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安东尼奥·萨马兰奇 > 第22部分(第1页)

第22部分(第1页)

萨马兰奇并没有停止的意思,“如果可能的话,可以争办1992年第25届奥运会。确定主办城市的决定要在1986年做出,不过准备工作得提前四五年。噢,市长先生,非常感谢您的盛情款待,请允许我再次表示对您的衷心祝贺。”萨马兰奇拥抱了一下塞拉,准备转身离去。忽然他又停止了身体的转动,说道:

“请原谅,市长先生,我忘了告诉您:明年我就将是国际奥委会主席了。”

对于萨马兰奇的几句话,塞拉起初并没有在意,可那几句话又总让他萦绕于心。

半年之后,塞拉在同几位副市长的工作会议上提出自己想争办奥运会的想法。

“什么,奥运会?”负责城市建设的8师长米格尔·阿瓦德以为自己该去五官科检查一下耳朵了。

其他几位副市长也认为在巴塞罗那召开奥运会在他们看来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塞拉心中颇为不快。第二天,他带了两个助手来到了蒙锥克山体育场。站在体育场中央,看着斑驳陆离的35000个座椅,望着那曾经几次漏雨的主席台,塞拉有些举棋不定。申办奥运会,困难确实很大。万一申办不成,或者申办成功,主办不利,劳民伤财可是要被世人指责的。不过,犹豫不决总不会办成什么大事,很多事都是被逼出来的。况且,城市建设如果没有大型活动的带动,很难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

来到主席台上,塞拉举目看到的是一个清冷的体育场,仿佛一个巨大的空白点,在等待他来填补。巴塞罗那曾三次申办奥运会,但都没有成功,也许这个伟大的使命应该由我来完成。即使我不能以市长的身份参加奥运会,能够争得主办权也将是我一生中最大的骄傲。想到这儿,塞拉暗下决心,巴塞罗那一定要争办奥运会!

巴塞罗那首次提出申办的是1924年第8届奥运会。同时提出申请的还有阿姆斯特丹、巴黎等城市。虽然当时巴塞罗那取胜的把握并不是最大的,但1920年国际奥委会宣布第8届奥运会将由巴黎主办时,人们还是颇感意外。论条件,阿姆斯特丹首当其冲,而且巴黎已于1900年举办过奥运会了,会不会是委员们顾及到顾拜旦本人是巴黎人这一点呢?然而事实更是出人意料,原来顾拜旦本人向每位国际奥委会成员发出一封信,明确要求他们投巴黎的票。

这封信的原文登录在顾拜旦《奥林匹克回忆录》第8章里:

“第8届奥运会时逢奥林匹克运动恢复30周年纪念日,因此选择此次奥运会的主办城市便具有了一种特殊意义。如果我们研究一下申办城市的名单,会发现阿姆斯特丹更为合适。然而,在奥林匹克运动恢复者(指顾拜旦自己)即将卸任之际,且鉴于其个人未竟之业绩,任何人都将不会对他有权力为其故乡巴黎请求其它城市辞让而言置微词。由于他在巴黎悉心筹办,1894年6月23日,奥林匹克运动庄严宣告恢复。我希望,也可以说真诚地提请你们,我亲爱的诸位同仁,在下次会议上惠助我,放弃你们的偏爱和民族利益,将第9届奥运会交由阿姆斯特丹筹办,宣布巴黎为第8届奥运会主办城市。”

顾拜旦本人称此举为一次“漂亮的政变”,是“道德上难以拒绝的请求”。但在外界看来却是“奥委会主席突然与断然干预的结果”。

第二次申办1936年第11届奥运会就吸取了以前的教训,即在搞好体育设施建设的同时,不要忘记做国际奥委会的工作。

当时的西班牙奥委会主席埃罗拉·奥拉索为此作了精心准备,并争取到国际奥委会第一次在西班牙召开会议。会议于1931年4月24日至27日在巴塞罗那举行。显然这极有利于巴塞罗那。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当时正是西班牙国内政局激烈动荡时期。就在会议召开前夕,国王阿方索十三世为避免内战,宣布退位。4月初共和国宣布成立。权力的更迭使本来动荡的政局更加不稳定。在这种情况下,不难想象,国际奥委会对西班牙疑虑犹存,而且国际奥委会67名成员中,只有19人出席了这次会议,其他人的选票是通过邮局寄来的。结果主办权旁落柏林。

