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79个不可不知的生活潜规则:改变生活的心理学法则 > 第4部分(第1页)

第4部分(第1页)

事叫做《杰米扬的汤》,叙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天,热情好客的杰米扬精心熬制了一锅鱼汤,请好朋友福卡前来品尝。鱼汤确实很鲜美,福卡也吃得很饱了,可是杰米扬依然一个劲地劝福卡继续吃。福卡为了不驳朋友的面子,只好装作吃得津津有味,把盆子里的汤吃了个精光。可怜的福卡虽然喜欢喝汤,但这样喝却跟受罪一样。他马上站起身来,抓起帽子、腰带和手杖,用足全力跑回家去了,从此再也不来杰米扬家了。

热情好客本来是件好事,仍有个“度”的限定,如果给予过量就会给受众带来沉重的负担,以至于产生厌烦的情绪。同样的道理,表扬也不例外。适当的表扬会让被表扬者心情愉悦,同时也显示出自己的风度,然而表扬过多却会产生负面效果,让听众对你的表扬习以为常,甚至怀疑你的诚意。

“超限效应”对合理把握演讲时间也深有启发。一位演讲者正在台上声情并茂地演讲着,台下的听众寥寥无几。由于他的演讲过于冗长,半个小时过后,仅有的听众也陆续离开,最后只剩下一位养鸡的老农。他深受感动,用眼神向他征询自己是否还要继续下去。老人鼓励他说道:“年轻人,每天早上我起来喂鸡时,即使只有一只鸡,我也会把它喂饱的。”演讲者大受鼓舞,继续开始他冗长、乏味的演讲。演讲结束后,他诚恳地向老人征求意见。老人说道:“年轻人,我要是只剩下一只鸡的话,是不会用完所有饲料的。”

这则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我们在做一场演讲,或与他人交谈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控制好时间和节奏。演讲的时间不宜过长,必须在三分钟内抓住听众的注意力,重点内容要在30分钟内讲到,主讲内容控制在40~50分钟;两个人交谈的时候,要将重要的内容放在前面的30分钟内充分交流,切忌铺垫太长。如果你发现对方已经开始看表,或者注意力开始分散,开始东张西望,你的谈话就要准备收场了,收场的时候最好把你的态度或者观点再总结一次,这样效果较好。

8。 情绪转移定律

情绪转移定律:别把坏情绪传染给他人

一位丈夫在单位里挨了领导的骂,憋着一肚子气回到了家中。吃饭时,妻子仍然温和地夹菜给丈夫,丈夫竟说:“我自己没长手吗?不是我说你,这菜是越做越难吃!”这时候,平时总让妈妈夹菜的儿子撒娇地说:“妈,我要吃鱼,帮我夹。”妻子转头就是一句:“你自己没长手吗,自己夹!”这时,平时和儿子玩得最好的小猫正朝他摇尾巴,儿子心里窝着火,朝它狠狠踢了一脚。那猫冲到街上,正遇上迎面开来的一辆车,司机为了避让猫,轧死了旁边的一个小孩。

心理学上的“情绪转移定律”,是指人们将自己的情绪转移给他人的特性。“情绪转移”是人们常用的一种心理防卫机制,通常是将自己对某一对象的愤怒或喜爱的感情,由于某种原因无法直接向对象发泄,将这种情绪转移到比自己级别更低的对象身上,从而化解心理焦虑,缓解心理压力。

据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坏情绪和细菌病毒一样具有很强的传染性,而且传染的速度非常之快。美国洛杉矶大学医学院的心理学家加利?斯梅尔做过一个心理学实验,他让一个开朗、乐观的人与一位愁眉苦脸、抑郁难解的人同处一室。结果,不到半个小时,这个原本乐观的人也开始变得长吁短叹起来。加利?斯梅尔经过进一步的实验后证明:只需要20分钟,不良情绪就会在不知不觉中传染给别人。

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情,不快的情绪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宣泄,将会有害身心健康。但是,假如我们凡是遇上不顺心的事情,就将自己不快的情绪发泄到家人或朋友身上,又会伤害身边最亲近的人,甚至影响家庭或同事间的和睦关系。

