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古剑山恩仇录 > 第22部分(第1页)

第22部分(第1页)

板凳坐在门前院坝里,一家人谈着话,说说笑笑,十分快活。有时候,奶奶搂着她,指着天上的月亮和星星,讲嫦蛾奔月和刘郎织女的故事。有时候,母亲搂着她,教唱:“月亮婆婆心肠好,照亮妈妈小宝宝……”。逢年过节,父亲和母亲带着哥哥和她到镇上赶场,在戏院子里看戏,买糖人,十分快活。大约在她三岁的时候,蒙古大军打来了,父亲和母亲带着哥哥和她逃难离开了家,母亲在逃难中生了病,没有钱医治,在一个荒野小庙里拉着她的手,叫着“小娟”咽了气,父亲草草安埋了母亲,带着哥哥和她继续逃难,后来遇到乱兵,父亲抱着她,来不及避开闯过来的一个骑在马上的乱兵将领,父亲被闯倒了,哥哥被乱兵冲散了,父亲受了重伤,不久就死了,剩下她一个小女孩四处流浪,直到被陈雄夫妻收养。

陈刚娃听了小娟妹妹讲述的悲惨命运,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说:“打仗害得千百个家庭妻离子散,可是,恶人打来了,你不得不打啊!”

陈小娟说,哥哥的姓名记不清楚了,只记得父亲和母亲叫他“元娃子”,名字里边有一个“元”字。

陈刚娃安慰说:“小娟妹妹,我一定帮你找哥哥,也许你哥哥也在找你,你们兄妹一定会团聚的。”

陈刚娃要走了,他担心陈小娟一个人过小溪又摔到水里,不放心,护送着小娟妹妹往回走,扶着她过了小溪,看着她走上了回家的山道,回过头,顺着山路大步往南走了。

陈刚娃急匆匆往大江边上赶,饿了,拿出小娟妹妹做的干粮吃了,天晚了,找小旅店住下,有时候找不到小旅店,找一个荒野小庙或者山洞遮避风雨过一晚,天亮了又赶路。他既十分想念几年没有见到的月巧女,盼着和月巧女早一点见面,又挂欠着刚刚分手的陈小娟,希望陈小娟早一点找到亲哥哥,兄妹团聚,并且找一个合适的丈夫,有一个温暖的家,一辈子幸福。晚上睡觉,月巧女和陈小娟的影子老是在脑子里晃动,扰得他睡不好。

这一天,陈刚娃来到了大江边,合州钓鱼城的宋军和义军还在坚持抵抗,蒙古军队绕道到大江渡口设了哨卡盘查行人。陈刚娃想避蒙古兵军哨卡盘查,可是,茫茫大江挡道,只有从渡口过江才能去江南,避不开,无可奈何,只得往渡口走去,盘查的蒙古兵问得十分仔细,从哪儿来,干什么过江,还要搜查随身行李。陈刚娃撒谎到北方走亲戚,要回江南綦河边上的古剑山,盘问的蒙古兵相信了,可是,搜查行李时查出了银两和陈小娟做的衣服和鞋子。渡口盘查行人的蒙古兵个个都是贪财鬼,要抢走行李里的东西。陈刚娃急了,和盘查的蒙古兵争执起来,夺回了新鞋和新衣服,银两被抢走了。

陈刚娃过了大江,摸摸荷包,一点钱也没有了,带的干粮在争夺中不知落到了哪里,也不见了。肚子空空的走上了往南的路,本来,他可以拿新衣服和新鞋换饭吃,换干粮。可是,看到做得十分精细的鞋子和衣服,想起小娟妹妹在油灯下为自己做鞋子和衣服的情景,陈刚娃宁愿饿肚子,也不用新鞋新衣服换饭吃,好在曾经在古剑山住了多年,熟悉山林中的野果子野菜,大江边离古剑山只有两天的路程,饿了摘野果子、采野菜吃。陈刚娃把小娟妹妹做的衣服和鞋子叠好放进胸口贴肉的地方,顺着山路往南走,爬山坡,过溪流,离古剑山越来越近,想到和月巧女快要见面了,心情激动,心儿“咚咚”地跳。可是,离开古剑山这么久,经历了这么多的事情,兵荒马乱年月,月巧女怎么样?还在不在古剑山?遇到坏人欺负没有?陈刚娃一颗心悬在嗓子眼,落不到肚子里。

