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李时珍评传 > 第15部分(第1页)

第15部分(第1页)

替过去的三品分类,在药物分类学上是一次重大发展。

在十六部之下,又按动物、植物、无机物的自然形态,划分60 类。每部

各分若干类,作为小纲。如草部下分山草、芳草、隰草、毒草、蔓草、水草

等:木部下分香木、乔木、灌木、寓木、苞木等;禽部下分水禽、原禽、林

禽、山禽。

每类动物、植物,还隐然分为若干族,虽未列出族的名称,实际有按族

分类的思想。例如菊科、禾本科、百合科、姜科药物基本上集中在一族加以

论列。

每族之下,集中论列若干不同药物。例如在兰的后面列有菊科植物:野

菊、艾、千年艾、青蒿、白高等。小麦后面列有禾本科植物小麦、大麦、雀

麦、稻、粳、籼、麦等。总之,把亲缘关系接近的植物都排列在一起,表

明他的分类法中,不只有类的观念,还有族的观念。他给自己规定的任务就

是“析族区类”,这一思想得到了认真贯彻。用现代生物学分类法来衡量,

当然有不尽恰当之处。但其草创之功,十分卓著。

李时珍按照三界、十六部、六十类、若干族的分类体系,对1892 种药物

进行分类,从而建立起自己的药物学科学体系,使本草学面貌一新。

从无机物到有机物,从植物到动物,从低等动物到高等动物冉到人类,

反映了他初步具有的进化论思想。从核定名实的个体研究着手,进而概括归

类,又显示他运用了从特殊到一般的逻辑归纳方法,这都符合人类认识发展

的一般规律,值得肯定。2。关于“百病主治药”分类法

研究本草是为了治病,对每味药物的气味、主治、附方加以单个分析,

目的是让人们对每种药物能循名责实,明体达用。根据研究的结果,建立了

《本草纲目》的体系,同时对许多重要药物画出精致的图形,便于人们按图

查找。但这样毕竟比较分散,往往不便于急用。医生处方往往先考虑病症,

再考虑所需的药物。为了实用方便,李时珍发展了陶弘景的主治药分类法,

建立了更完善的“百病主治药”分类法。

陶弘景撰《本草经集注),附有“诸病通用药”一项。他只列了80 多种

病,分别注以寒、热、平三种药。李时珍认为这样归纳本草的研究心得,能

为后人提供重要启示。他发展这一思想,按主治功能将药物归类,撰写了“百

病主治药”二卷,排在《本草纲目》的前面,作为全书的第三卷、第四卷。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凡例)中阐明编纂宗旨说:“古本百病主治药,略而不

切。王氏集要,祝氏证治亦约而不纯。今分病原列之,以便施用,虽繁不紊

也。”(校点本第一册,第34 页)

为了便于施用,又力矫古本“略而不切”之弊。李时珍按病机分类,共

列113 种主病,按内科、外科、儿科、妇科用药。有内服药,也有外用药。

药品之下,载有用方。每种药品,注明在《本草纲目》中所属部类。有的药

物,还特地注明剂量及服用方法。

例如治血虚的主治药,共列27 味,草木类药物13 味,如地黄、麦门冬、

泽兰、黄檗、当归、丹参、玄参等;介兽类药物14 味,如龟版、绿毛鱼、阿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