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王立群读史记 秦始皇 > 第1部分(第1页)

第1部分(第1页)

作品:王立群读《史记》秦始皇

作者:王立群

内容简介:

王立群巅峰之作,做人之道、成功之法、从政之术、为官之要,读《史记》悟人生。百家讲坛,坛坛都是好酒。王立群读《史记》之秦始皇上部,大国崛起:秦国如何崛起,横扫六合:六国因何覆灭。

秦朝作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肇始,在史册上留下了彪炳千秋的厚重笔墨。秦始皇十三岁继承秦国王位。二十二岁亲理朝政,三十九岁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缔造了一个大一统的大秦帝国。他自称始皇帝,希望他的王朝传之无穷。然而这个伟大帝国仅仅历时十五年就轰然倒塌。

历史的巨大反差,使得秦始皇和他的帝国成为世人关注的千古之谜。造就秦始皇千秋功业的深层历史原因是什么?这个庞大的帝国又是如何缔造的?秦始皇身上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让我们跟随王立群教授穿越历史迷雾,探索这段辉煌的历史。

作者简介:

王立群,山东新泰人,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生导师,河南省省管专家,河南省高校名师,河南省十大师德标兵“中国《史记》研究会”顾问,“中国《文选》学会”副会长。

出版有《中国古代山水游记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现代(文选)学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文选)成书研究》(商务印书馆)等著作。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

正文

媒体评论

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要想让人生有些光彩,必须要具备四个“行”:第一,自己要“行”;第二,要有人说你“行”;第三,说你“行”的人得“行”;第四,你的身体得“行”。

一个人一生能不能成就一番事业,就像老鼠一样,关键看他在什么平台上。这就是李斯非常有名的“老鼠哲学”。

一个人的一生中,机遇是非常少的,当机遇来临之时,千万不要放过。这对一个人来讲,非常关键;对一个国家而言,也是如此。

人才只有在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单位的上升期、鼎盛期得到重用,才能发挥出最大效益,才能被时人与后人牢牢记住。再优秀的人才,如果出现在“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时代,都无法将效益发挥至最大化。

赞扬本身是一门大学问:赞扬与自己实力相当的人,是胸怀宽广;赞扬不值得赞扬的人,是借力打力;赞扬比自己更强大的人,是勇敢无畏。

吕不韦是一个出色的营销策划人、一个优秀的职业经理人。他虽然精于获得权力,却不懂得什么时候要放弃权力,这是许多政坛精英最容易犯的错误之一。用权而不恋权,到位而不越位,这中间的取舍与进退,确实耐人寻味。

——王立群

01:荆轲刺秦王

公元前227年的某一天,在秦朝都城咸阳的王宫里,即将举行一场盛大的仪式。这一天,秦王嬴政特别高兴,穿了一身像我这样的正装,然后用最隆重的礼节,当时在先秦时期,我们这个诸侯国,最隆重的礼节叫九宾礼,什么叫九宾礼呢?就是有九位使者引导着一位宾客上殿,这叫九宾礼。所以这一天,整个秦代咸阳王宫的里边,可以说是喜气洋洋,整个宫庭中间,弥漫着一种喜气,但是呢,这一场秦王嬴政用最盛大礼节迎接的这个场面,最后竟然演变成为,一场悲剧、闹剧。那么秦王他迎接的是谁,为什么这一个喜剧,最后变成一个闹剧和悲剧,是什么样的东西打动了秦王,让秦王用这么盛大的礼节迎接一个诸侯国的使者。

[画外音]公元前259年的农历正月,一个男婴,在赵国的邯郸降生了,没有人会想到,他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帝国的创立者——秦始皇。他十三岁继承秦国王位,二十二岁亲理朝政,三十九岁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缔造了一个大一统的王朝。他自称始皇帝,希望他的子孙,能够二世、三世传之无穷,然而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个他亲手创建的伟大帝国,仅仅历时十五年,就轰然倒塌,他的那些贵胄子孙,一个个惨死咸阳,一个绚丽的开始,却遭遇了一个残酷的结局,历史的巨大反差,使得秦始皇和他的帝国理应成为后世人们关注的千古之谜。这个庞大的帝国,是如何缔造的,秦始皇身上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让我们跟随河南大学王立群教授,穿越历史迷雾,完成一段历史探索,我们先把镜头聚焦在秦始皇一生中最危险的一次经历上,这一次秦始皇经历了什么呢?

