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功夫影帝李小龙 > 第8部分(第1页)

第8部分(第1页)

洛杉矾是个花园式城市,城区很少高楼大厦,多是两三层的别墅式建筑。所谓城区,实际上是50个分散小镇的组合,人口二百多万,而城区范围惊人之大。美国是个汽车上的民族,对洛杉矶来说,没车之人,无疑没腿。

李小龙买了一辆克莱斯勒公司50年代出厂的老爷车。

李小龙和莲达第一次开自己的车出门旅游是去好莱坞——这离他们居住的小镇差不多有100里路。好莱坞在本世纪初尚是一个荒漠中的小村。这里阳光充足,带原始意味的景色特别适宜电影的外景拍摄,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电影工作者。于是,美国的电影中心遂从东部阴冷多雾多雨的纽约渐移到好莱坞。到20年代,好莱坞已成为繁华小镇,戴上了世界影都的桂冠。

好莱坞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全世界的影迷,自然也吸引着以电影作为自己奋斗目标的李小龙,以及他事业上的伴侣莲达。尽管李小龙曾来过这里,好莱坞在他眼里,仍光芒四耀,并且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

一路上,两人心情极佳,欢声笑语,谈起他们各自所知的好莱坞的故事。

然而,好莱坞并没有高举花束迎接这位未来的功夫影星,他们和众多的影迷一样,只能做好莱坞的旅游观光者。他们能去的地方十分有限,也极少有人有机会看到他们所崇拜的大明星。

那时候,美国电影虽面临着电视愈来愈有力的挑战,上座率下降,内部出现财政危机。可绵延了近半个世纪的鼎盛煌赫依然景象不减,八大电影公司仍然令影迷,甚至令明星们肃然起敬。“电影的魅力在于神秘”。电影公司是绝对不许影迷参观拍摄现场和亲睹拍摄过程。这种情形到70年代后有很大的改观,陷于财政困境的电影公司利用影迷的好奇心理,发展电影旅游业,吸引旅游者去参观一般的拍摄现场,或向他们展示昔日电影所留下的场景和道具。

李小龙对电影的拍摄不觉神秘,但对美国电影高超的特技和恢宏的场面仍惊叹不已。李小龙和莲达只能在该转的地方转转。他无法见到能主宰他命运的电影界要员。李小龙不是神,他和众多渴望从影的影迷一样抱有幼稚的想法,毛遂自荐,说服这些要员派一个角色让他(她)一试,从而一炮走红。

如云的美女是好莱坞的一大景观。她们绝不是在银幕上抛头露面的艳星,那些影星生活在特有的圈子里,深居简出,竭力保持与公众的距离,而使公众永觉神秘。这些美女自然是渴望从影的影迷,她们自荐未遂,便留在好莱坞,姑且从事秘书、招待甚至应召女郎之类的职业。她们祈祷有一天,会被坐在豪华房车,或在餐馆酒吧用餐嗜酒的电影导演和制片人发现,引她来到水银灯下,开始辉煌的演艺生涯。就像当年梦露那样,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平凡少女,一夜间变成饮誉世界的艳星。

能如愿以偿者极少极少。日理万机的电影界要员根本无暇垂目顾盼这些浮艳的美女(漂亮并非做女星的唯一要素)。有的美女,甚至在影业人士出没之处彻底裸呈,以引起要员们的关注,也未能实现梦想。于是,不少青春消褪或彻底绝望的美女沮丧而去。同时,又有不少美女被好莱坞的成功神话吸引而来。好莱坞永远保持美女如云的奇景—除非它的支柱产业电影在一夜之间消失。

其实,来好莱坞追寻梦想的俊男也呈潮涌之势。他们不像美女那样更引人注目,也不像美女那样能靠姿色姑且生存。服务性行业能提供给他们的工作极少,并且多是少抛头露面的粗活。他们缺乏女性的那种耐心,也就容易死心,他们眼看在好莱坞从影无望,便就打道回府或流落他乡谋生。