天黑了,离古剑山已经不到五十里路程,天黑山路不好走。陈刚娃找了一棵黄桷树,捡了一些干柴烧燃了火,在火堆旁边躺下睡了。眼睛刚刚闭上,耳朵旁边响起月巧女呼喊的声音,他顺着声音找去,看到一队蒙古官兵把月巧女围住了,一个个凶狠的官兵张牙舞爪要扑向月巧女。陈刚娃急了,跳起身大步奔向围着月巧女的蒙古官兵,用拳头打,用足踢,抱着用牙齿咬,像疯了似的和官兵拼命,围着月巧女的蒙古官兵退开了,陈刚娃扑过去正要和月巧女会合,身后又传来陈小娟呼喊“哥哥”的声音,回过头,看到陈小娟被几个官兵抓住要带走,陈刚娃左右为难了,不知道该去救月巧女,还是去救陈小娟……

陈刚娃醒来,原来刚才做了一个梦,再也睡不着了,他睁着眼睛望着黑黢黢的夜空,远处传来野狼的嚎叫声。陈刚娃脑海里反复出现着月巧女和陈小娟的身影,一直到天亮。

天亮了,陈刚娃找到一处清清的泉水,喝饱了肚子,又捧出水来洗了脸,在树林子里找了几个野果子吃了匆匆赶路。心里急,足步快,太阳落坡时赶到了古剑山足,正要从小路上山,忽然发现小路上有大队官兵,心里吃惊,不敢冒然上山了。陈刚娃躲在一个隐蔽的地方,等到天黑了,绕过官兵把守的道路,上了山,他到了童子湾,几间茅屋上了锁,童子湾没有一个人,陈刚娃正感到奇怪,一个黑影来到茅屋前,陈刚娃仔细一看,原来是王晓琼。晓琼姑娘看到陈刚娃,又惊又喜,把他拉到密林中,告诉了陈刚娃走后发生的事情。

第二十六回 刘世元讨好上官 谋古剑化装上山

刘世元投降了蒙古人,被安排侍侯一个叫桑马的小头目。桑马脾气暴躁,性格粗鲁,张口就骂,动手就打,刘世元受了不少屈辱,流了不少伤心的眼泪。他清晨起床,喂马,侍奉桑马起床,到草地割草准备马料,早饭只有一个小得可怜的包谷粑粑,吃不饱,干活没有力气,忙碌了一天,晚上要打洗足水给桑马洗足,侍奉桑马睡觉。桑马喜欢看人打架,常常让俘虏互相殴打,俘虏们打得遍体鳞伤,头破血流。桑马和一些蒙古头领在一边观看,拍着手“哈哈”笑。桑马让刘世元和其它俘虏打过两次架,挥着拳头打向和自己一样可怜的俘虏,刘世元不忍心,高高举着拳头打不下去。可是,不用力和对方拼杀,自己就要挨打,刘世元没有办法,只得狠着心和其它俘虏拼斗,把对方打得头破血流。

刘世元不愿意做奴隶,他渴望改变给桑马做牛做马的命运,晚上睡在马棚里,他想了很多很多,终于悟出一个道理,人要适应环境,作了俘虏,当了蒙古人的奴隶,要想改变命运,过上好生活,只有讨蒙古人喜欢。宋朝的气数已尽,汉人的天下已经被蒙古人取代,只有讨得了蒙古人的喜欢,得到了信任,才能改变命运。刘世元想起了小时候听人讲过韩信受胯下之辱的故事。汉朝开创时有一个大将叫韩信,青年时家境贫寒,受人欺辱,几个流氓无赖硬叫他从胯下爬过,韩信照着吩咐做了,后来成了大将军,称了王。

刘世元开始想方设法讨桑马喜欢,向蒙古人表示忠心。有一次,桑马洗了足,异想天开地把几个俘虏叫到洗足盆前,让一个俘虏喝一碗他的洗足水。俘虏们你望着我,我看着你,再望望脏兮兮的洗足水,心里充满怨恨,迟疑着不愿意喝。忽然,刘世元站出来大声说:“将军让我们喝他的洗足水,是给我们最大的荣誉,喝,我先喝。”说着拿起碗盛了一碗洗足水,大口大口吞进了肚子。刘世元受到了桑马的称赞,其他俘虏被罚一天不准吃饭。

