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大秦帝国风云录 > 第15部分(第1页)

第15部分(第1页)

节上不能出错,否则太子丹极有可能暴露,给李牧活捉了。宗越在这件事上当然不敢自作主张,一切都听黑冰的安排。

按道理这时候黑冰应该深深潜匿,不能露出丝毫痕迹,谁知宗越睡到半夜,却听到鼓号长鸣,人喊马嘶,五更巷方向更是火光熊熊。到了天亮时分便有消息传来,黑冰劫狱,夜袭五更巷,一把火烧掉了半条巷子。宗越骇然心惊,他是干秘兵的,虽然主要工作是训练虎骑剑士,选拔王萃(燕王贴身侍卫),负责大王和公子隆的安全,但这些年也参加了不少秘密任务,知道干秘兵的规矩。一般来说越是执行重大任务,越是要小心谨慎隐藏形迹,然而,这帮秦国黑冰却反其道而行之,在执行任务前竟然劫狱,而且还怕人不知道似的,特意点了一把大火,这岂不是硬捋虎须,成心激怒李牧吗?这对接下来的任务有百害而无一利啊。

宗越有心再联系苍头,但他出了馆驿便被赵国黑衣盯上,根本没办法找到苍头。这两天他都是辗转难眠,焦虑不安,没有睡过安稳觉。公子隆也是担心,暗中嘱咐宗越,叫他千万不要出错,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宁愿杀了太子丹,也不能让太子丹做了赵国人质。

今天宗越早早来到大府,黑衣领着他转了一圈,解说了一下详细的防卫部署,大致说来就是府外有旅贲,府内有旅贲,大堂外有黑衣,大堂内有公子恒的门客剑士,李牧的旅贲卫、公子隆的虎骑剑士和张良的铁卫均随侍于左右,寸步不离。宗越越听越是心惊,这大府内外戒备森严,警卫重重,如同铁桶一般严实,黑冰若想从这里把太子丹带走,就算肋生双翅也会给密集的弓弩射下来。

宗越心绪不宁,但脸上表情正常,一双阴沉的眼睛更是凌厉,不停地观察四周。他知道苍头肯定要来,很可能已经潜伏到府内,自己必须尽快见到他。赵人防备太严,先前商定的办法有诸多不妥之处,继续执行下去有危险,双方必须在最短时间内重新商定出一个妥善之策。

“我能四处看看吗?”宗越问道。

“当然可以。”长歌笑道,“我找个人给你带路。如果有疏漏之处,请务必提出,我及时改正。”

宗越连道客气。两人各怀鬼胎,虚情假意地说了几句,然后宗越便带人走了。

长歌望着他的背影渐渐远去,脸上的笑容随即变冷,嘴角斜瞥露出几丝嘲讽之色。宗越想干什么,他一清二楚。

自从张良向李牧透漏了太子丹的消息后,此趟刺杀不但势在必行,而且只许成功不许失败。李牧有了太子丹,局势迅速被他完全控制,接下来他只要在河北击败秦军,燕赵结盟十拿九稳。退一步说,就算他败了,但邯郸只要没有失陷,他还有发动第二次攻击的机会,因为燕国趁火打劫的可能性不大了,李牧只要把太原的秦军挡在句注要塞,他就可以全心全意对付河北秦军,不会再像现在这样顾虑挚肘太多,导致他缩手缩脚,不敢放手一搏。

太子丹现在就是个诱饵,只要你把黑冰引过来,他们就插翅难飞了。想到得意处,长歌心情大好,脸上又挂上了矜持的笑容。

宝鼎站在一株大树下,无聊的地望着风中婆娑的树叶,眼角余光却看到黑衣长歌慢慢走了过来。

五个少年站在他的身边,睁大一双好奇的眼睛东张西望。昨夜宝鼎从黑衣嘴里知道了这五个少年的身份,他们是黑衣训练的武士,这次专门调过来配合宝鼎。这五个人对刺杀的事一无所知,正因为如此,他们的表现才会非常自然,无懈可击,如此可成功掩护宝鼎。

荆轲对此持谨慎态度,在他眼里宝鼎是个半疯半痴的少年,虽然没有仔细询问宝鼎过去的经历,但从年纪上应该可以估猜到宝鼎没有什么刺杀的经验。一个没有刺杀经验的人在接近目标的时候难免会露出破绽。

黑衣长歌不以为然,他一句话就把荆轲顶了回去。当日围捕宝鼎,我们八死十七伤,我给杀得步步后退,而你也耗费了很大力气才将其活擒。就当日宝鼎的表现来说,他是不是一个天生的刺客?这倒是实话,宝鼎杀意一起,立时疯狂,其一往无前挡者披靡的气势完全可以斩杀普通对手。公子隆是个剑士,但算不上高手,而且他的年纪也大了,宝鼎对付他应该还是有几分把握。再说,不管是李牧,还是张良,都已经做足了准备,就算宝鼎失败,他们也绝不会让公子隆活着走出这道府门。

看到黑衣长歌走过来,几个少年马上站直了身躯,眼睛也不敢四处乱看,神态更是毕恭毕敬。

宝鼎却是不屑,但也隐藏了自己心里的仇恨。虽然自他重生后,黑衣长歌并没有对他下毒手,但这副躯体的前主人在遭受黑衣酷刑后所留下的疼痛却让宝鼎一度痛不欲生,随后李牧、黑衣又摆明了要把他送上死路,毫无怜悯之意,所以到了这一刻,宝鼎除了对荆轲还保留着好感外,对李牧的崇拜已经荡然无存,对黑衣更是咬牙切齿,恨不得剁下他的脑袋为死去的另一个宝鼎报仇。当然,这也只能是意淫一下,现在宝鼎手无寸铁,周围还有二十个旅贲卫虎视眈眈地盯着他,他要想找到活命的机会,目前还需要与黑衣紧密合作。