原来,这一天其实要举行的是一个国家的受降仪式。因为这个时候,秦王嬴政继位以后,他已经灭掉了战国七雄中间的魏国、赵国,而且他的大军已经逼进了燕国国界,而这个时候派来的使者呢,恰恰就是燕国的两个使者,这两个使者带来了两件让秦王嬴政非常高兴的礼物,一件是人头,一件是地图,带来了这两件东西。这两样东西,并不是一般的礼物,这个人头是秦王嬴政最恨的一个叛将,他的人头,这个叛将叫樊于期,而现在这个人头,他最恨的这个叛将的人头,被燕国送过来了,所以秦王特别高兴,这是一件高兴事。再一件高兴事,送来了一张地图,这个地图不是一般的地图,这是当时燕国,战国七雄中间的燕国,最富庶的一个地区,叫督亢,这个督亢地区的地图,在冷兵器作战的时代,这个地图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这是一个燕国最富庶地区的地图。

这两个使者来到以后,通过秦王身边的侍从,给秦王嬴政报告了一个消息,说燕王已经吓得来不了了,说燕国整个举国要做内臣,这个意思是说整个燕国要投降了,所以呢,送来了叛将樊于期的人头,送来了督亢地图。这幅地图送来,实际上就是代表燕国要投降了,所以秦朝这个王宫中间,用这么隆重的礼节,秦王嬴政穿上这么漂亮的正装,原来是要举行一场受降仪式,因为这个时候秦王嬴政已经灭了六国中间另外两个国家,这第三个国家,来举行投降仪式,秦王能不高兴吗?洱吧论坛http:www。shubao2。com

当一切准备就绪以后,燕国的两个使者出场了,这两个使者,第一个人就是在中国历史上鼎鼎大名的荆轲,另一个是他的助手秦舞阳。荆轲端着一个匣子,就是盒子,这个盒子里边盛的就是樊于期的人头,这个因为走了几个月,估计这个人头都腐烂了;另一个是秦舞阳,是他的副使,拿了一幅督亢地图。古代的地图,它是长的,卷轴卷着的,两个人进殿了,然后九宾礼导引,这一正一副的使者,就走进了秦廷。

来到秦廷以后,这个副使秦舞阳,这个人是个燕国的勇士,他曾经13岁杀人啊,你想想,一个这么年少的人敢杀人,可以说是个勇士了。秦舞阳拿着地图,荆轲拿着这个匣子,但是进了秦廷以后,看见秦廷中间戒备森严,武士成林,秦舞阳走到台阶之下,掉链子了,怎能么个掉链子呢?那是面如土色,两腿哆嗦,走不成了。这首先引起了秦国大臣的惊讶,因为大臣们觉得燕国举行受降的,来献图的人,不应当是这样的表现,所以都把目光都集中在副使秦舞阳的身上。荆轲也发现了,荆轲就回头看了看秦舞阳,然后笑着给秦王嬴政做了一番解释,这个荆轲说,他说秦舞阳这个人,他是在那个小地方长大的那个粗人,从来没见过大场面,更没有见过天子,所以他见了天子以后,他吓着了,希望大王能够原谅他,宽恕他,让他上殿,完成使命,荆轲是做了一番解释。解释完了以后,秦王嬴政看了看荆轲镇定自若,看看秦舞阳面如土色,浑身发颤,所以秦王就说了一句话,让荆轲把地图献上殿来,就说了这么一句话,这句话的意思就意味着秦舞阳不得上殿,这样荆轲就把匣子放下来,从秦舞阳手里取过地图,登上大殿。

