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清朝三百年艳史演义 > 第6部分(第1页)

第6部分(第1页)

这时宛君正如乌鹊南飞,无枝可依,只得重访秦淮,或有什么际遇。然而徐娘已老,霜点鬓丝,同着丁继之几个旧人,话念旧游,潸焉出涕,怕不是同华清宫女,说开天遣事一般么?

这班重莅秦淮的名士,也想寻一二美人,互谈身世。其中国难家难,最伤感的,便是如皋冒辟疆。辟疆是四公子之一,与金沙张公亮、吕霖生、盐官陈则梁、漳浦刘渔仲齐名。此番乱定重来,得与宛君相遇。宛君素性豪迈,见得辟疆无限抑郁,便令他借酒浇愁。辟疆问问宛君今昔情形,宛君道:“我辈朝朝寒食,夜夜元宵,原不料有这样落魄。我初到南京,还有几两散碎银子,到过祇陀庵,探望香君妹妹,不免要资助一点。

后来听得杨老太太病殁,他家人杨升夫妇,筹募殡殓。我想到杨老爷从前也是贵客,弄得国亡家破,如此结局,老太太一切后事,我却一力担承。如今贫困下来,仗着此弦索度日,不要同宋朝的李师师檐溜濯足吗?“

辟疆道:“杨老爷是不是龙友呢?”

宛君道:“是呀。闻说杨老爷同马婉容是尽忠的。杨老爷在南京,不过跟着马老爷想做官,比那阮胡子正经得多了。

马老爷为着杨老爷是挚亲,不好憎嫌他,却相信这阮胡子。阮胡子算得辣手呢,连王子、王妃,都听他摆布。这些大小官员,怕不是顺吾者生,逆吾者死?马老爷也有点顾忌他。冒老爷呀,这样的国家,便算主上圣明,也要被他们蛊惑了。况且这弘光皇帝,是存着‘万事不如杯在手,人生几见月当头’的念头,又碰着这马、阮两位,真是刘先主遇了孔明,叫做如鱼得水。

我常对我主人吴天行说,叫他毁家助饷,约众练兵,保得一城是一城,保得一村是一村。偏是他恋着这班妖精,终日像那蛱蝶穿花,鸂鶒戏水,便是铜浇铁铸,也不免熔化下来。眼见得消渴文园,不复续卓文君的《白头吟》了。偌大家财,任人脔割,后来连玉帛子女,一并孝敬了张献忠。有几个宠姬未醮的,竟做了献忠压寨夫人。咳!可见得醇酒妇人,最是误人家国的。“辟疆举起杯来道:”话虽如此,也要自己有点节制。“

正说到此处,外面丁继之等搴帘而入。一见辟疆,叫了一声,便远远的站着。辟疆道:“诸位坐呀,莫要拘拘束束,如今同是大明国的遗民了。我方才说南都之变,马、阮固不能无罪,这两刘堵不住张献忠,黄得功反激成了左良玉,岂不是当时祸首吗?史阁部投江而死,有何可议?但遣这粗率剽悍的高杰,前去防河,这又是聚九州铁铸一大错了。茫茫时局,渺渺天涯,我与宛君萍水相逢,又与诸位不期而会,宛君可与诸位把盏,我们痛饮一回。”

便朗吟杜牧之《重睹张好好》诗曰:朋友今在否?落拓更能无。门馆恸哭后,水云秋景初。斜日挂衰柳,凉风生座隅。洒尽满衿泪,短歌聊一书。

宛君听罢,不禁泣下。丁继之道:“大娘,我们乱离重叙,正该欢喜。我要问冒老爷是否从珂乡来?董太太想较前丰满了,为什么不同到南京来?”

宛君插嘴道:“正是。说了许多空话,未曾提到小宛妹妹。我算起来,他嫁冒老爷已经九年了。”辟疆也不答言,但从衣袖里抖出一个卷子来,说道:“诸位且看。”

正是:身世可怜悲梦幻,文章毕竟悟情痴。

欲知后事,且听下文。

第八回 编忆语为小宛伤神 开闰集听妥娘话旧

上回说到冒辟疆在李宛君寓中,提起小宛,抖出一卷纸来。

宛君自然抢着先看,丁继之、张燕筑也围绕拢来。那卷首却题着《影梅庵忆语》五字。宛君道:“为什么用这‘忆’字?怕小宛妹妹已经香消玉殒么?”

