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 > 第25部分(第1页)

第25部分(第1页)

毛泽东在皎平渡等到五月八日第一军团全部渡过了江,然后他同中央总部纵队一起翻山越岭到了通安。前方,红军已经在进攻这个地区的中心会理县城了。

总参谋长刘伯承站在大圆石上,一直坚持到最后。他指挥部队架起机关枪,保护后卫部队不受迅速赶来的敌人的最后袭击。同时,他们把大船全都带到红军这边的江岸,然后,割断绳索让船随波而下,很快就在湍急的江水中碰上岩石撞得粉碎,被金沙江的激流冲走了。坚持摆渡到底的艄公每人得到三十块银元。红军没有赔偿船主的损失。只有一条船是艄公自己的,他获得了八十块银元的赔偿。

红军一走,许多艄公就被国民党抓了起来,惨遭迫害。张家老大被捕,挨了毒打,还罚款二百八十元。包括张朝满在内的其他三兄弟都跑了,没有被国民党抓住。

红军全部安全渡江并将所有船只破坏之后,刘伯承骑上马,迅速登上山路,准备迎接下一个战斗。

红军过了金沙江,等于在追兵面前关上了大门。虽然毛泽东尚未完全摆脱蒋介石的追逐,但他已到了长江以北。一九三四年十月十六日以来,红军的行动第一次如此成功,第一次赢得了主动。他们辗转作战已有七个月之久,伤亡很大,现在只剩下两万五千人,但是他们坚持了下来。毛的战略成功了,横渡金沙江将成为红军历史上史诗般的壮举。

还有一个因素不应该忽略;红军在云南各地均得到群众的支持,地方部队又不肯卖力作战,地方官吏对红军常抱同情态度。在矛盾面前,军阀龙云在走钢丝。他没有帮助红军。但也没有让滇军同红军作战时过分消耗。在他看来,贵州王家烈的遭遇是前车之鉴。王家烈被红军打得一败涂地,损失惨重,威信扫地。蒋介石曾向他提出,他可以在黔军司令和贵州省省长两个职务中选一个,但不能兼任。王家烈选择当司令。蒋介石接着便唆使王的部下要求增加军饷。事情闹得不可收拾,蒋介石趁机解除了他的职务,调他去军事学院,另外委任了一名傀儡取而代之。龙云不想让这种事落到自己头上。

一九三五年四月二十七日,龙云收到香港一些有影响人士的代表打来的一封电报。电文说:“我同湘黔人士晤谈后得出印象,他们只希望红军早早离开这一地区,而红军是想借道云南进入四川,因此最好让他们过去,不要动武。”龙云批注,“此文符合西南的利益。”

龙云未以全力对付红军,可能与这封电报有关。

穿越粤、桂两省的边远地区时也有类似情况。中国各个军阀之间的矛盾、他们对蒋介石的疑虑以及保住自己地盘的想法,使共产党在关键的战役中得到了无形的优势。

第十八章 歃血结盟

古城会理建于十五世纪的明朝,它坐落在皎平渡西北大约三十五英里的地方。毛和红军渡过金沙江后马上挥师攻打会理。红军在渡江还未结束时,就派部队把会理围了起来,但是城市还未落入共产党手中。

毛希望能在这里使红军得以休息几天,并在向北进入彝族聚居的山区之前补充给养。

当时有不少政治问题有待解决。从遵义会议作出决定让毛来领导,已经过去四个月了。而红军还在继续减员,只剩下两万多人了。在彝族地区以及山那边的藏族地区补充兵员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此时,毛已把红军安全地带到了长江上游的北岸他再次挫败了蒋介石,然而前面等待着毛和红军的是过不完的河和爬不完的山。

毛的对手蒋介石又怎样呢? 早先,他原以为共产党已被他封锁在江西苏区,但是红军突破了封锁;他以为能在湘江一带歼灭红军,但是红军却打过了江;他以为红军已落入他在黔西设下的圈套,但毛却又从中脱了身;最后,蒋自以为能在毛到达金沙江前抓住他,结果又没有成功。

