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再造神州 > 第688部分(第1页)

第688部分(第1页)

道,天知道会产生什么不好联想,也许对你们的名誉都有所影响,因此朕不想按照耶律楚材的要求做,但对方却坚持不让,这让朕很是为难,有心推了这门亲事,在宗室中挑出一个血统和朕近的亲王应下阿刺海别吉。你们觉得怎么样?“

姿儿三人目瞪口呆,一时说不话来,只是呆愣愣的看着我。

我到颇为理解她们的震惊,因为理学的宣扬,大宋对女人的贞节也是越来越注重,什么‘烈女不嫁二夫,好马不配双鞍’这样的言论非常多,而且不少士大夫家庭中的女人接受了这样的观念,缠足之风开始盛行。虽然我主政后,对这样的事情采取多番打击,甚至将一些大力赞扬女子缠足的士子也缠足示众了几回,但总体上来说,关于女子应该为丈夫守节的观念还是逐渐深入人心。

这个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也没什么好办法,只能在官方表示不宜鼓励此风,毕竟女人关乎到人口后代的繁衍,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大宋的战事都不会少。死了丈夫的女人都去当了贞节烈妇,那对大宋的影响绝对很大,可这些事情又不能明令制止,只能低调处理。

姿儿她们不用说,也是这个贞节理论的推崇者,遵守者,在她们人生观中,从来就没想过,一个女人可以嫁这么多次人,而且都还是丈夫的近亲,这个事实让她们的观念受到严重冲击,因此有这样的表现丝毫不奇怪。

好半晌,姿儿才恢复过来,犹豫的说道:“如果这个阿刺海别吉真的如同陛下所说这样,那不就是,不就是……”

“**是吧!”我见她说的艰难,干脆接过话,“其实这只是两国风俗不同造成,并不能因此就认定阿刺海别吉背德。每一个国家的道德观念,都是和这个国家的生存环境和历史习俗造成的。北方草原民族,部族兴盛的一个保证就是人口的多寡。在他们看来,强行让一个还能生育的女人守寡是不道德,就像我们认为女人改嫁也是不值得提倡的一样。这本身没有什么,但朕处在这个位置,举动都被人盯着,如果将这样一个女人大张旗鼓的迎进皇宫,对朕以及朝廷的声誉都将有不好影响,不能不谨慎啊!”我颇为苦恼的摸摸头发,对无法解决这个问题感到烦闷。

原本一心想为我纳妃的姿儿也沉默下来,念雪和道清更是无法在这件事情上有什么好提议,几个人坐在一起,都对这个问题感到极度郁闷。

正在为难的时候,一直不说话的紫暄突然插了一句:“陛下,其实这件婚事,最重要的是要表达一个双方诚意,对方要求大婚礼仪,其实就是要陛下拿出一点诚意,以表示陛下对蒙古一方的重视。紫暄觉得耶律楚材要求的重点不是礼仪,而是陛下的心思。”

我的心思?

此语如同一道惊电划过我的思绪,我倏然发现自己被耶律楚材带入思维岔路,被他旁征博引的辩才所侃晕,一心关注到大婚礼节问题上,而忽略他隐藏其后的目的,失误,真是失误!

“紫暄,你这次又提醒了朕!”我站起身来,习惯性的走两步,“耶律楚材亲自过来大宋,肯定是想得到大宋的某种承诺,至于和约,应该是附带的,他在其他方面如此放的开,却如此斤斤计较于礼节问题,肯定是知道,大宋不会按照他的要求去做,而他在这些要求上却是占了道理,如果大宋不按照他的要求做,就必然要在其他方面安抚他。如果大宋不想蒙宋和约成为一纸空文的话,就必需要做出相当的补偿,甚至就算朕拒绝这门婚事,司马风等人也会力劝。高明,高明,的确是高明,指东打西,却做的冠冕堂皇,不露痕迹,瞒过我们所有人,厉害,厉害,蒙古有这样的人才襄助,的确如虎添翼。”

听我这么一说,姿儿和道清两人有些恍然过来,但念雪却有些糊涂,说了一句:“这个耶律楚材真有陛下说的这么出色?如果陛下按照他的要求做,那他的谋算不就落空了吗?”

我宠溺的摸摸她,看了看道清,后者连忙解释道:“不可能,他早就知道陛下知道蒙古的习俗,也知道陛下了解阿刺海别吉的过往,以大宋的情况,以及陛下的声誉,是不可能将这样一个女人大操大办的接进皇宫,这就注定他在此事上占住上风。陛下,此事应该如何化解!”

