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从亿万到零 > 第15部分(第1页)

第15部分(第1页)

县长抱怨说道:“外来的大公司,一点也不关心花菱是死是活,他们关心的是自己能否牟大利。可惜本县没有大型百货公司,若本县有,出于正义、出于情理、出于同情,就凭‘本县同行’这句话,早就伸出援手了。”

县长凝视和田良平良久,恳求道:“八佰伴虽不是日本的大公司,却是本县最成功的百货公司,八佰伴不出面的话,花菱肯定是完啦!”

和田良平沉吟起来,他知道花菱千疮百孔,挽救它不容易。但县长亲自出面,正如县长所说,八佰伴是本县最成功的百货公司。八佰伴不出面,在情理上讲不过去呀!

和田良平咬咬牙,答应了下来。

晚上,和田良平与一夫说起这事,并摆明理由。和田一夫也支持父亲的主张。

父子俩感情用事,对重大商业决定,并未进行周密的调查研究就匆匆决断。结果,他们抱着善良愿意充当白衣骑士,把八佰伴拖下了深渊。

1972年12月中旬,八佰伴以8。7亿日元收购了花菱购物中心。同时,出于日后扩大商场的需要,八佰伴把花菱旁边的土地也买了下来。两项加起来,一共斥资20亿日元。

这笔巨款是向银行借的。和田一夫计算过,要如期偿还本息,花菱的年营业额,就不能少于40亿日元。到现在为止,八佰伴没有一间店的年营业额达到40亿日元。一年前开张的巴西分店,年营业额才20亿日元,已是相当满意。

花菱购物中心正式改名为八佰伴购物中心。一切都按照八佰伴的一套进行,和田一夫大张旗鼓宣传:“八佰伴将以笑颜和新貌,欢迎原属花菱的顾客!”

花菱改为八佰伴的消息传遍清水市,原先抛弃花菱的顾客,又重新回到原来的地方,八佰伴果然处处可见笑颜和新貌。

转眼一年过去,年终结算,八佰伴清水商场的年营业额满打满算,只有3O亿日元,比预计的年营业额少10亿。和田一夫直冒冷汗,如此下去,八佰伴清水分店将无法偿还贷款。

和田一夫的商界朋友说,有这个营业额已十分了不起了,比原先花菱的年营业额翻了1倍。他们说,贷款20亿日元,大部分用以购买购物中心旁边的土地,若光以收购商场的钱计算,提前偿债,绰绰有余。

和田一夫不这么认为,土地是为购物中心日后的发展;这块土地还未派上用途,就得以购物中心来承担。

和田一夫深深地懊悔,他既懊悔接下了花菱,更恨自己过于冒失买下土地。1973年11月起的石油危机,造成日本整个经济界衰退。为抑制通货膨胀,遏制社会总需求,官方利率从4。25%提高到9%,银行紧缩贷款。关连银行不肯兑现诺言再支持八佰伴在地皮上兴建物业;现在地价猛挫,如果抛出,就要蚀掉一大笔钱。

现在,八佰伴清水市商场的赤字,只有由整个八佰伴集团来承担。和田家族是八佰伴最大股东,但每间分店的股东成员是不一样的,股份分配比率亦不同。八佰伴集团承担清水市分店赤字,实际上是集团内部债务拆借。和田一夫不会轻易拿各分店上缴总公司的利润,去填补清水市分店的财政黑洞。这样会造成分店的依赖思想。

和田一夫必须履行如期偿还银行债务的协议,这是八佰伴铁定的信服。

而八佰伴总公司,此时也是债台高筑。

到现在为止,八佰伴先后开设了10间连锁分店,对外举债总共达80亿日元之巨。总公司已被这笔巨大的债务,压得喘不过气来。

石油危机带来的零售业萧条不言而喻。百货业本来就是薄利行业,现在任凭怎样想办法,几乎无利润可言。当时,有不少企业停业或倒闭,舆论纷纷扬扬唱起八佰伴陷入绝境、濒临破产的论调。债权银行对八佰伴能否偿还贷款丧失信心,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只能故作姿态说一套“前景乐观”之类安抚民心的话。

