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丛林迷失 > 第13部分(第1页)

第13部分(第1页)

他们这一走,就是四十年,胡秀清从此后再也没下过山,也没再见到过其他任何人。赵小光在头几年还下过几回山,主要是带回一些蔬菜棉花种子,以及柴刀锄头火药等生产工具。由于一次下山差点被抓住,因此从六九开始,他也没再下过山,对于外界的记忆,他们仍停留在四十年前那个火红的年代。

在山上,他们日子过得简单而清静。他们自己种菜,种粮,种棉花,他们还摘下山茶树上的茶籽晒干炒熟然后压榨成茶籽油。同时山上什么都有,蕨菜,马兰、荠菜、紫云英、野山菌,随手都能采到几把;山上小动物也多,野兔,麂子,山鸡,野猪,几年下来赵小光已经成了出色的猎手了,掏兔子窝,给麂子下套,给野兽挖陷阱,他是样样精通。开始老是有野猪拱他院子里的红薯,后来他在院子周围下满了套子和陷阱,那些野猪也学乖,从绕着他的院子走,再也不敢走近一步了。由于他们上到山的海拔比较高,到处古木参天,没有豺狼虎豹,唯一比较烦人的是猴子和熊。后来日子久了,他们竟然跟猴子和熊都成了好朋友,彼此和谐相处,遇到大雪封山,他们还拿出一些东西来喂养猴子和熊。像韩阳他们见到的那只熊,便是赵小光在四年前遇到的,当时它还是一只小熊,可能刚离开母熊,连觅食都还没学会,饿得奄奄一息在路旁。赵小光将它带回家,用米汤水将它救活。等小熊好了之后,赵小光还是将它放回山林。小熊从此将这里当成了一个家,无论它离开多远离开多久,它都会回来,有时候相隔一两天,有时候是十天半月,最多的是这次,一共离开快三个月,赵小光夫妇以为它不会再回来了,没想到也回来了,而且还遇到了韩阳他们。相信那熊也是第一次见到赵小光夫妇之外的人吧,也许它那天扑向甄真只是想与人亲近,但大家都以为它要攻击人类,因此在山林中逃跑才迷失了路。

能够与山里的野兽成为朋友,却不能在人类社会中被接受,赵小光夫妇很无奈,只能在山上清冷地生活了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他们曾经生过一个孩子,可是出生没几个月病死了,从此再也没怀上过孩子,一直是两个人相依为命,相濡以沫地生活着。四十年弹指一挥间,当年村里头那个珠圆玉润的俊媳妇,如今已头发花白身子也有些佝偻了;当年那个血气方刚的小伙子,现在也是一脸沧桑两鬓斑白了。

听完老人的故事,韩阳他们不禁唏嘘不已,甄真和方采菱两位女孩已经眼圈红红的掉了眼泪。四十年了,外面的世界早已是日月换了新天,但大家也不知道跟老人如何讲起,只有一个想法,要带老人下山。

韩阳说:“老人家,你们这次跟我们一起下山吧,现在社会变了,老百姓的生活更好了,你们应该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王大恒也说道:“是啊是啊,我们一起下山,相信你们一定会成为全国名人,全世界名人。”

两位老人露出质朴的笑容,只是不说话,仿佛已经陷入到了那久远的回忆。

甄真拉着胡奶奶的手说:“奶奶,我带你们去北京,去见毛主席好不好?”

两位老人眼里顿时露出惊喜的神采,的确,相对于他们那一代的人来说,去北京见毛主席那该是多大的幸福和荣耀啊。

胡奶奶笑得乐开了花,不停地说:“要得咯,只是我现在老了,腿脚也不方便了。”

甄真说:“不要紧的,我带你们坐飞机去,三个钟头就到了。”

“坐飞机啊?”胡奶奶惊坏了,笑道,“那么高的,我怕得很呢,万一跌下来,就要去见马克思了哦。”一说完大家都被逗笑了。

方采菱说:“两位老人家,跟我们下山吧,你们年龄大了,马上就要冬天了,万一你们在山上受寒生病了怎么办啊?”

赵老人很是犹豫,“我们都在山上习惯了,她腿脚也不怎么好了,下山的路还远着呢。”

众人的心顿时一沉,王大恒问:“大爷,到山下到底还有多远?”

