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温州炒房团 > 第8部分(第1页)

第8部分(第1页)

记者:我买后想租出去,月租金可以到多少?

售楼小姐:至少4000—5000元,我们的楼盘是市中心的。

记者:可每间房的建筑面积只有40—50平方米左右啊?

售楼小姐:肯定能租到的。

记者:你是温州当地人?

售楼小姐:是的。

记者:你去过该楼盘吗?

售楼小姐:(有点犹豫)没有。

记者:你没去过,购房人会相信你说的话?

售楼小姐:上海楼盘临时委托我们做,就是考虑到我们给当地购房人介绍他们才更相信。

记者在该楼盘展位前观察,发现有四五个人直接跑到付款处,拿出订金每人要订一套房,这时正在了解该盘的其他购房人也跟着动起来。随着“唱票”的说“几零几室、几零几室已经订出”,购房人纷纷拿出带在身边的钱涌向付款处。不到两小时,沙龙公寓推出的房子全部被一订而空。

记者不能确定那最早下单的四五个人是不是“托”,但与记者对话的这位售楼小姐的介绍水分太多。沙龙公寓是一家位于虹口区新市南路的在建酒店式公寓,新市南路是一条很不起眼的马路,不在市中心,这里的全装修房即使150平方米以上,也很难每月租金达到4000元。而沙龙公寓每套房的建筑面积约在50平方米,不可能月租金4000元以上。以记者的了解,该地区同样面积、同样品质的房子月租金仅在1500元左右。

毫无疑问,这位售楼小姐在给温州购房人下套!

在上海很难销得动的浦东某楼盘搞了个“周边楼盘价格比较表”,以此说明自己的房价是最低的。记者就住在该楼盘附近,首先该楼盘楼书上所列周边楼盘的品质远远超过它,所以在价格上没有可比性。其次该楼盘1995年就开始建设,属于烂尾多年的楼盘,房型不可能跟上现在的发展潮流。换句话说,如果真有那么便宜那么高品质,该楼盘在上海早被一抢而空,哪还会到温州来参展。

在现场的宣传品中,有的上海楼盘打出“五年之内翻几番?”、“租金节节递增、物业年年升值”等蛊惑人心的标语,这些都在给温州购房人下套!

下套也好,骗局也罢,大戏依然轰轰烈烈地开唱。据最后公布的数字,3天展会,10万人次参观,总成交14。6亿元计2394套(虽然其中大多为不便细说的预售),上海楼盘约瓜分了成交量的六成。

事实上,实际成交多少又有什么要紧的?关键是大家都看到了如此火爆的场面,重要的是传播了不容置疑的结论:谁说温州炒家正在撤离上海?谁说上海楼市快到头了?请看热情四溢的温州人!

温州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因自己而起的莫名“谣言”不攻自破,但他们显然没有资格出任这场“温州秀”的导演。

可怜的温州人。

重庆大会战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自古就是几家欢乐几家愁。“温州炒家‘撤离’上海滩”的传闻何尝不是如此?对上海房产商这绝不是好消息,但对外地城市房产商又意味着什么?可以由此产生的联想是极为丰富的:数十亿上百亿元的温州炒房资金———甚至有说法是1000亿———“撤离”上海滩后会去哪里?既然是炒房资金理所当然还是要用于炒房的,关键是转移到哪里,炒哪里的房。这无疑是一个含金量极高的悬念,解读的价值巨大。

千里之外的重庆媒体和房产商们显然嗅出了资本的异香,他们决定抢先“股份制”开发这一富矿。

重庆从来属西南经济重镇,数年前又荣升为整个中国西部唯一的直辖市,发展势头可谓坚挺。然而重庆的房地产商们一直痛心于自己始终没有真正地“坚挺”起来。这样的想法是有依据的:官方数据表明,直到2003年,重庆主城区商品房成交均价仅2103元平方米,同比小幅攀升5。5%。虽然当年四季度涨幅增加到了10。9%,但主城区商品房均价也就是2650元平方米,商业地段的均价不过6000多元平方米,与中国西部唯一直辖市的地位极不相称,和沿海城市比比更是丢人得很。

温州人的到来让大家看到了重庆楼市“腾飞”的无限希望。大概自2003年初,温州购房者的身影开始在解放碑、沙坪坝等商业中心以及杨家坪、大渡口等轻轨沿线的楼盘隐约闪现。虽然还只能算是小股渗透,但引起的骚动已不可小觑。同年底,温州炒家“撤离”上海滩的消息传来,大家的心陡然热了起来:温州人有1000亿元炒房资金,一不小心流过来几十亿元有什么奇怪的?重庆是直辖市,房价又低,占尽天时地利,温州人的钱不流到这里还能去哪里?在他们眼里,温州炒家“撤离”上海已经不是传闻,而早已是铁的事实了。

抓住机遇是改革开放的一大成功法宝,这谁都知道。既然如此还等什么!大家决定大干一场。

以下关于惊心动魄的“重庆大会战”的实况叙述来源于《重庆晨报》。根据我们的不完全查阅,2004年2月18—29日,该报的“晨报地产”版对这场由自己参与发起的炒房大会战共刊发消息、特写、综述、评论十余篇,洋洋万言极尽煽情。在此,我们的转述尽可能尊重报道的本来面貌,以期原汁原味———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