因为这个地图是个卷轴的,所以荆轲在打开这个地图的时候,是一点一点展开,因为它是卷着的,卷轴的,因为这个卷轴是中国古代图书包装的一种形式,特别是图画、字画,这个卷轴形式非常多。结果地图打开看的时候,这个秦王嬴政就专心致志地看着荆轲展开这个地图,荆轲慢慢地展开地图,秦王是专心致志地看。当这个地图完全打开以后,这个地图的最里边,突然露出来了一把匕首,这就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一句话,叫图穷而匕首见。这把匕首不是一般的匕首,品牌,它是当时最有名的一个叫“徐夫人匕首”,是一个名牌,国际名牌,而且这个匕首在炮制的过程中间,加工的过程中间,在毒药水里面反复浸沾过,所以这个匕首,它有一种功能,这个匕首如果一旦划破人的肉皮,碰到血液,四个字,“见血封喉”,立马就死,所以这个匕首是一个剧毒的匕首。

这个秦王嬴政看见这个图打开以后,中间是个匕首的话,秦王就陡然一惊,但这个时候已经为时已晚。荆轲的左手,抓住了秦王的袖子,右手就攥着这个匕首,就直接刺向秦王的胸膛。当然秦王嬴政这个时候唯一的想法,就是要活下来,怎么活下来?就拼命地拽、撕,结果他用力过猛,他这个左边的袖子被拽了。这袖子一拽掉,嬴政就得了一个逃脱的机会,所以嬴政拔腿就跑,荆轲随后就追,两个人等于秦王嬴政在大殿上跑,他没有办法,他是绕着柱子跑,绕着柱子环形跑,就像400米跑道一样,荆轲在后面追,一个跑一个追,就演出了一个,就像是百米赛,两个人在那儿跑。

嬴政这个时候想还手,因为秦朝宫殿规矩很严啊,所有大臣上殿,不能带兵器的,大臣没有兵器,台下的武士有兵器,但是没有命令不能上殿,嬴政倒是佩戴了一把剑,但是他那个剑太长,多长呢?七尺,按现在的折算,是1米62长,1米62,所以秦王嬴政从腰里头,他一边逃,一边急着抽这个剑,这个胳膊的距离,不足以展开1米62,这个剑怎么也抽不出来,而且他还不敢放慢速度,后面荆轲就眼看着,就死死地盯着他在后面追,所以他越是急,越拔不出来,他越拔不出来,他越急,后面荆轲是越追越近,大臣们没有办法,用手去挡荆轲,那就不在话下,荆轲拿的是剧毒的剑,谁靠近轻轻一划,马上就见血封喉。

就在这个紧要关头,有一个人,这个人是秦王嬴政的御医,叫夏无且,就他上殿,因为他是个御医,秦王的专用医生啊,他背了一个药囊,当然是中药,盛了中药的药囊,所以夏无且在紧急之中,就把他的药囊解下来,对着荆轲就撒过去了,当然荆轲在追的时候,没有不知道是谁撒的,但他隐隐约约觉得有一个东西冲他过来了,他就在于闪了一下,放慢了脚步,就这么零点几秒,秦王嬴政又多跑了几步。这个时候呢,旁边的大臣们,也看出门道来了,什么门道呢?要想叫秦王嬴政拔出剑来,必须把这个剑叫它往后一移,别挎到腰里面,移到哪儿,移到背后边,所以大臣们齐声呼“王负剑,王负剑”,“负”就是背啊,你把这个剑弄到后边,然后你从后边往外抽,这个距离就足以把1米62长的长剑给拔出来了,所以秦王听大臣们齐声高呼,啦啦队,齐声高呼,“王负剑,王负剑”,这个赛跑的运动员就有劲了,就把这个剑抽出来了,一旦秦王抽出这个长剑,1米62长,地图中间那个匕首,七寸长,1米62对七寸,就是七尺对七寸,十比一,冷兵器时代。

