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80后亿万富翁 > 第10部分(第1页)

第10部分(第1页)

叶:可是那时需要的不是名牌大学毕业生,就是海归回来创业者,你一个高中还没毕业的十###岁的男孩子怎么在这样一个环境里面生存呢?

茅:那会儿好多做软件开发、做小程序开发,或者一些网络管理的高手,其实学历都不高,而且在中关村大家也都默认了这种现象。

3。社会大学(2)

叶:你又在暗示李想吗?

茅:不是,不过我们都是那个年代长起来的嘛!他也是在1998年、1999年那个机会中,一下子做起来的。当时全国上下IT产业的氛围比现在好得多,蓬勃得多。

叶:那你当时的第一份工作是什么?

茅:网管,不是网吧的网管,我一直说我是水平挺高的网管,是一个大企业的网管。

叶:管什么呢?

茅:所有内部办公的公关流转,内部办公系统的建立,还有整个内部局域网的操作,包括预管理啊,有线服务器啊等等,乱七八糟这些东西全是我做。

叶:你初中的时候就喜欢计算机,喜欢跟网络有关的一些东西吗?

茅:对,我五年级玩计算机,六年级上网。

叶:你也太厉害了,走在互联网前面了。

茅:对啊,走在时间前头了。

叶:然后一直做你的网管?

茅:没有,做了很短。说实话,设置一个局域网,然后做管理对我来讲不是特难的事,哈哈,今天我放狂话了。做了三个月,我基本上都给他搞定了,就是标准化的文档都有了,他招个1000块钱月薪的网管也能继续维护了。我就转到软件开发了,因为我从小就喜欢做软件开发,有一段时间,我这种特别坐不住的人,也出于兴趣而耐心做了几个程序,还不错。

叶:当时公司大吗?

茅:###十人,当时在软件企业算不小的了。

叶:收入高吗?

茅:4000多块钱,我这个学历也知足了。

叶:当时心里觉得踏实吗?

茅:我打工的时候从没有说嫌工资少,因为我觉得真的够花了,可能从小就在北京长大的缘故,就是你即使身上一分钱都没有了,还可以回家吃饭,回家睡觉。这可能是城市小孩天生的一种优越感。

叶:我说的这个踏实是指你觉得自己已经找到以后事业的一个方向了吗?还是觉得要继续到处去看看走走?

茅:我一直没有明确的方向,包括到现在我也没有说Majoy一定要做到一个什么程度,就是一个里程碑了,或者就over了,没有。

叶:那是什么时候开始有了你自己的公司?

茅:我开第一个公司时19岁,当时是被人忽悠了一把。

叶:怎么讲?

茅:那一阵是国内公关行业,也就是PR这个行业比较火的时候,北京有三四千家公关公司雨后春笋般哗啦哗啦地冒出来,10万块钱就可以注册了。当时我刚刚转到刚才说的那个公司的市场部,有几个人就撺掇我,说你写东西还不错,咱们干脆和公司的媒介注册一个公关公司单干吧,当时特天真,也没有想太多,觉得哎呀,我方案写得好,我们执行能力好,眼前没有客户无所谓,到哪儿发展不了几个客户?于是就干了,结果干了半年很不愉快,大家就散伙了。

叶:散的原因是什么呢?

茅:没有客户。我记得特清楚,当时我在我们那个软件行业的领域内,还算挺有名的,因为我在网上比较能写,而且和一些客户的关系还不错。有两家客户的老板,本来以为我辞职了是可以去他们那儿上班的,没想到我说我不去,我要自己做公司,我还跟他们说你们意思意思,跟我弄个公关代理合同算了,我帮你们做PR传播。然后我还企图说服人家,给人家洗脑说你们这个应该这么做才对,那个应该那么做才对,后来发现那根本不是中国公关公司该干的事。幸运的是这两个老板可能觉得这小孩还不错,放了几个单子给我做,但那毕竟不是长时间的事情,而且其他人也缺乏新的客户资源,所以最后就散了。

叶:也就是说其实你没有得到市场认可,只是凭一些老的关系接到几个单子,但是后续东西都没有了。

茅:对,招标的时候我会发现我的方案很好,我可以做到竞争对手都说不出话来,但是这没有用啊。

叶:为什么你拿不到呢?

3。社会大学(3)

茅:客户资源,客户资源,如果都靠方案好的话,那就不是现在这个市场情况了。

叶:你认为自己没有得到公平的机会。

茅:我倒不是说抱怨这个现象,因为我觉得这很正常,这其实就是我前面说的现在公司跟国企合作的一个重要原因,有些东西你跟政策去争是没用的。

叶:有你自己的原因吗?

茅:有,太天真。选择做这个事根本就是错误的。我们只有能力没有资源,怎么做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