好在他是重生之人,死过一次了,对死亡的恐惧并没有如他想像的那样强烈,这使得他的心态至今保持平静,还能冷静地考虑问题。这也算是重生后的一个长处,而这个优点就当前形势来说显然对宝鼎有利。

宝鼎平静的心态让荆轲惊讶,由此更加认定他是一个练武的奇才。或许是起了怜才之心,荆轲在最后的两天里一直陪着宝鼎练剑,而宝鼎的进步让他吃惊之余也是疑惑层生,他甚至怀疑自己的判断出了错?难道黑衣真的说对了,这小子一直在使诈?如此年纪有如此心机未必太过夸张了吧?

怀疑归怀疑,荆轲对他的好感依旧有增无减,以致于昨天夜练剑结束后,荆轲把前夜黑冰劫狱的真相隐晦地告诉了宝鼎。五更巷深夜大火,宝鼎当然看到了,不过他不知道这是黑衣放的一把火。黑衣为什么放火?为什么把黑冰劫狱的谣言传遍代城?宝鼎想不明白,但既然荆轲提醒他了,这里面肯定有问题,只要搞明白了这其中的秘密,宝鼎相信自己肯定能找到逃生的机会。

“我带你们去个地方。”黑衣长歌走到宝鼎身边,对几个少年说道,“你们先休息,吃饱喝足,等到下午贵客来了,你们就要忙了,要一直忙到深夜,估计连喝水的时间都没有。”

几个少年答应一声,跟在旅贲卫后面走向东侧的一座庭院。

黑衣长歌和宝鼎走在一起。对于宝鼎的淡漠平静,黑衣也是诧异,心里更是隐隐不安。虽然荆轲一再说这小子半痴半疯,但黑衣就是不相信。他倒不是不相信荆轲的话,而是认定这小子是个鬼才,否则黑冰不会派他单独执行任务。半痴半疯并不代表宝鼎就是个弱智,看他疯狂的时候挡者披靡,分明就是个练武的天才,那么他清醒的时候是不是狡猾奸诈?如果他清醒的时候也是个天才,那么黑衣可以断定,这小子的出现极有可能是黑冰预先设下的一着妙棋,至于这个棋子何时用,起什么作用,目前无法估猜。

不过想想主掌黑冰台的秦国国尉尉缭,那个可怕的魏国兵家,黑衣长歌就暗自心寒。

兵家历来是各国争相招揽的对象,其中尤以齐人孙武和卫人吴起为兵家之泰斗。这个尉僚出自魏国,他有个同名的祖先曾是魏国惠王时期的将军,著有《尉缭子》一书,但不知为什么,这个兵家大族一百多年来都没有杰出人士效力于天下各国。直到五年前,尉缭投奔秦国,被秦王重用,出任国尉一职,才让山东各国大吃一惊。

黑衣长歌知道,尉缭不仅仅主掌秦军军政事务,还负责黑冰台,而他的主要精力就放在黑冰台。黑冰台在他的主持下,在对外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年前赵国大将军庞煖率军北上伐燕,秦军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横扫太原、上党和河东,其后赵国兵败如山倒,如今更是被秦军南北夹击,邯郸旦夕不保,这其中黑冰台就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回头看看这一战,不难发现赵国的情报出现了致命错误,导致邯郸做出了错误的决策。秦燕互为盟国,赵国伐燕,岂能不探查秦国的动静?秦国如果朝堂稳定,军队陈兵边境,赵国还敢北上攻击吗?还有,赵军北上,刚刚越过易水,秦军就三路齐出,同时攻打太原、上党和河北,半个月内就攻占了几十座城池,等到赵军返回邯郸,秦军南面已经打到漳水河,距离邯郸只有百十里,而西面则打到了太行山的井陉和釜口陉,直接威胁赵国的大后方。

不难想像,如果秦军没有严密的筹划,没有精确的情报,会在半个月之内取得如此惊人战果?事实上根本不可能,黑冰秘兵在其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黑冰台居功至伟。

赵国黑衣秘兵直到这一战结束后才发现自己获得的情报是错误的,而这个错误把赵国推进了万丈深渊。公子恒的黑衣秘兵在这之前已经查觉到了异常,公子恒也向邯郸报了警,但赵王和相国郭开根本不予理睬,于是灾难就这样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黑衣长歌获悉这一消息后,对尉缭神鬼莫测的手段瞠目结舌,对其更是敬畏万分。大家都是搞秘兵的,但秘兵到了尉缭手上,竟然能发挥如此不可思议的作用,这在过去是不敢想像的事。

“我的重剑在哪?”宝鼎忽然问道。

宝鼎的询问打断了黑衣的沉思,他面无表情地看了宝鼎一眼,脸上那道狞狰醒目的伤疤不由自主地抽搐了几下。宝鼎平静的语气和淡定的眼神让他深感不安,这是一个少年人在此刻能够拥有的心态吗?即使他是一个天才,一个刺客,但在面对即将到来的死亡,还能如此从容,如此坦然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