所以秦王一旦拔出来剑,荆轲马上处于劣势了,所以秦王第一剑,就确中了荆轲的左腿,荆轲就一下子瘫倒了,瘫倒以后,荆轲并没有放弃他的刺杀行为,他把他的匕首当做个飞刀,向秦王最后扔了过去。但是荆轲这个飞刀术,又不是太高,这秦王一躲,没有打到秦王,是刚好扎到柱子上了,这荆轲手里没有任何兵器了。所以秦王上来就一下子连欢荆轲八剑,荆轲就受了重伤,瘫在那儿。但是在这个时候,史书记载荆轲有八个字,叫“倚柱而笑,箕倨以骂”(——《史记·刺客列传》)就是荆轲靠着柱子,仰天大笑,箕倨就是把两个腿叉开,两个腿分开这是一个非常不恭敬的礼节,然后就骂,一是笑,二是骂,他说你小子今天之所以躲过这场(劫难),他是因为你老子想活捉你,如果不是你老子要活捉你,你逃不了,这个时候,台下的武士上来,乱剑齐下,把荆轲给杀了。

当荆轲横尸殿上,秦王嬴政坐在他的宝座之上,面对着荆轲的横尸的时候,史书记载,秦王嬴政愣了很长时间,他一直在发呆。因为你想想,这是他一生遇到的第一次行刺,没遇到过,等于说他第一次面临死亡,一只脚已经踏进鬼门关了,另一只脚还在人间,他第一次经历,他愣了半晌才说话,“无且爱我”,他说夏无且这个御医太喜欢我了,是他救了我,所以最后赏了这个御医夏无且二百金,非常重的礼,赏了这个夏无且。这就是在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荆轲刺秦王,这一场秦廷的行刺,就被司马迁写入了《史记》的《刺客列传》,载入了中国历史的史册,千古流传。

[画外音]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发生在战国后期,经过长期的诸侯割据战争,诸侯各国盛衰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而变化最大的莫过于秦国,秦国经过苦心经营,它的经济和军事力量,都远胜于其他六国,秦王嬴政一心想统一中国,不断向各国进攻,燕国为了免遭吞并之险,就派荆轲前去刺杀秦王,于是在中国历史上,上演了一幕悲壮的刺秦故事。荆轲死了,但他的故事,已经深入人心,家喻户晓,成为了刺客的代表人物,被人们传诵,而活着的秦王嬴政,却只躲过了他生命中的第一次劫难,随后的灾难也接踵而至。在秦王身上,还有哪些惊心动魄的场面发生呢?

我觉得,秦王嬴政一生中间,最伟大的事情就是统一中国,当然从了个人的主观上来说,他是要灭掉六国,充当霸主,一统天下,但是他的做法,客观上符合了历史发展的潮流,这就是秦王嬴政在历史上最大的贡献。但是他这样做的结果,这样一个千古伟业,从来没有人做过的这件事情,他要灭六国啊,六国就代表着天下,所以嬴政就成了六国的公敌,天下的公敌,那像荆轲这样要刺杀秦王的人,绝不是荆轲一个人,但是大多数人办不成,为什么呢?没有进秦王宫殿的通行证,进不去,惟独一个进得去的,而且差一点得手的就是荆轲,所以,我们应当首先看清楚,刺杀秦始皇绝不是荆轲一个人的行为,是当时即将被灭掉的六国,很多人都想做的事情。而且荆轲被杀以后,秦王嬴政要通缉荆轲的所有的朋友。

荆轲有一个好友叫高渐离,是一个音乐家,高手。高渐离因为这件事情受牵连,就隐姓埋名,去给人家打工去了,一边打着工,这高渐离还不甘寂寞,他在打工这家主人特别喜欢弹这个筑,但是高渐离作为一个打工仔,他一听觉得主人弹得不行,他就经常说,他哪一点弹得好,哪一点弹得不好,这人在人后,是不能说坏话的,因为你一说,肯定会传过去。果然这个话就传到主人那儿去了,这主人一听说,主人就把高渐离请过去了,先生既然说我这儿不好,那儿不好,你来一下吧,高渐离一弹,这个一击筑,所有的人都惊呆了,高渐离高手,然后高渐离就觉得没有必要再隐姓埋名了,就公开地弹起来,越弹名声越大,最后弹得连秦始皇都听见了。

这时候已经统一天下了,秦?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