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江湖七日 > 第6部分(第1页)

第6部分(第1页)

赵华伤道:实情是怎样?

韩府尹道:关于卓铁衣失踪之事,坊间多有传闻。据说卓铁衣是有史以来的军事奇才,年仅二十岁就服役于刘将军麾下。自外夷犯我边疆以来,卓铁衣屡建战功,使敌军闻风丧胆。虽然大宋朝廷将这些功劳都算在刘将军名下,敌人却只知道卓铁衣的威名。十年征战,在外夷心中,卓铁衣的名声已经远远压过了刘将军。导致卓铁衣受伤遣返的那一场战争,是因为刘将军帅大部离开大营与敌军作战,只留下卓铁衣和几十名老弱病残的将士守卫大营。谁知竟中了敌人的调虎离山之计,刘将军一走,敌军大兵压境,卓铁衣带领数十名兵士,与百倍于己的蛮夷周旋,终因寡不敌众,流血过多,昏死在战场上。卓铁衣才逃得一命。刘将军无功而返之后,却大怒,责怪卓铁衣不听军令,贻误了军机,反将卓铁衣遣回原籍。

赵华伤道:原来如此。

韩府尹道:卓铁衣返回故土之后,多次上书朝廷及刘将军,要求重返边疆,杀敌立功,但均遭拒绝,他的悲愤之心,难以平静,因为不甘心将自己的的军事天才,埋没于野,卓铁衣竟生了反叛之意。时值西夏之主李元昊当朝,李元昊此人,胸怀鸿鹄之志,早有与大宋分庭抗礼之意,他不断地派遣奸细入宋,调查民情,寻访有识之士,而卓铁衣的名声在边疆之上,早已如雷贯耳,正是李元昊十分中意的人才。就这样,李元昊找到了卓铁衣。卓铁衣再三考虑,终于决定接受李元昊的邀请,去西夏担任大将军。西夏本是个弱小无知的蛮夷,卓铁衣投奔西夏之后,西夏便自立为王,这十多年来,与我大宋交兵不断,朝廷竟无法歼灭,后来不得不以每年向西夏缴纳岁币,才换得边疆安宁。而且,朝廷似也知道了卓铁衣反叛的事情,只是没有公开承认。但是从此卓家的人就没有再被朝廷任用至军中,这一点,赵大侠应该看得出。

赵华伤道:卓铁衣如今果真在西夏?

韩府尹道:无人能确定此事。不过,自十多年前开始,西夏大军中出现了一位骁勇善战的将军,此人用兵入神,几乎每战必捷。我大宋将士皆非其对手,此人的部属,以飞龙为旗,人称:飞龙军。

赵华伤道:韩府尹的意思,此人正是卓铁衣?

韩府尹道:至今尚无确凿证据。但是有诸多迹象甚为可疑,令人觉得此人便是卓铁衣。

赵华伤道:他出现在敌营的时间,正是卓铁衣失踪的时间?

韩府尹道:不错,这一点,赵大侠猜测的完全正确。另外,此人与我军作战时,总带有面具,从未有人看见过他的真面目,藏头盖面,正是疑点之二。

赵华伤道:韩大人认为卓氏夫妇的死,与卓铁衣有关?

韩府尹道:据我猜测,卓铁衣在西夏担任了要职,并派人联系了卓氏夫妇和卓宜,要他们赴西夏国与自己团聚。

赵华伤颔首道:卓家大公子卓修涵不明不白的被害,与武林盟主林烈孚有关。对卓氏夫妇而言,无论是在朝廷还是中原武林都再无立足之地,投奔西夏,竟或者是最好的路。

韩府尹道:然而事与愿违,自朝廷怀疑卓铁衣叛逃入西夏,便开始对卓家人的动向甚为留意,卓铁衣派人来洛阳联系亲人,必定被朝廷的探子察觉,这样一来,卓家惨案,便可以理解。

赵华伤道:卓铁衣已失踪了十多年,为何此时才遣人来找卓家人?韩大人为何断定是卓家惨案是因为这件事呢?

韩府尹道:因为今日有个人来见过我。

赵华伤道:是何人?

韩府尹道:这个人是朱凤见。

赵华伤道:慧博侯朱凤见?

韩府尹道:正是。

赵华伤的眉头又拧了起来。

六扇门的捕快们没有不知道朱凤见的,但是见过他的人就很少。朱凤见乃是皇上的宠妃朱贵妃的弟弟,是当世罕有的通才,不及武艺超群,文才武略,天象地理,图谶纬侯,紫薇八卦,但凡这世上有的学问,可谓无不精通。这朱凤见因是皇亲国戚,兼又博学多识,极得皇帝的信任,被封为慧博侯,由他来统管指挥着朝廷中最神秘的一个部门。这个部门直接向皇帝汇报,专门侦查探寻天下未解的谜团奇事,以及王公大臣们不愿让皇帝知道的隐秘之事。一旦有人被他查出什么不利的消息,轻则丢官降职,重则株连九族。所以倘若朱凤见在此地出现,必定是为了什么重大事件,而这种大事件,极有可能就是韩府尹所说的卓铁衣在西夏任职的事情。

赵华伤道:朱凤见是为了卓家的案子而来?

韩府尹道:正是。

赵华伤道:他承认这命案与他有关?

韩府尹道:他虽未明说,却让我不必深查此案,我想他必定与此案有关。

赵华伤道:这便是大人为何急于要以卓氏夫妇自杀结案的缘由么?

韩府尹叹了口气,道:人到了我这个年龄,看的事多了,做的事却要少,否则,不止晚节不保,或许连性命也保不住。倘若传闻属实,卓铁衣叛逃入西夏,本来就是满门抄斩之罪,如今卓宜和卓修涟还留得命在,朝廷也并未治卓家之罪,已是不幸中的万幸。谁有力量能够与朝廷抗争呢?

赵华伤道:如此说来,韩大人是要我停手,不查此案?

韩府尹道:这并非我的意思。我今日的话,赵大侠也可只当是一句玩笑。我不过是想提醒一下赵大侠。

赵华伤道:韩大人的意思我明白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