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从亿万到零 > 第33部分(第1页)

第33部分(第1页)

在香港方面,八佰伴百货清盘后,母公司八佰伴香港将成为一间空壳公司。

在日本吉之岛申请收购日本八佰伴之后,香港吉之岛也被传言会收购当时尚未为旗下公司申请清盘的八佰伴香港。香港吉之岛发言人声明,日本吉之岛收购日本八佰伴,与香港吉之岛没有直接关系。香港古之岛是独立法人,是香港上市公司。香港古之岛发言人称本集团没有考虑收购八佰伴香港。

八佰伴百货清盘后,市场又盛传吉之岛会接手八佰伴的分店。事实上,至年底,吉之岛一间也未接下八佰伴原有铺位。以后却是有这种可能,但与八佰伴毫无关系,而是与大业主的直接交道。

中资集团有意收购八佰伴香港的传言,也十分流行。中信泰富主席荣智健已出面澄清,没有此事。11月底起,市场又盛传中信泰富的母公司、北京中信集团及系内公司中信澳洲有意八佰伴香港。这两家中资公司,一直保持沉默,这使得市场更信以为真。

八佰伴香港在资产债务明朗后,而联交所仍保持其上市地位,卖壳的可能性仍很大。

八佰伴百货清盘,意味着八佰伴集团在香港不再有传统核心业务。

八佰伴国际在香港拥有的资产有:35%欢乐天地、28%八佰伴食品、7%已改名的八佰伴饮食、42%八佰伴香港。八佰伴香港属下百货公司清盘后,已无净资产可言。而控股母公司八佰伴国际,除持有股份外,基本没有了不动产。过去,八佰伴国际的非经常性溢利,大部分来自出售物业,少部分是出售股份的收益。

前文已介绍,八佰伴全系公司皆负债累累,偿债的唯一途径,也只有继续出售股份。八佰伴在香港全面萎缩,已是不争的结局,有可能退回到开初零的起点。

这是和田一夫在1996年初所不曾想到的,据该年2月号《资本》杂志,当时香港市场风传八佰伴将会陆续出售香港资产,将总部迁往上海。和田一夫断然否认,他特别指出:“我家住山顶的‘天比高’,是香港第一名宅,我不会把它售给别人,尤其是我曾听过一些报道说邓小平于1997年来港访问时,他亦十分冀望能亲临此楼俯览香港全景。”

香港的市场人士估计,八佰伴在香港恢复昔日之辉煌,大约须15年的时间。这与八佰伴在港历史正好相等——1984年开设沙田第1号店,到1997年百货业全军覆没。

不过,和田家族不再会以香港为重点,但也不至于完全抛弃香港。

和田一夫最看好的是广阔的中国(内地)市场。

野村综研(香港)有限公司调查部总监野村嘉浩在1996年6月指出:“八佰伴投资者(指香港股东及国际基金)对和田一夫在中国大陆庞大的投资,信心不大,十分担心其业务发展。”

和田一夫是冲破重重阻力,到中国内地投资的。八佰伴中国项目的投资总额3。5亿美元,以八佰伴占55%股权计,八佰伴所承担的投资额达1。82亿美元(约折14。4亿港元、220亿日元)。这对大型集团来说,不算浩大的投资;相对盈利良好的中型集团,也能够应付这笔财政负担。但八佰伴集团在日本还只是中型零售集团,其盈利状况,据美国权威财经杂志(FORBES公布,1996年6月,日本八佰伴及整个国际性集团的连结清算,却首次出现4222美元的赤字。

不足1万美元的赤字,不必大惊小怪。但赤字主要是出现在八佰伴国际集团的港澳及中国内地业务,《FORBES》称已逾600万美元的亏损。这等于说,八佰伴国际拖累了整个八佰伴系。

由于香港的投资者对八佰伴国际集团发行新股集资去中国内地投资反应冷淡,中国项目基本依赖银行借款和发行债券。八佰伴财政恶化公开后,越来越多的银行家和市场人士,指责八佰伴的中国项目。日本八佰伴破产及香港八佰伴百货倒闭后,批评嘲笑之声更是不绝于耳。

对此,八佰伴的高层及和田一夫本人都很犹豫:要不要放弃中国项目?

9月19日,日本八佰伴宣布破产的第二天,上海第一八佰伴有限公司日方副总经理杉木信敬,立即去上海市政府,向上海商业委员会主任报告和解释,说明八佰伴在中国的投资计划不会改变。上海市商委主任及其他官员表示理解和支持。上海《新民晚报》在下午的报纸上报道了日本八佰伴申请破产的消息,引用了八佰伴驻沪首席代表杉木信敬对上海市政府的说明,同时还发布了上海市政府在与八佰伴合资项目上的立场。

这对身在日本,陷入困境中的和田一夫是个安慰,他仍对中国项目寄以厚望。

日本财经记者坂井臣之助在为11期《广角镜》杂志撰写的专稿中说道:“和田家族已完全破产,回到‘阿信’创业的年代。而这一次,目标不仅是个人奋斗,更重要的是偿还巨大债务!和田一夫已正回避传媒,不过他仍然寄望上海第一八佰伴成功,他将要在上海再体现一次‘阿信’精神!”

就和田一夫的心愿,他舍不得放弃上海,也不甘心就这么认输。和田一夫在濒临破产前,曾表示过集团可出售上海合资企业的股权,但他又当即声称,这只是一种设想,并没有研究过。可见和田一夫的心理极为矛盾。

但日本八佰伴的托管人,已向上海第一八佰伴中方提出转让股权的建议。而和田一夫的女婿、香港八佰伴国际主席河合宏昌也公开表示打算出售该集团所持的上海第一八佰伴股权。售股套现的直接原因,都是偿还债务。

据日本传媒推测,和田一夫不打算放弃,而其他高层人士主张放弃,他们主张放弃的也暂时是上海新世纪商厦。新世纪商厦投资额最大,负担最重,业绩虽在好转,但仍不够理想。

除新世纪商厦,八佰伴还拥有上海南方商城、无锡新世纪商场,以及数十间中小型超级市场及汉堡包快餐店等。因此,八佰伴即使放弃上海第一八佰伴新世纪商厦,也不等于放弃了中国项目。

国际上的零售集团普遍认为,中国沿海城市处于中等消费水平的黎明期。只要八佰伴能在中国市场坚持下来,是有可能获得巨大的回报的。

我们该如何评价八佰伴及和田一夫?

世人习惯以成败论英雄。作者虽然知道这样容易失之客观公正,但由于八佰伴两次灾难性危机,令集团的种种问题暴露无遗,作者也只有尽可能避免落入“成败英雄论”的俗见。

日本八佰伴申请破产,香港八佰伴百货清盘,前面章节已多次谈及它们遭到厄运的原因,在此不再重复。

在香港的零售集团中,吉之岛大概算一枝独秀。吉之岛是日资百货中唯一盈利增长的集团,还是全港百货业盈利数年获得增长的上市公司。吉之岛在市场定位上与八佰伴相似,吉之岛的网点基本在新市镇的大型屋村,走的也是中档路线。以下是香港吉之岛与八佰伴香港两间上市公司的基本情况比较(单位百万港元):      市值  营业额  经营溢利  资产净值  股票升跌吉之岛  382  2053    95    244    17。2%

八佰伴  155  4068   ‘108     35   ’74。8%

(注:营业额为96。“97年度,市值以1997年9月18日收市价计,股票升跌与1996年同期比较)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