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矿工的儿子 > 第11部分(第1页)

第11部分(第1页)

我自从考上台北商专以后,便一直寄住在教授的家里。本来,学校里的教授和学生之间,应该是很少建立这样亲近的关系的,可是因为这位在学校担任人事主任的教授非常同情我的遭遇,也很了解我家里的经济困境,于是就建议我到他家的阁楼上住,不必付房租,只要有空时帮他做做家务事就行了。

之前为了挖矿,遇到没课或假日时还常常往家里跑,矿坑发生灾变后,教授见我回家的时间变少,一问之下,才知道矿坑的工作已经没办法为我家带来经济支援,于是好心的教授就开始替我留意打工的机会。

生命中的第二个奇遇

有一天,会统科主任许留芬教授告诉我,在台北东园街的砍顶,有一个高尔夫球场需要年轻的小伙子当球僮,我二话不说,很高兴地答应了这门差事。当年,这个名为“台北球场”,设址在现今青年公园的高尔夫球场,是军中将官最爱去的休闲场所;大自球场经理,小到捡球的球僮,多半是外省籍人士。所以,对于我这个台湾穷孩子而言,能够有机会进去当球僮,可说是非常难得的机会。

更值得珍惜的是,在一个凑巧的机缘下,我成为了企业经营之神王永庆先生的球僮,而且一做就做了五年。从他身上,我学到了很多做人处事的原则和方法。

当时,我每天凌晨四点就起来,骑着一部破破烂烂的自行车到球场去替王永庆先生捡球。由于王永庆先生非常节俭,球僮即使弄掉一颗球也会被他骂;而且他老人家习惯在天还没亮、伸手不见五指的清晨打球,所以球场里球僮人数高达五六十个之多。但是,因为大家都没把握能够找到球,所以往往连一个敢背王永庆先生球袋的人都没有。

我仗恃着年纪轻、脸皮厚不怕被骂,还有眼睛不错的优点,战战兢兢地当起王永庆的球僮。为了找球,我还特地带着一支手电筒,只要远远看见手电筒的光线,大家就知道王永庆先生和夫人李宝珠在打球了,非常有意思。此外,深恐丢球的我,还发展出一套配合“瞎子打球”的独门技术,叫做“听声辨球”。每当我估计小手电筒的光线可能即将照不到球将要落下的位置,在王永庆先生挥杆时,我便闭起眼睛,静下心来,仔细倾听小白球往哪个方向飞,每一次都可以很顺利把球的位置找出来。

我还记得,我刚上工的第一天,第一颗球就跟掉了。可能是太紧张的缘故,换杆的时候还手忙脚乱地换错,真的很臭。多亏王永庆先生他老人家说了一句安慰我的话:“不要急,等一下把球找回来就好了。”我才慢慢恢复正常,乃至后来表现得越来越好。

球弟生涯换得人生成长经验

据说,王永庆先生是自台北球场开球以来最早打球的球友,而且他比公务员还要勤快,几乎是天天到这里来报到,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只有除夕和大年初一不打球。这份持之以恒的精神,令身为年轻人的我感到十分敬佩。

就这样,我替王永庆先生捡了五年的球。在这五年期间,我总共只掉过两颗球,算是非常完美的记录。而在台北球场里,除了王永庆先生,我还看到过何应钦、吴火狮、陈茂榜、林灯先生,还有现在经营金石堂书店、从前以制作YKK拉练闻名的周先生。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何应钦居然是拿着拐杖打球的,真是另类极了。

当时,台北球场的高尔夫球场是九个洞,王永庆先生从清晨四点开球,打到七点半,通常会绕两圈打完十八个洞才结束。在二十几年前,王永庆打十八洞的平均记录是九十杆,体力和技巧比起一般的年轻人,可是一点都不逊色。

虽然王永庆先生舍不得掉球,但他老人家对小费倒是挺大方的,常常会多付一倍给我。我想,一颗高尔夫球不过值20元,而他每次却宁愿多给我50元,也不愿多掉一颗球,对我非常慷慨。打到第七或第八个洞时,他就问我:小蔡,上课来得及吗?我说:王伯伯,七点半了。王永庆就会停下来,不再打球了。虽然一般人给的小费只有50元,王伯伯却给我100元,我去上课。能念完台北商专,我真是非常感谢他老人家的慈悲与照顾。

我在想,王永庆先生舍不得掉一颗球,他坚持的是一贯勤俭的理念,王永庆先生只是执著地实行着一种“不要浪费”的生活原则。在他的价值观里,与其把物质白白浪费掉,不如拿来做更有用的事。

当时,虽然王永庆先生很少和我交谈,但他从相处间知道了我的家庭环境非常贫苦;而我做事态度的认真,相信他老人家也察觉出来。我想,这就是他多给我小费的原因吧!只是我们都心照不宣。