这个问题让我再度沉默下来,虽然看出耶律楚材的谋划,却根本无法化解,估计就算我提出用宗室亲王代替,对方也不可能同意,更何况和约已经签订,上面的和亲对象写明是我,如果对方不配合,那就是我首先撕毁和约。虽然我对此并不看重,但司马风和吴武都表示过,当务之急是消化北方实力,而不是急于和蒙古争风。

有这个和约,对大宋恢复北方经济有着无可估量的好处,估计耶律楚材就是看出此点,才有持无恐。

阳谋,彻彻底底的阳谋,正大光明,却让你无懈可击,不得不按照对方的要求做。

耶律楚材,治天下的大匠,果然名不虚传!

幸好朕也不是真正的孤家寡人,手下之人也不是吃素的。

第二十一集 第二章 一段了结

第二十一集 第二章 一段了结

想明白耶律楚材的打算,我就将司马风,文贵,吴武,尚懿四人找来,然后将我对耶律楚材真正目的的推测说出来,让四人恍然大悟,对耶律楚材更是戒忌起来。

尚懿最是果决,干脆说道:“陛下,这个耶律楚材绝非凡俗之人,他日定当为我大宋的心腹之患,不如早早除去为好。”

司马风眉头马上皱起来,就连吴武也不以为然的摇摇头,而文贵就更直接,站出来就说道:“两国交往,使节互访是一种常态,此次蒙古一方派出耶律楚材,是为了证明自己对和约的重视,况且此事早就知会过朝廷,陛下更是亲自保证过,对方在大宋的安全由朝廷一力负责,如果他在大宋出事,受损最大不是蒙古而是我大宋,今后对我大宋外交声誉将造成难于想像的打击,给我大宋平添一些麻烦。陛下,微臣坚决不同意尚懿大人的提议!”

司马风也赞同道:“文贵大人说的不错,陛下,此事关乎大宋信誉,不可莽撞!”

我也点点头,对尚懿说道:“你只看到他的才能,却忘记他本是金国出身,无论思想风俗都不同于蒙古传统。此人才学越高,对蒙古的冲击就越大,也就更能促使蒙古尽快分裂。今后我方不仅不能动他,还要尽量让他在蒙古获得更高的地位,更大权势,这才是对我大宋最有利的方案。”

尚懿对蒙古的情况也很了。解,刚才只是一种下意识的反应,听我这么一说,再一联想蒙古现状,惭愧的一拍脑袋:“微臣失状,陛下原谅!”

“不用过多计较,诸位都是大宋支。柱,你们看看要如何应对此事?”

四人考虑片刻,吴武开口道:“微。臣这些年一直在关注蒙古情况,经过这些年零碎资料的整理,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蒙古在东北,甚至北方,都在收缩实力,对我大宋的挑衅几乎不怎么理会,反到在西边,发动过好几次对西夏的劫掠,规模大小不一。这让微臣觉得蒙古这是有意识的收缩北方实力,加强西边实力,若微臣所料不错,蒙古将在西边有大动作,而这个动作的最终目的可能就是为了对付我大宋。”

我目光一凝,差点以为吴武也知道成吉思汗遗命。的事情,随即想想却觉得不可能,最大的可能还是吴武通过一些零碎资料,判断出蒙古的战略动向。

这个军部参谋总长果然也没让朕失望!

也许是我极为赞赏的目光让吴武感到有些莫名。其妙,迟疑片刻才低声说道:“陛下,微臣这些话,只是根据一些零碎资料推测,具体如何,还需要更多情报支持,微臣以为,这次和约对我大宋极为重要,不仅能暂时稳固北方,还能深入了解蒙古情况,请陛下慎重!”

司马风对战略的敏感度不如吴武,尚懿精于战。役策划,对这样的战略判断远远比不上吴武,至于文贵,外交上是把好手,别的就一般般。

因此他们三人。都没能真正明白吴武说出这番推断有多难得,当初我得知成吉思汗的遗命后,对他的设计只能归结为天才般的想像,以及胆大包天的实际操作。如今吴武能够凭借一些情报片断,就推测出这些,在战略眼光上,就算比不上成吉思汗,但双方估计也相差有限,这让我对今后的谋算更有信心。

吴武说完好半天,见我迟迟不说话,只是看着他,让他越发不解,大声的问了一句:“陛下,微臣有何不妥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