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金丝鸳鸯坠 > 第47部分(第1页)

第47部分(第1页)

前这一难关。”

汪义道:“大掌柜既有此雄心壮志,堪为一代人杰,在下当追随其后,效力听命,以图日后富贵。”

这日倭寇到了南岭。这南岭是个小山镇,位处莲花山北坡腹地,山路崎岖,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翻过莲花山,南可抵海丰,东南可达陆丰,是一个绝好的去处。于是东乡太郎、汪义在此扎寨,并派出探子、游哨,四下里打听、观望官兵的动静。

据探子回报,南岭为一条河的源头,在河下游,南岭东北的莲花山麓,有一个小镇名曰龙村,距潮州西向官道甚近。东乡太郎谓汪义道:“龙村为官兵进山咽喉要地,不可不守。我带一千兵守南岭,分兵一千与你,去守龙村,如此可为犄角之势。如官兵自龙村东北的安流袭击龙村,我自南岭出兵救应,如官兵自南岭之东的河田袭击南岭,你可自龙村出兵截其后路,令其腹背受敌,首尾不能自顾,定可全胜。不知汪义君意下如何?”

汪义道:“漳浦一战,萨摩大王、折冲将军亡于章鱼谷,大将军又毙于伏兵,众头领中只剩下你我二人。诚如大将军所言,大掌柜‘为人精细,遇事沉着从容。’在下一个绿林武夫,有勇而无谋,值此生死存亡之秋,唯大掌柜堪当总领重任,在下愿听大掌柜吩咐。”遂引一千倭兵去龙村安寨。东乡太郎也带一千倭兵进至南岭。

早有细作报往潮州,俞大猷委派两员参将,带两支人马,一路自安流攻龙村,一路自河田袭南岭;又驰令守卫广州的参将进驻广州之东的增城,在西线布防;然后亲自提兵巡视汕头、惠来、陆丰、海丰一线海防,不使倭寇逃窜海上。

河田一路官兵道近先至,翻过莲花山脊,自东强攻南岭。倭寇游哨察觉后疾速报告,东乡太郎命汪义放弃龙村,率众插入河田、南岭之间,从后袭击河田一路的官兵。官兵首尾受敌,不能自持,只得败走安流,与另一路官兵会合。

官兵两支人马合兵一处,经龙村再攻南岭,东乡太郎令汪义坚守南岭,自率倭兵一千,沿莲花山脊东北行,折而向北,夺回龙村,仍尾击官兵。官兵经此两战,折兵十之三停,士气受挫,只得回师潮州。

俞大猷海防部署毕,转回潮州,两参将已跪于阶下,待罪辕门。其中一参将道:“将军转战浙、闽,陆、海两路,所向披靡,倭寇闻之丧胆,那是何等的神武!今我等因进军不慎,中了倭寇的奸计而败绩,有损将军威名,罪当军法处置。”

俞大猷双手扶起二人,道:“去岁复福建兴化时,诸将初归本辕统驭,后随本辕移兵广东。时经年半,福建倭寇有戚元敬进剿,广东诸将少与倭寇接战,不知倭寇狡悍,何罪之有?此番兵败,实因本辕轻敌之故,二位将军不必自责,日后杀敌建功便是。”二将叩谢退去。

其后俞大猷曾数次出兵莲花山,遣小队人马攻剿,倭寇则凭借有利地势游斗,派大军合围,倭寇则分成小股四散,历时数月,收效甚微。

莲花山之西二百里的罗浮山,有一股匪徒约五百人,头目名叫郎八。因广州参将奉命在西线布防,闻郎八出没于罗浮山,抢劫行商旅客,于是顺便进巢。郎八在罗浮山立不住脚,听说莲花山倭寇狡悍,屡挫官兵,竟率众入伙,由是倭寇之势反而大起来。

东乡太郎是日本九州的一个亡命贵族,刀法极好,为日本七段武士。后在萨摩岛遇见了萨摩王,言谈中甚是投机,便入伙为海盗。他自幼喜爱汉学,特别是中国的兵书。萨摩王在福建泉州开设万隆珠宝店,作为瞭望官兵与出海商船动向的暗桩,因他通晓中国掌故,便派他去当大掌柜,并使用中国化名乌南国。他一直以为不得志,应该派他去带兵打仗,而不应该要他弃武经商,但他感萨摩王知遇之恩,是以十分卖力。如今在倭寇全面溃败之时,他方才掌握兵权,而且将中国兵法用得得心应手,打了两个小胜仗,又得郎八来投,故此沾沾自喜,雄心不已。

年关将近,官兵在山里奔波了几个月,斗志渐懈。俞大猷命各路官兵回原防地休歇,养精蓄锐,准备来春再战。东乡太郎趁官兵回防地休歇过年之机,出奇兵袭击河田镇,一举而下,遂自率部众移驻河田,俯瞰陆丰,潮州为之震惊。东乡太郎又命郎八守南岭,汪义守龙村,于是由原来的犄角之势而变为鼎足之势。

