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李时珍评传 > 第11部分(第1页)

第11部分(第1页)

一、对植物学的研究

《本草纲目》记载的16 部60 类药物,属于植物的有草部8 类,谷部3

类,菜部5 类,果部6 类,木部6 类,共5 部28 类,药物1181 种。由低等

植物到高等植物品类繁多。植物药的种数约占《本草纲目》1892 种药物的61

%,超过动物药和矿物药的总和。

植物中举其常见者,草部有水藻、海藻、菟丝子、何首乌、芍药、牡丹、

当归、贝母、三七、人参等;谷部有小麦、大麦、稻、粱、大豆、绿豆等;

菜部有葱、蒜、生姜、莱菔、苦瓜等;果部有桃、李、梅、杏、桔、柑、葡

萄、猕猴桃等;木部有松、柏、樟、楠、樟脑、梧桐等。虽同近代植物学分

类不同,甚至分类失当,但在当时世界上,这种植物分类法是相当先进。

李时珍对千余种植物的研究,涉及的方面很广泛。对每种植物,他都收

集了前人的记载,记录了本人的实际观察;有的采集了标本,有的进行过栽

培。关于植物的产地、生长的地理环境、发育成熟的季节,植物的形态,根、

茎、花、叶、果实种子的特征,培育、采集的方法,病虫害及防治等都——

作了详细记载,大都画上图形,为后人把所列植物药当作天然植物加以研究,

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从这方面看,《本草纲目》实是中国植物学发展史上划

时代的巨著。《本草纲目》传入欧洲,不少科学家都从植物学方面吸取它的

科学成果。

《本草纲目》善于采用比较研究方法,把同种异态的植物和异种而形态

相似的植物加以比较,观其同中之异,异中之同,纠正前人的错误。

《本草纲目》十分注意植物的变异,同一植物,由于地理气候、生长环

境的改变,往往形态、气味发生变化,经过考察和研究,作了如实描述。

《本草纲目》的植物知识,内容丰富,研究细致,已初步形成中国植物

学的独特的学科体系和研究方法,值得高度评价。

以菖蒲为例,不难看出《本草纲目》对某种植物的观察和描述如何详细。

“菖蒲,乃蒲类之昌盛者,故曰菖蒲。又《吕氏春秋》云:冬至后57

日,菖始生。菖者百草之先生者,于是始耕。”(《释名》)“菖蒲凡五种:

生于池泽,蒲叶肥,根高二三尺者,泥菖蒲,白菖也;生于溪涧,蒲叶瘦,

根高二三尺者,水菖蒲,溪荪也;生于水石之间,叶有剑脊,瘦根密芦,高

尺余者,石菖蒲也;人家以沙栽之一年,至春剪洗,愈剪愈细,高四五寸,

叶如韭,根如匙柄粗者,亦石菖蒲也;甚则根长二三分,叶长寸许,谓之钱

菖蒲是矣。服食入药须用二种石菖蒲,余皆不堪。”(《集解》)将菖蒲生

长的季节、菖蒲的种类、生长的环境、形态、功效都一一描述。研究的方法

是先作实际观察,后进行形态比较。

李时珍还注意外来植物的引进及推广问题。

葡萄,产自西域。何时传人内地?李时珍根据古史记载,作了论述:“葡

萄,《汉书》作蒲桃。可以造酒。《汉书》言:张骞使西域,始得此种。”

(《葡萄·释名》,校点本草第三册,第1885 页)李时珍还认为,张骞通西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