这场战斗看上去有点象沃尔特·迪斯尼早年拍的一部动画片。影片中,米老鼠一次又一次地躲过了大笨猫的爪子。

用现在的话来说,毛似乎一直是个赢家。他一切如愿以偿。但他的同事并不都这么看,特别是林彪不这么看。自从毛重返领导岗位以来,林彪一直干得很出色。他几乎没有损失一兵一卒就攻克了遵义。他虽未能在黔西北突围打过长江,但这对任何指挥官来说都是不可能做到的。他出击昆明的大胆行动,他回师金沙江时的神奇速度,无不显示出他的才能。

但是林彪内心对毛的指择十分不满。几个星期前,他曾抱怨说,毛变化无常的运动战术把部队搞得精疲力尽。现在拿出来的一些证据表明;在毛指挥部队迂回前进的过程中,林彪多次对毛的命令感到不快(尽管他总是执行这些命令)。“文革”期间,林彪迫害了不少老红军,他们提供上述情况时可能言过其实,但由于林彪玩弄的阴谋,使他们当中确有不少战友死于非命,他们当中有很多人长期坐牢,甚至还受过刑。

毛泽东想把会理变成第二个遵义,让红军在会理喘口气,以便组织政治讨论和进行整编,并补充人员、物资,但是他的希望破灭了。会理几乎是座中世纪的古城,三百年前挖的护城河很宽,两道城墙又高又结实。红军本想出其不怠地攻下会理,但未能成功。被国民党第二十四师某部一千人挡住了。国民党兵紧闭城门,守在城墙上,击退了彭德怀的第十、十一和十二团。第一次进攻时,十一团攻进了东城门,十二团攻进了西城门,但都未能攻破第二道城墙。

两道城墙之间的空地上挤满了房子和草棚。城防部队把居民撤走,放火烧着了这些建筑,大火迫使红军撤回第一道城墙。国民党下令让居民用大锅熬稀粥,然后把滚烫的稀粥浇到竹梯上正在往上爬的红军战士头上。三军团许多战士被严重烫伤,掉下梯子。第二次进攻也于五月十日被击退了。

红军接着采用了过去从未用过的办法。他们在东、西城楼下挖了地道,进行爆破。会理居民对此十分害怕。但红军仍未能突破敌人的防线。

五月十二日晚,毛泽东在城外的一家铁匠铺里召开了会理会议。

这是一次政治局扩大会议、十八人出席了会议。他们是: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陈云、博古、王稼祥、刘少奇、杨尚昆、何克全(即在遵义反对毛的凯丰)、刘伯承、林彪、聂荣臻、洛甫、彭德怀、李卓然、董振堂、邓小平和邓发。

李德说他在会议召开前的最后一刻接到邀请。他没有翻译,全靠博古一边听一边简单作些介绍。据李德说军人没有出席这次会议。但别人都不记得有李德在场。而那儿位军人却能详细介绍他们和其他人在会上的发言。李德的回忆很可能是错的,他经常出错,因为没有当时的笔记,而且是事隔三十年之后凭记忆写的。

会议集中讨论了林彪的意见。这位二十七岁的指挥官起草了一封信交给毛泽东,要求毛把战场指挥权交给三十七岁的彭德怀彭是三军团的老领导,是个土生土长性格倔强的红军指挥官。他看上去有点像倔强的牛。他为人粗豪,长得膀阔腰圆,这是他自小从事劳动的结果。用彭的亲密战友和同志杨尚昆将军的话说,“彭的脸象雕塑,两眼又黑又亮,充满了力量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中国农民在生活中忍受的所有艰难困苦,彭德怀都经历过。他的祖母七十岁了,还要在过年时拖着一双小脚带彭的三个弟弟一步一扭地在湖南乌石坪沿街乞讨。彭最小的弟弟不久就饿死了。彭只讨过一次饭,后来再也不干了。他宁肯上山光着脚在雪地里砍柴,也不低头向人乞求。他放过牛,每天挣五文钱,后来在煤窑拉过“孔明车”,每天工资三十文。后来这家煤矿亏本倒闭了,欠下彭一年的工钱。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