马氏和乌氏三族支撑着,但君子顾其本,这三族只能扶持宝鼎一时,不能扶持宝鼎一辈子。宝鼎不是白痴,当然一清二楚,所以心里也着急,寻思着找一条快速生财的路子。今天上午乌氏就悄悄暗示宝鼎了,虎烈卫首战告捷旗开得胜,要赏,还要重赏。他把钱都准备好了。宝鼎惭愧啊,这样把乌氏的钱当自己钱用,将来人情怎么还?

正踌躇的时候,巴蜀人雪中送炭,送钱来了。巴蜀人聪明,就知道这时候宝鼎要用钱,虽然送得不多,但情义深啦,什么叫雪中送炭,这就是。

第081章 赚钱最快的路子

宝鼎拿出黑鹰令牌递给了隗藏。“一路顺风。我们咸阳再见。”

隗藏接过令牌。琴珪和唐老爹的目光也投到了这块令牌上。三个人的脑海里不约而同地掠过宝鼎拿着这块金牌痛打魏缚时的场境。

清晨宝鼎手拿黑鹰令牌狂揍魏缚的消息已经传开。老秦武人充耳不闻,就象没听到一样,无所谓,打就打了,怕个鸟啊。冯劫却是担心,亲自坐着轺车赶到辎重大营探视,唯恐魏缚有个什么好歹。

宝鼎太冲动了,如果说东篱寓殴打公子厉还有一举多得之效,那么在辎重大营痛打魏缚就纯粹没事找事,自找祸事了。本来利用晋阳私盐一案可以狠狠打击一下楚系外戚,但宝鼎先是擅权冲击辎重大营抓捕魏缚,其后更是变本加厉,把中更爵辎重将军魏缚打昏了,楚系外戚势必然抓住这两件事死咬着宝鼎不放,最终将迫使秦王政不得不让步,把魏缚一案从轻处理。

冯劫为此颇为不满,对宝鼎更是埋怨,但思前想后,他发现自己急功近利了,与老秦武人比起来,自己对宝鼎的期望值不是太高。而且根本不切实际。宝鼎还是一个孩子,十五岁的孩子,其实实际年龄还不到十五,因为在边疆长大,条件艰苦,他和这个年龄的义渠人一样,早早承担起了家族的重任,所以看上去比养尊处优的贵族子弟成熟老练,但说到底他还是一个孩子,他需要成长的时间。

老秦武人就不急,慢慢来,慢慢培养,有个十年就差不多了。秦王政和制定这个计策的国尉尉缭也不急,他们预计的时间也是十年,而冯劫在一番埋怨之后,也想通了,宝鼎已经是个天才了,他在短短时间内就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连续出击,迅速扭转了当前的不利形势,已经非常了不起了,如果还要求他做得十全十美,那实在太苛刻了,甚至有可能因此而扼杀了一位未来的辅国重臣。

巴蜀人理所当然要埋怨宝鼎,因为他们就在咸阳,昨夜所拟制的计策就是建立在楚系外戚突遭猛烈打击的基础上,楚系外戚遭受的创伤越重,对他们就越有利。但宝鼎冲动而幼稚的一次发泄给了楚系外戚一个还击的借口,这太遗憾了。

可以预想到,华阳老太后肯定要出面干涉了,家里两个孩子给打成重伤,楚系外戚的颜面何在?威严何在?尊严何在?就算孩子犯错了,触犯了律法,那自有廷尉府、宗正府依法处置,岂容得外人滥施死刑?你打一个纨袴公子可以忍,但你得寸进尺,又打一个,而且还是中更爵的辎重将军,这未免也太无法无天了吧?你眼里还有王法吗?你置王国安危于何地?我楚系外戚岂容得他人如此欺凌侮辱?你这就是挑衅,就是向楚系外戚宣战,那么谁给你的胆子?谁在背后指使操控?这其中又有什么样的针对楚系外戚的黑幕和阴谋?

宝鼎拿金牌打人纯粹就是发泄,而这次冲动后果严重,把华阳老太后逼出来了,一旦华阳老太后强势介入,大王就非常被动,他肯定要给老太后一个满意的交待,无疑,从轻处置、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是唯一的选择。

这番话谁都不敢当着宝鼎的面说。说出来就是指责宝鼎做得不对,告诉他自己很不满,那肯定会激怒宝鼎,搞得不好还反目成仇。这位公子出自边疆蛮荒,本是流配刑徒,事实上他从出生到现在除了血统高贵外,其它和高贵一点扯不上边,所以根本不能以正常思维揣测他的想法,目前最好的办法也就是引导。

公子宝鼎现在就象一头横冲直撞的野牛,正面对阵的下场就是血肉模糊,公子厉和魏缚就是血淋淋的例子,聪明的办法则是诱惑他,欺骗他,引导他,把他慢慢带进圈栏,然后再慢慢驯化他,舍此以外别无它途。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