赵老人说:“我也说不明白,当年我们出来的时候,爬过了一个山头,还走了很远。前得好多年吧,我们听到有人在大片大片地砍树,生怕被他们发现,我们又走了老远,重新搬了一个地方,现在让我找村里去,我还不一定找得到。”

大家不禁心生冷汗。韩阳说:“两人老人家跟我们下山吧,如果你都找不到下山的路,我们就更难找到了。”

王大恒说:“是啊,如果你们行动不便,我们便背你们下山。”

赵老人说:“说得轻巧啊,下山的路难走得很,自己能好好走好就不错了,哪里还能背人啊。你们自己下山吧,我们在这里很好。”

几番劝说,两位老人均是拒绝了。韩阳几人讨论了一下,决定先下山,现在他们几人自身难保,带两个老人下去,确实危险,等下山后找到当地政府和媒体,召集更多的人,接老人回到赵家村。

时间又是过了正午,山上黑得早,太阳已经往西山沉了。韩阳几人不敢再逗留,恋恋不舍向两位老人辞别,赵老人给他们指了一个大概的方向,具体怎么走还得靠他们自己摸索。胡奶奶还向甄真手里塞了几个红薯,甄真感动得直掉眼泪。两位老人也是十分不舍,将他们送出了老远,一直到韩阳他们的背影远远地消失丛林里,他们才满是感叹的回到他们的小木屋……

第十二章 古道石林

众人辞别两位老人,沿着山泉向西北而行。由于有水的地方灌木杂草特别茂密,要沿着水系走十分不易。行不多远,众人便跟不上了,只能看着水流在低矮的灌木丛中穿行。大家相互搀扶着且走且停,朝着水流的大致方向而去。

树林里静谧清凉,众人又刚刚水足饭饱,心情很是愉快。韩阳仍然不忘一路做着记号,以便下次来寻找两位老人。王大恒一路说过不停,他满肚子的笑话幽默奇闻轶事,逗得大家笑得不行。

众人在树林穿行了将近两个钟头,竟然不见半点有村庄的迹象。这时天色又渐渐地黑了,山路也越发的陡滑。大家的好心情很快没了,时而抱怨山路难行,时而抱怨天黑得太早,心里都不免着急,在天黑之前找不到村庄,这样又得在这黑黑的森林过上一夜了。

树林中的山泉已经全然看不到了,众人只有毫无目标的朝下走。树林中灌木矮树越来越茂密,山鸡野兔之类的小动物被他们惊动得四处飞窜,同时也让他们一惊一乍,惊魂难定。

都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就在众人极度失望十分疲惫的时候,他们竟然意外地发现一条山间古道!

那古道上尽管已经长满了杂草,但很多地方至今仍还板结,根本长不出树木来,有些地方还裸露着能看到稀疏的碎石,甚至还有车轮辙印,俯身下去,仿佛还能听到那萧萧的车马声。

韩阳他们震惊了,是什么人会在这莽莽丛林中开辟这么一条古道?

王大恒是学历史的,他首先想到了著名的秦直道,那是一条当年秦始皇为了抗击匈奴修筑长城而下令修建的一条横跨中国大西北的直道,那是一条两千多年前的军用高速公路,从当时秦帝国咸阳(陕西长安)至九原郡(内蒙古),长度达七百多公里,宽度一般有六十米左右,可供大批军马物资日夜穿行。秦直道多依山势堑山成路,劈峁为道,垭口宽畅,道路宽直。沿途两侧五里一墩,十里一台,残迹较多。

但纵观这山间古道,就着地势,蜿蜒曲折,最宽处不过四米左右,狭窄处不过两米不到,仅供一辆单驾马车通行,沿途更没有墩台遗迹。何况秦直道是在中国西北,根本就没听说在西南的四川也有类似的古道。

既然不是秦直道,那是不是与当年秦国入侵蜀国有关呢?

王大恒清楚地记得史书上的记载,当年秦国秦惠文王派大将司马错攻占巴蜀,利用是著名的石牛道,而石牛道是在陕西四川边境,自然不是他们现在所在的地方。

对中国古代史颇为精通的王大恒都看不出端详,其他几人更是看得毫无头绪,只道是有了路就沿着路走,起码好过一行人筚路蓝缕,而且有了路,意味着前面会有人家,今晚就不用风餐露宿在森林里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