这段时期,和田一夫弄得焦头烂额。幸亏巴西的业务进展顺利,银行没有彻底抛弃八佰伴。好多年后,和田一夫谈到“花菱危机”仍痛心疾首,他说:“我一生之中,最大的过失,是把一家叫花菱的大型百货商场收购下来。”

解救“花菱危机”,却是倒闭的保龄球馆。

70年代初期,日本的经济全面兴旺,人们预示,高消费已来到日本。保龄球原来只在美军基地及基地旁边的娱乐场、城市的高级酒店里设有,生意特别之好。于是就有商人开设面对本国人的保龄球馆,生意也非常火爆。富裕起来的日本人趋之若鹜,视为高尚和时髦的活动。

开设保龄球热在全国自发地掀起,供大于求,加上石油危机的打击,全国有近万家保龄球馆倒闭。这本来是一件与百货业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和田一夫却突发灵感:“这可是一个可以帮助八佰伴解围的好机会呀!”

和田一夫导演了一出“围魏救赵”的好戏。

他驱车到保龄球馆去实地考察。他发现一个共同的特点:保龄球馆大多建于郊区,建筑面积大,因为主要做私车族的生意,外面有大型停车场。

和田一夫边看边琢磨:把倒闭的保龄球馆接过来,业主会折价卖盘,八佰伴改成中小型的郊外超级市场,它的停车场可以弥补市区超级市场缺乏足够的停车场地的缺陷。他估算一下,大约每间2亿日元就可拿下,与花菱的投资比,便宜得令人惊讶。

说干就干,和田一夫拿出自有资金,在一个名叫据野的郊外,买下一间破产了的保龄球馆,改成据野八佰伴分店后,生意果然不错。

和田一夫放出信息,一时间,热海附近的市镇,有30多间破产的保龄球商或物业主人上门,要求卖盘或合作经营。这时,银行见和田一夫走了一步妙棋,由过去逼债,改为继续借款给八佰伴扩大业务。

和田一夫选择了15家保龄球馆,作为八佰伴超级市场。这15间分店先后开张,本钱少,生意好,盈利喜人。

和田一夫这一招可谓“一石三鸟”。一是以小店的利润来缓解花菱大店的财务危机;二是使得八佰伴的实力大大增强,区域连锁化的网络更加紧密;三是拯救了一批破产的保龄球商和物业商。

当然,花菱店自身的危机的解脱也十分重要,它不能老是依赖总公司输血。

保龄球馆改造的经验,为解救花菱提供了实例。停车场对超级市场兴旺至关重要。1980年,和田一夫又作出惊人之举,把花菱店旁边原计划扩大商场面积的地皮,全部改成水泥地面的永久性停车场。这一项举措,竟使顾客数增加了1倍。

顾客数增加1倍,营业额增加还不止1倍,因为开车来的顾客,往往一次性购买许多货品,远比邻近步行来的顾客购物量大。

清水市八佰伴购物中心很快走上正轨,“花菱危机”成为历史。

进入80年代,八佰伴国内业务全面兴旺。和田一夫正是在这个时候提出将公司股票上市。

股市可为企业筹集社会游散资金。但公司一旦上市,就要受到多方限制:股东基础扩大,按日本证券条例,第二部市场上市公司股东数应在2000名以上,第一部市场应在3000名以上,股东数目增加,八佰伴将极大地淡化家族色彩;公司帐目及经营活动须公开,接受股东和证券监理机构的监督;公司的重大决策需经董事会批准,而不是和田一家说了算,特别的决策,还需经股东大会通过。

在日本,股份公司的董事会,实际就是以社长为核心的管理层,但上市后,毕竟受的牵制要大一些。和田一夫说服家庭成员和主要股东,指出八佰伴要获得超常发展,只有走上市公司这条路。

1984年4月,八佰伴百货股份有限公司在名古屋第二部上市。这是日本证券业的规定,任何符合条件的股份公司,都得先获得就近的证券市场(日本有东京、大阪、名古屋三家)第二部的上市地位,再根据资本额、营业额、盈利等情况,获准第一部的上市地位。

仅过了1年11个月,即1986年3月7日,八佰伴被审定为一级股票,批准在东京股市第一部挂牌上市。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