却说戚继光在漳浦一战大胜,折倭兵一万五千,且毙倭酋萨摩王、大将军三留弘文、折冲将军田中雄一,即飞章入京告捷。有廷旨嘉奖,命原地休整,待全歼倭寇后论功行赏。

次年春,广东告急,倭寇有死灰复燃之势。朝廷命戚继光率师入粤,会同俞大猷剿寇,务必全歼,永免后患。戚继光接旨后,随即部署了福建海防,便率福建精兵赴粤。

俞大猷得报,领众将于潮州城门外,等待戚家军到来。潮州百姓闻戚家军入粤,涌至城外,列于官道两旁,都想亲眼看看这位威震浙、闽,使倭寇魂亡胆裂的戚总兵。

天色近午,但见东北官道上尘土飞扬,五千官兵,飞奔而来,马队在前,步兵在后,旌旗招展,刀枪如林。旗开处,戚继光全副戎装,身跨一匹雄伟的白马,走在最前头,威武之状,俨若天神。

戚继光遥见逾大猷跨马立于城门外,遂命全部减速,缓缓前进,至距城三十丈处,滚鞍下马,履步而行。俞大猷见状,也下马迎了上去。

戚继光躬身抱拳道:“末将参见总镇大人,甲胄在身,恕不能全礼。”

俞大猷也躬身还礼道:“元敬何至于斯!你我位皆总兵,邻省同僚,如此重礼,下官惶恐之至。”二人跨上马鞍,并辔入城,戚家军将士也随主将进城。

俞大猷大摆酒宴,为戚继光及福建诸将接风洗尘,并犒劳了戚家军士卒。宴毕,俞大猷请戚继光先至书房计议军机,还邀请了廖志纬前去参赞。

到了书房,分宾主落坐。俞大猷道:“自福建兴化一别,倏忽两年余,元敬又著战功。同安、漳浦两役,只杀得倭寇卸甲空马,几至覆灭。有一股倭寇流窜广东莲花山中,因下官治军无为,致使倭寇未有殆尽,残部仍旧猖獗,实是惭愧之极。今元敬奉旨入粤,定有破敌良策,望不吝赐教。”

戚继光道:“倭寇残部逃窜粤境,扰俞公清悠,实末将之过也。漳浦之役末将未能设网严密,以致余寇逃脱。俞公伏甲潮州城下,戮杀倭寇精锐三停,此功非浅也。广东久无战事,况士卒体矮而力弱,不似浙江义乌兵剽悍勇猛,致倭寇得以苟延残喘,非俞公之无为也。末将自接廷旨后,曾同廖先生计议平倭之策,廖先生满腹经纶,故请见于俞公。”

俞大猷面向廖志纬道:“下官先治军福建,而后广东,尝闻廖先生佐元敬排解义乌乡矿械斗,继而招募新勇,又不避险难,寻得徐达兵书,献计于闽南军前,设阵‘牧牛’,毙萨摩王,攻克漳浦,一役而定胜局。且不谋名利,布衣幕僚,真正清高智能之士,下官由衷景仰,望廖先生教我。”

廖志纬道:“二位将军太抬爱了,小生不禁汗颜。为今日平倭事,小生窃以为,可使反间计。”

俞大猷道:“我等如何使反间计?请廖先生赐告以详。”

廖志纬道:“今我等使反间计,有一个绝好的条件。据小生所知,东乡太郎为日本七段武士,却总领倭寇余部,汪义系日本八段武士,则屈居其下。况汪义是汉人,缘田中雄一为倭寇头目,而东乡太郎狡狯多智,素为田中雄一所嫉,故此怀恨田中雄一已久。东乡太郎因田中雄一关系,本与汪义不甚融洽,而今在患难中,才暂解夙怨,狐兔同穴。依小生愚见……定收奇效。”

俞大猷、戚继光点头称善。

且说这日酉牌时分,河田镇外来了一个樵夫,腰插板斧,肩背一捆柴,至东乡太郎驻地探头缩脑,东张西望。有巡逻的倭兵看见,喝道:“什么人?来此作甚?”

那樵夫道:“烦问头目一声,这可是汪义首领的驻地?”

一倭兵道:“刺探我军情,定是奸细,捆起来!”就要上前。

那巡逻领队的小头目道:“慢着。谅他也跑不掉,且问个清楚。”问道:“你是何人,找汪首领何事?”

那樵夫见不是路数,丢了那捆柴,发足便跑,倭寇小头目及四名倭兵随后紧追。追了约一里路,那樵夫终因力乏,给倭兵追上,捆绑起来。小头目取下他腰间板斧,搜其身,在他怀内搜出一封书信,但见信皮上写道:“汪义首领亲启。”喝道:“你是何人?从实讲来。”

那樵夫道:“小可是俞大猷总兵帐下小校,奉总兵之令,来给汪首领下书,烦头目引我去见汪首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