心理学家认为,人们解决“心理转移”有两种途径。一种是“消极心理转移”,即将自己内心的压力通过某种偏激的方式转嫁到别人身上,这种方法虽然能发泄自己的坏情绪,同时也会给其他人带来一定的伤害;另一种是“积极心理转移”,当你受到不公平待遇或意外伤害后,不是将心中的怒火发泄到他人身上,而是寻求一种不对任何人造成伤害的、比较理智的方法排解情绪。

美国金融公司经理伍德亨先生能够取得辉煌的成就,得益于他年轻时养成的一种调整情绪的习惯。那时,他还是一个公司里的小职员,受到同事们的轻视。一次,他忍无可忍,决定离开这个公司。临行前,他用红墨水把公司里每一个人的缺点都写在纸上,将他们骂得体无完肤。骂完后,他的怒气逐渐消去,决定继续留在公司。从那次以后,每当心中愤怒的时候,他总是把满腹牢骚都用红墨水写在纸上,立刻感觉轻松不少,好像一个被放了气的皮球一样。这些纸条一直被他隐藏起来,从不拿给别人看。后来,同事们知道他的这种宣泄怒气的方法后,都觉得他极有涵养。上司知道后,也对他青睐有加。

坏情绪是影响人际关系的“无形杀手”,我们如果不善于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任由不良情绪影响他人,就会影响正常的人际交往。当我们被坏情绪所困扰,又不能对他人发泄的时候,不妨尝试自我调节和放松。心理学家认为,“在发生情绪反应时,大脑中有一个较强的兴奋灶,此时,如果另外建立一个或几个新的兴奋灶,便可抵消或冲淡原来的优势中心。”我们因为某件不顺心的事情烦躁、暴怒的时候,可以有意识地做点别的事情来分散注意力,缓解情绪。如听音乐、散步、打球、看电影、骑自行车等活动,都有利于缓解不良的情绪。

当我们遇到别人生气时,我们需要做的不是与他动粗,“以暴制暴”,而是用健康的情绪去感染他,转移他的注意力,引导他产生愉快的心情。实验表明,人们在相互交流接触时,情绪会通过手势、语言、眼神等方式传递给他人。我们如果能安抚别人的情绪,将自己的快乐传播给他人,将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20世纪50年代,有一位叫做泰瑞的美国人前往日本学习气功。一天下午,泰瑞在地铁里遇见一位滋事挑衅的醉汉,车厢中的乘客都敢怒不敢言。他见醉汉实在太过分,准备好好教训一下这个家伙。醉汉见后,立即朝他吼道:“哟呵!一个外国佬,今天就叫你见识见识日本功夫!”说罢,摩拳擦掌地准备出击。

这时,一位和蔼的日本老人朝醉汉招了招手。醉汉骂骂咧咧地过去了。“你喝的是什么酒?”老人含笑地问道。“我喝清酒,关你什么事?”醉汉依旧气势汹汹。“太好了,”老人愉快地说,“我也喜欢这种酒。每到傍晚,我和太太喜欢温一小碗清酒,坐在木板凳上细细品尝。这样的日子真是叫人留恋。”接着,老人问他:“你也应该有一位温婉动人的妻子吧!”“不,她过世了……”醉汉声音哽咽,开始说起他的悲伤故事。过了一会儿,只见醉汉斜倚在椅子上,头几乎埋进老人怀里。

假使别人对我们施以不友好的态度,或许他原本无心,只是刚刚遇到了不顺心的事,当时正在气头上,而我们无意中做了他的“出气筒”。对这样的情形,我们不必往心里去,尽量宽容为怀,体谅他人。

电子书 分享网站

9。 情绪转移定律

情绪转移定律:别把坏情绪传染给他人

台湾有一个天生失语的小女孩,和妈妈相依为命,家里十分贫寒。每到日落时分,小女孩就会站在家门口,期待着妈妈回家。妈妈每天都会给她带回一块年糕,这是她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刻。一天,下了很大的雨,眼见天越来越黑,妈妈还没有回来。小女孩只好沿着妈妈每天的必经之路,出门去找她。一路走了很远,她终于发现了倒在路边的妈妈,永远闭上了眼睛。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