历史可以证明。国际奥委会这一决定挽救了一次奥运会,但它却成了希特勒用以粉饰太平,为法西斯主义涂脂抹粉的工具。

希特勒命令他的教育与宣传部长戈培尔要不惜一切代价主办奥运会。希特勒的阴谋曾激起了很多爱好和平国家和人民的强烈反对。在奥运会召开前夕,西、美、英、比、荷、瑞士、瑞典等国代表汇集巴黎,声明“抵制希特勒奥运会,争取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人民的奥运会”。巴塞罗那甚至为此修建了大批体育场所设施。

正当人们积极筹办人民奥运会的关键时刻,1936年7月,西班牙爆发了残酷的内战,打乱了爱好和平的人民的计划,第11届奥运会仍然在柏林举行,希特勒出尽了风头,为奥运史留下了一个污点。

第三次争办1972年第20届奥运会应当说本来稳操胜券,却又失于自己。不过严格说,这次不是巴塞罗那申办,而是西班牙申办。埃罗拉可谓神通广大。1965年,他又争取到国际奥委会第二次在西班牙召开会议。虽然第20届奥运会主办城市要待第一二年在罗马召开的国际奥委会全体委员会议上决定,可在决定的前一年做好国际奥委会委员的工作,可以说是决定胜负的关键。

西班牙当局对国际奥委会会议十分重视。国家元首佛朗哥将军为全体与会人员举行了隆重盛大的晚宴,全体内阁出席作陪。席间佛朗哥将军与客人们亲切交谈,重申西班牙要求举办奥运会的愿望。

应当说,这次晚宴是起了作用的。至少布伦戴奇没有忘记它。

7年后,慕尼黑奥运会结束不久,国际奥委会主席布伦戴奇同德国玛丽安·冯·罗伊斯公主缔姻。罗伊斯公主在国际奥委会从事礼宾工作。萨马兰奇是礼宾部的负责人,也应邀出席了他们豪华的婚礼。

当轮到萨马兰奇向这对忘年伉俪贺喜时,布伦戴奇诡秘地向萨马兰奇翻了一下自己的衣领。

萨马兰奇这才注意到,今天布伦戴奇穿的是他7年前为参加佛朗哥举行的晚宴而购置的那件大礼服。布伦戴奇好像在提示萨马兰奇,那年的西班牙之行他还记忆犹新。

国际奥委会的会议开得很顺利。自然,客人不负主人望,离开西班牙之前,布伦戴奇私下对埃罗拉说:

“明年将在罗马决定1972年奥运会的卞办城市。你们去吧,会赢的。”

几个拉美国家的委员也明确表示支持西班牙主办奥运会。

埃罗拉喜出望外,但眼前得首先决定由哪个城市申办。埃罗拉看好的当然是马德里,因为马德里是西班牙的首都,其地位自然高于巴塞罗那,更主要的是,巴塞罗那曾两次申办奥运会,结果都失败了,这次无论如何应该试试马德里的运气。

埃罗拉的意见立即遭到萨马兰奇的强烈反对。萨马兰奇当时是西班牙奥委会委员、埃罗拉派驻加卡塔卢尼亚的代表、地中海运动会国际委员会委员。他质问埃罗拉:巴塞罗那市议会已经通过了一项支持申办奥运会的动议,马德里呢,马德里市长卡洛斯·阿里亚斯纳瓦罗甚至反对申办奥运会;巴塞罗那在奥林匹克运动方面有着光荣的历史,曾两次申办奥运会,西班牙奥委会本世纪初在巴塞罗那成立;巴塞罗那体育设施条件比马德里好,而且1955年曾成功地举行了地中海运动会。马德里有什么资格申办奥运会?

然而埃罗拉仍然固执己见,坚持由马德里申办奥运会。作为让步,他提出将巴塞罗那作为第二主办城市,所有水上运动项目在巴塞罗那举行。

1965年12月28日,埃罗拉向国际奥委会递交了马德里的申办报告,报告中明确表示水上运动竞赛将在巴塞罗那举行。

虽然不能主办整个奥运会,巴塞罗那还是积极开展水上运动竞赛的准备工作。码头扩大了,河流加宽了,还特意新建了一个体育用港口。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