还有一次,蒙古人抓住了一个义军的头领,是一个宁死不屈的硬汉子,蒙古士兵把义军头领绑在军营大帐的木杆上,用皮鞭子狠狠抽打,打得身上鲜血淋淋,没有一块好肉。蒙古士兵打累了,让俘虏们接着用皮鞭抽打。很多俘虏敬佩义军头领有骨气,不愿当凶手折磨过去的战友。刘世元挺身而出,拿着皮鞭子十分用力地抽打。终于,义军头领死在了他的皮鞭下。一些俘虏暗中骂刘世元是蒙古人的走狗,心甘情愿当奴才。刘世元听了不以为然,仍然处处讨蒙古人喜欢,帮着干坏事。

刘世元变了,再也不是当初在古剑山跟着师父学习武功的纯洁青年,他坏了良心,成了帮助恶人为非作歹的帮凶。

有时候,刘世元也很苦恼,看到蒙古兵在一些城镇乡村烧房杀人,奸*女,他心中也恨,特别是想到曾经教授自己武功,爱护自己的师父,还有失散多年的亲妹妹也许就是被蒙古士兵杀害的时候,很想找机会逃出蒙古兵营,逃回古剑山,可是,蒙古人守卫很严,逃走要冒很大的风险,他放弃了。刘世元继续处处讨好蒙古人,想用自己的表现改变蒙古人的看法,改变自己的命运。

一次,蒙古大军和义军作战,桑马战死了,刘世元被安排侍奉一个叫忽哥的蒙古将领,忽哥看到刘世元听话,做事情肯出力气,十分喜欢他,让刘世元住进军营大帐,吃饭时和自己一起吃肉喝酒,倒洗脸水、洗足水一类的脏活粗活不让他干了,只让刘世元教蒙古士兵学习武艺。

刘世元在蒙古军中的地位发生了变化,从一个侍奉人的杂役成了教练,他受宠若惊,非常感谢忽哥将领,做事情更加卖力。有一次跟着忽哥攻打一个义军山寨,刘世元挥舞大刀奋勇在前,冒着义军射出的密密的箭矢,抢先攻上义军的山寨,挥着大刀砍向义军,砍倒了一个又一个,忽哥看到眼里,喜在心里,事后论功行赏,刘世元被提拔做了蒙古军中的一个小头领。

刘世元彻彻底底变了,他忘掉了父亲母亲就是因为蒙古大军进攻逃难时死的,忘掉了自己家破人亡的惨剧,忘掉了曾经被师父带领参加义军、抵抗蒙古大军的进攻。

终于,渝州、钓鱼城先后被蒙古大军攻陷,刘世元随着蒙古大军过了大江,向江南进军,来到了綦河边上的綦市。

蒙古大军占领了大江以南大片土地,改变了宋朝时的行政区划,南平军被撤消,在原南平军所管辖的区域建立了渝州府綦江长官司。刘世元的顶头上司忽哥被委任当了綦江长官司统领,刘世元做了长官司的护卫长。

又回到了綦河边上,来到了綦市,旧地重游,刘世元十分感慨。想到当年在綦市乞讨要饭,受尽了屈辱,一些有钱的老板不单不赏给剩饭,还要殴打辱骂,幸亏遇上师父,被带上古剑山,学会了武功,而且,自己随机应变,讨好蒙古人,讨好上司,才能够衣锦重游故地。刘世元穿着官服,在綦市大街上耀武扬威地走着,街上的人看到他都恭敬地让路,弯着身子行礼,刘世元感到非常满足。他来到当年曾经被责打辱骂的商店,商店已经换了主人,老板看到他走进店里,忙着端凳子倒茶,十分殷勤。刘世元想起了带自己上古剑山的师父,想到师父一身好武艺,但太耿直,太老实,现在不知是生是死,庆幸自己随机应变,才能享荣华富贵,受人尊敬,让人畏惧。刘世元沾沾自喜,在綦市游玩了半天,回到了长官司。

忽哥有一个爱好,喜欢宝剑,珍藏了十多把各式各样的宝剑,遇到珍贵的客人便拿出来显示,一把宝剑一把宝剑让客人鉴赏。有一天,忽哥心里高兴,把护卫长刘世元叫到自己的帅帐,让厨子弄酒弄菜,坐下来一杯接着一杯喝酒,大口大口吃菜。肚子饱了,也喝醉了,把护卫长当成了贵客,吩咐手下拿出珍藏的宝剑,一把一把让刘世元看,吐着酒气夸耀宝剑的珍贵。事后,刘世元回到自己的营帐,想到上司这么喜爱宝剑,如果弄一把珍贵的宝剑献给忽哥,一定会让上司高兴,会更加信任自己,提拔做更大的官。