他们中不乏素质优良的佼佼者,在这些佼佼者中,能实现梦想的仅是少数,而多数人会被埋没。这就是好莱坞的美丽神话与残酷现实。李小龙自然是其中高素质的佼佼者,可与他们相比,他却有个明显的劣势——这就是他是矮小黄皮肤的中国人。

李小龙和莲达在好莱坞街头和外景地匆匆转了一圈。他和众多影迷一样,渴望能在好莱坞获得立锥之地,从而崭露头角。但他绝不会像他们那样去崇拜明星,对大明星住过的房屋、坐过的餐桌、用过的器具或留有手印的碑石激动景仰万分,或摸一摸,或坐一坐,或拍下照片以资永恒留念。

他跟莲达说:“我们真不该这么忙于跑到这里来。”

好莱坞是个极排外的地方。这是白种人的一统天下,并且绝大多数是美国人。欧洲非英语国的演员想打入好莱坞也绝非易事,他们必须像褒曼那样出类拔萃,并能讲一口纯正的英语。故而亚裔演员在好莱坞寥若晨星。

他们离开好莱坞,莲达驾车,李小龙靠在座椅上,情绪低落。

汽车穿过城区,莲达把车停在路边,指着一幢陈旧的公寓楼说:“壁克馥(好莱坞早期影星)曾在这里住过,但最后,她还是给房东撵走了。房东的后代,现在以此为壁克馥的故居而自豪。”莲达知道李小龙没有瞻仰的兴趣,又驱车前进。

莲达是个一切以丈夫为中心的东方式妻子,李小龙喜欢的东西,她都努力培养自己的兴趣。她看过不少功夫书,也能说出个道道;她努力使自己适应中国菜,并尝试烹任;她原本就喜欢看电影,现在却是偏重这方面的修养。他们谈起美国的电影史,话题一直延续到他们坐进租住房的小客厅。

在本世纪初,电影演员是一种为君子所不齿的下等职业。在洛杉矾,房东为杜绝电影演员租房,纷纷在门口挂上这样的牌子:“电影演员与带狗者谢绝租房”、“电影演员与妓女止步”,等等。电影演员为保全自己的名誉,都不敢在字幕上打上自己的姓名——大明星卓别林就曾这样做过。仅过了半个世纪,电影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变化,电影演员成了人人企羡、引以为豪的职业,电影的品种不断增多,题材日益广泛。

莲达说:“我看用不着多少年,好莱坞就会出现表现中国功夫的影片,并逐渐发展为一种故事片模式。”

“你真是这么认为的?”李小龙问。

“是的。”莲达说道:“一件事物有了影响,自然是全国性的影响,好莱坞的影片必然会反映,电影公司的老板也必然会获得利润。这就是美国的法则,就像美国西部的牛仔,影响了整个美国民族的性格,才有了西部片,并且久而不衰。中国的功夫日益为美国人所接受,影响越来越大,电影公司的老板不会熟视无睹。”

莲达不仅是李小龙事业上的辅助者,并且是他事业上的预言人。莲达是个聪颖的女子,读大学时成绩优异,在成为人妻之后,她仍显示出含而不露的聪颖。1971年,已被港人视为好莱坞明星的李小龙在一篇文章中说道:“在我这一生中,最大的收获,我以为并不是武道上、电影上或是电视上,而是娶得了一位外国籍的好妻子。”

可见,莲达在李小龙生活与事业上位置的重要!

莲达的预言,没多久便显露出端倪。这一年冬季,李小龙作为佳宾出席在长堤举行的国际空手道大赛,作了极成功的示范表演。所表演的项目,被大赛主办人艾伯嘉录成16毫米的资料影片。那一天,艾伯嘉的空手道徒弟雪伯灵也在场观看,为李小龙高超的武技所深深倾服。

爱好东方武术的雪伯灵,是好莱坞的著名发型设计师。他见识李小龙的绝顶功夫后,便有心结交李小龙。于是,经艾伯嘉引线,李小龙和雪伯灵在一家中餐馆见面。两人一见如故,谈得十分投机,由功夫谈到人生。雪伯灵这才知道,这位功夫大师曾在香港做过电影演员,赴美之后仍未泯灭拍电影的念头,只是觉得这念头有几分荒诞和渺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