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李时珍评传 > 第13部分(第1页)

第13部分(第1页)

湖脉学》全用韵语写成,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表述脉学科学内容,令人

读来朗朗顺口,易诵易记,经久难忘。其诗文修养根柢之深,于此可见。

二、长于散文 为药立传

李时珍是诗人,亦精文学,所写散文,颇有文采,说理透彻,逻辑性强。

他父亲李言闻,曾为药立传,写过《艾叶传》,描写家乡特产蕲艾;还

有《人参传》,全面介绍人参的产地、形态、功效。李时珍继承父志,写了

《蕲蛇传》。他亲自观察蕲蛇的生活习性,访问善捕蕲蛇的老农,汲取其经

验,然后为之立传。《蕲蛇传》失传,《本草纲目》保有其要点。它是一篇

十分精练的散文。

花蛇,湖、蜀皆有,今惟以蕲蛇擅名。然蕲地

亦不多得,市肆所货、官司所取者,皆自江南兴国

州诸山中来。其蛇龙头虎口,黑质白花,胁有二十

四个方胜文,腹有念珠斑,口有四长牙,尾上有一

佛指甲,长一二分,肠形如连珠。多在石南藤上食

其花叶,人以此寻获。先撒沙土一把,则蟠而不动。

以叉取之,用绳悬起,劙刀破腹去肠物,则反尾洗

涤其腹,盖护创耳。乃以竹支定,屈曲盘起,扎缚

炕干。出蕲地者,虽干枯而眼光不陷,他处者则否矣。

——《白花蛇·集解》校点本第四册,第2401 页

文章不足200 字,记叙的内容很丰富,名药花蛇兴衰的历史,昔日蕲蛇擅名,

今只兴国产者盛行;体形特征,龙头虎口,白花,有方胜文,念珠斑,尾有

甲片;生活习性,以石南藤花叶为食;捕捉方法,先撒沙,再用叉取;还讲

了解剖、炮制技术,验辨真伪的要点。通篇叙述何等生动具体,简练明日。

李时珍为描述菊花的特点及药用功效,写了一篇菊花赞,可称千古妙文:

菊,春生夏茂,秋花冬实,备受四气,饱经露

霜,叶枯不落,花槁不零,味兼甘苦,性禀平和。

昔人谓其能除风热,益肝补阴,盖不知其得金水之

精英尤多,能益金水二脏也。补水所以制火,益金

所以平木;木平则风息,火降则热除,用治诸风、

头目,其旨深微。黄者入金水阴分,白者入金水阳

分,红者行妇人血分,皆可入药,神而明之,存乎

其人。其苗可蔬,叶可啜,花可饵,根实可药,囊

之可枕,酿之可饮。自本至末,罔不有功。宜乎前

贤比之君子,神农列之上品,隐士采入酒斝,骚人

餐其落英。钟会菊有五美赞云:圆花高悬,准

天极也。纯黄不杂,后土色也。早植晚发,君子德

也。冒露吐颖,像贞质也。杯中体轻,神仙食也。

——《菊·发明》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