只要活着就有机会

王永庆先生一直打高尔夫球打到1974年,我也一直替他背球袋,做他的专用球僮。后来,他认为打高尔夫球浪费时间,决定封杆,改成从事慢跑运动,我才终止与他之间的这一段善缘。曾经劝我不可以因为打工荒废学业,应该要好好努力念书的王永庆,被我昵称为王伯伯。从他以身作则的行为上,我学习到做人真的不可以浪费生命;只要活着,就随时要利用时间,做些有意义的事情。

我和王伯伯这段因缘还有后话。后来,王伯伯不知道通过什么渠道,联络上我,找我到台塑的办公室去,要请我吃饭。我以为王伯伯要请我到台塑后面的餐厅吃饭,结果那一天中午,秘书拿着两个盒饭出来。我心里想怎么十几年没有见面,请我吃饭却是吃盒饭。王伯伯显得特别亲切,好像很欣慰我能够学业有成的样子。结果吃饭吃了三分之一,王伯伯笑着告诉我,今天是他中餐吃盒饭的52周年纪念日。不仅如此,王伯伯是一位至孝的企业家,一生几乎每晚必到屋顶摘他母亲爱吃的菜,陪王妈妈吃晚餐,是位福慧双修的企业家。我一听心里真的非常惭愧。吃完饭以后,王伯伯便开口问我要不要到他办公室里去工作,我想想便回答说,我觉得自己的工作经验很不足,最好还是在外面闯一闯,磨练一下比较好;对于王伯伯的盛情美意,我只好先心领了。而王伯伯在听完我的话后,很满意地点点头,并表示如果有需要他帮忙的地方可以来找他。最后临别前,他还送了我两句铭言:“做人就是要像这样刻苦勤俭”,“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不可以忘本。”这就是王永庆先生的精神。

王伯伯非常节俭,他的许多理念、精神和孝顺都影响着我。那一天我和他聊了三个小时,从办公室出来后,遇到王伯伯的小舅子,他看到我很高兴,要我到他的办公室坐一坐。他问我刚刚和王伯伯聊得如何,我说聊了三个小时,很开心;结果他说他今天被王伯伯骂了半个小时。我听了吃了一惊,为什么他会被王伯伯骂了半个小时呢?

结果他告诉我,昨天是王伯伯的生日,他从香港回来带了两条领带送给他,一条1200元,他骗王伯伯一条120元。王伯伯收到礼物过生日时很高兴,结果今天一早他就被叫进王伯伯办公室。王伯伯说南亚做的领带一条才40块,为什么他要从香港买一条120元的领带送他,真是太浪费了!就这样骂他骂了半个小时。王伯伯的小舅子还说,还好跟王伯伯说120元,如果告诉他这一条领带要1200元,那恐怕要骂三个小时都骂不完!

这就是王伯伯,他真的非常节俭,非常努力。或许别人会认为,王伯伯要我到台塑工作这么好的机会,我怎么不好好把握呢。但我觉得,王伯伯所给予我最珍贵的东西,并不是大企业中很高的职位,或者是给我什么商业利益,而是他让我学习到一个成功者的风范。王永庆先生的精神,我相信,如果我能向他看齐,那么就算我无法成为像他这么了不起的企业家,但虽不中却亦不远矣。至少有朝一日,我也应该会是一个成功的人才对。

挣扎1965包生力面

为了筹弟弟的学费,五年的商专生涯,我就以生力面充饥。

我在台北商专的日子,因为后来回友蚋老家挖煤矿的时间较少,也比较赚不到什么钱,所以我就拼命打工赚学费,贴补家用。

那时,因为已经渐渐脱离乡下的生活形态,不能再靠抓山产、捕鱼或砍柴等方式维生,于是,我开始寻找大城市里的生存之道。

首先是住的问题,既然教授愿意免费让我住在他家的小阁楼里,我就不愁没有容身之处了。为了报答教授的收留之恩,我每天一定都很努力地帮他把家里整理得干干净净的,洗衣、拖地、煮饭样样都来;偶尔我也会帮忙批改一些学生作业,尽量不给教授带来麻烦。

每天早上三四点,我起床盥洗后,就去台北球场当球僮,在陪伴王永庆先生打完高尔夫后,才到学校去上课。晚间,我还另外接了一个工作,那是在某高职夜补校的附设印刷厂里当兼职临时工,工作时间从傍晚五点工作一直到十点半,一个月的收入大约两百元左右。

通常,在我忙完以后,回到教授位于东园街的小阁楼里,都已经接近深夜十一点了。但我还不能休息,十一点到十二点间,我要替教授整理房子,一直到十二点过后才是完全属于我的时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