宛君不忍再看,递给继之。继之逐渐展开,约有四十条,共万余字。起首有广平宋既庭的题词四首道:秦淮弦管拍天明,绿酒红灯满院迎。余亦当年曾末座,至今犹忆小秦筝。

何堪重唱渭城诗?半是微之与牧之。名士风流都未坠,天寒翠袖不胜思。

好事谁过扬子云?扑巢老手雅能文。远山眉黛今如画,未必文君胜宛君。

江南巨擘两尚书,酒扇歌旗各自舒。三十年来成一梦,挑灯话旧复谁如?以下诗呀词呀,题得不少。接着便是《影梅庵忆语》正文,却用的清硾白纸。四周拓上浅碧折枝梅花,中间界着乌丝阑写着簪花小楷。宛君只在继之手中痴痴的望着。还是丁继之乖觉,便将卷子卷好安放几上,对着辟疆道:“冒老爷何不把董太太情形,告诉大娘,省得她如木偶一般站着。这卷子里的话。老朽也读不完,大娘又懂不来,究竟董太太如何?”

辟疆大声道:“死了。”

继之道:“何日死的?”

辟疆道:“顺治七年正月之初二日。”

宛君不听犹可,听得小宛已死,便跌足大哭道:“小宛妹妹,有家有室,有这样郎君,有这样夫人,年纪才二十七岁,偏要抛撇而去。像我这样苦命,散尽数万金,远涉数千里,年华老大,仍旧在这秦淮河上,何不也早点跟了妹妹去呢?”

带说带泪,辟疆也忍不住泣数下行了。继之又对着宛君道:“哭有什么用?还不如听冒老爷谈谈。”

辟疆看得宛君涕不可抑,也过来相劝,便道:“小宛从前的事,你们也约略得知。我与他自从醉后一见,病后一见,他即以身许我。我与他渡浒墅、游惠山,历毗陵、阳羡、澄江,抵北固,登金焦,凡二十七日,我却辞他二十七度,他毕竟不肯抛弃我,短缄细札,责诺寻盟。后来买舟江行,遇盗几殆,我还不肯挈归。幸得钱牧斋为之理债,为之落籍,才算我冒辟疆的副室,上下内外大小,他却能安置妥贴。虽日事画苑书圃,而爪壶盐豉之属,靡不躬亲手制。即后来举家避难,小宛亦随地保全。在我病的百日百夜中,茗碗药炉,嘘寒问暖,若没有小宛,我死久矣!如今小宛之死,吾不知小宛之死而吾死也!”

宛君收泪问道:“妹妹是什么病呢?”

辟疆仍将纸卷抖开,指着末一条道:“这便是病源。”

宛君看着念道:三月之杪,余复移寓友沂友云轩。久客卧雨,怀家正剧。晚霁,龚奉常偕于皇园次过慰,留饮听小奚管弦度曲。时余归思更切。因限韵各作诗四首,不知何故,诗中咸有商音,三鼓别去。余甫着枕便梦还家,举室皆见,独不见姬。急询荆人,不答。复遍觅之,但见荆人背余下泪。余梦中大呼曰:“岂死耶?”

一恸而醒。姬每春必抱病,余深疑虑,旋归,则姬固无恙,因闲述此相告。姬曰:“甚异。妾亦于是夜梦数人强余去,匿之,幸脱。其人狺狺不休也。”

讵知梦真而诗谶咸来相告哉!

宛君念罢,说:“这不过说到梦,并没有说到病。”

辟疆道:“昔人云‘荀奉倩不哭而神伤’,余写到此处,心都伤了,那里再写得出病情,写得出病状?总之,三月以后,缠绵到了十二月,泪枯骨瘦,顾影自怜,强起整理妆奁,对着钿合钗环,摩挲不忍释手。九月初,黄菊将放,犹卷帘饱看一回,又揽镜审视一回,顾余曰:”往闻余两人相见时,面晕浅春,缬眼流视,香姿玉色,神韵天然。至今岂可复得哉?‘余以他语乱之。

岂知一线情丝,从此砉然而断?荆妻焭焭,老母浩浩,姨姑垂矜,汍澜相吊。他却死得值,只是苦了一个我。桐音既寂,茗香不温,在这四十韶光中,编成这一卷《忆语》。我并不是侈谈奇合,假篆声诗,学那一般好事的人,盗名欺世,却又恐怕好事的人,麻姑幻谱,神女浪传,杜撰些不经之词来。我所以留此一卷,藉手报他,谅他亦死而无恨。还有一幅小像,却是褪红衫子,绾着芙蓉小髻,尚是前几年画的,正在征人题咏。

此外则有《奁艳》一编,红笺细字,算是遗笔,惜不能带来,与诸位一阅。“

宛君道:“冒老爷的待小宛妹妹,真是情文交尽。我们姐妹一场,虽则世变时移,旧谊总依然存在。我想趁香君妹妹在祇陀庵里,托她设一小宛妹妹神牌,将这《忆语》重录一通,供在香案,朝晚诵经追荐。冒老爷你看行得否?”辟疆道:“甚好。香君既在祇陀庵里,我也要去望望老社嫂。

只是黄絁入道,不比得红粉依人,还仗宛君先容才是。“

宛君道:“冒老爷既然要去,我便托香君妹妹拜一天忏,邀几个小宛妹妹的手帕交一叙。”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