刘世元想到了古剑山上师兄陈刚娃和师妹月巧女在山洞里发现的宝剑。听师父讲,宝剑是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手下大将留下的,非常珍贵,师父把它当成了镇山之宝,鸡公嘴也因为有了宝剑改名叫古剑山,把古剑山上的镇山宝剑弄到手献给忽哥大统领,他一定非常高兴。

刘世元动起了古剑山镇山宝剑的歪主意。不过,他知道,要把古剑山上的宝剑弄到手十分不容易。陈刚娃和月巧女把得到的宝剑和铜镜交给了师父,刘世元只看见过一次,宝剑和铜镜被师父藏起来了,藏的地方只有师父一个人知道,师父带着陈刚娃和他投奔义军离开古剑山时曾经将师妹月巧女叫到一边交待了山上的事情,一定告诉了藏宝剑的地方。如果师父在钓鱼城下同蒙古军作战时遭遇到了不测,只有月巧女知道埋藏宝剑和铜镜的地方,但是月巧女绝不会把宝剑轻易交给自己。刘世元知道,月巧女是一个烈女子,不怕强暴,如果用强力让她交出宝剑,也许,月巧女宁愿死也不会拿出宝剑,只能用巧计骗她交出古剑。如果让月巧女和古剑山上的人知道自己投降了蒙古人,而且当了元军的官,上了古剑山会遭到众人唾骂,不要说拿到古剑和宝镜,恐怕连一口水也找不到喝,弄不好还会遇到危险,让僚人王廷秀和刘时中捉去悄悄弄死。要是带着大队官兵上山,无疑是公开宣布与古剑山上的人为敌了,更是得不到宝剑了。刘世元想来想去,只有装成从钓鱼城逃回古剑山,想办法取得月巧女和王廷秀的信任,把宝剑弄到手,不过,这样做要花费很多时间,一天两天是不能从月巧女手中骗到宝剑的。

刘世元到了统领忽哥的大帐,向上司禀报了想上古剑山弄回古剑的事,忽哥爱剑如命,听说古剑山上有北宋初留下的宝剑,心里发痒,眼睛都直了,伸出大指拇称赞:“好,刘护卫是一个大大的忠臣,我给你五天假,上山去寻宝剑,一定要想办法把宝剑弄到手。”

刘世元弄了一身破破烂烂的衣服穿上,准备上古剑山骗宝剑。他担心一个人上山,如果万一骗局被戳穿,月巧女、王廷秀翻了脸,一个人打不过要吃眼前亏,带着兵士上山容易露出马脚,骗不到宝剑。思考再三,犹豫了很久,想出了一个两全齐美的办法,让几个兵士也换了便装,偷偷跟在后面上古剑山,轻易不要现身露面,如果发生打斗或者发出了求救信号才现身相救,既不让自己孤身上山涉险,又不让月巧女和山上的人发现他带了人上山。

准备妥当,刘世元上山了,他不走大道,钻密林,走小道,往古剑山上爬去,刘世元曾经在古剑山上生活过好几年,走山路是家常便饭,苦了跟在后面的几个兵士,一个个累得气喘吁吁,走慢了怕跟不上掉了队,在大山里迷失了方向,只有紧紧跟着,有的衣服被树林中的荆刺挂破,手臂、脸上挂出了血,有的爬山时摔了跟头,弄得鼻青脸肿。

快要到古剑山鸡峰足下的童子湾了,刘世元放慢了足步,他在綦市流浪被师父带上了山,教给了武艺,山上的人应该是他的恩人、亲人,回到古剑山应该有回到家里的感觉。可是,刘世元一点也没有回家的感觉,而是有一种身涉险区的感觉。因为身份变了,他不再是綦英雄的徒弟、义军的战士,而是蒙古军的一个头领,是官家的人,到古剑山也不是拜望师父或师兄妹,看望当年曾经帮助过他的乡亲,而是想骗走古剑山的宝贝古剑,是到古剑山当贼来了。刘世元有一些惭愧,后悔不该在忽哥面前说出古剑山上有古剑的事。不过,刘世元惭愧与后悔的念头像一阵风,很快从脑海中惊过了,没有留一点痕迹,想到如果把古剑骗到手,献给统领忽哥,会获得忽哥更大的信任,当更大的官,将来设法把失散多年的亲妹妹找到,兄妹过上家中有田地,有房屋,有奴才的好生活,眼睛亮了,刘世元不再迟疑,大步向山上走去,黄昏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