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康熙大帝 > 第174部分(第1页)

第174部分(第1页)

在去畅春园的路上,胤祯坐在大轿里一个劲儿地生闷气,前方打仗,后方支援,苦点累点,他都认了。可是,老八明明没病、没灾,老十四一拔腿,他就又告了病假。老九、老十他们也故意躲开不管。二十几个弟兄,合着就玩我一个,他们却坐享现成,瞪着眼睛看我的笑话。这且不说,朝中又总是流言不断,说十四阿哥一带兵,阿哥党又要得势了。那些眼光短浅的人,急着去巴结老八他们。现在可好,连年羹尧也不把我放在眼里了,回来四天,竟敢不来见我,简直是要反了!还有那个戴铎,前些天来了信,请求调到台湾去。说是万一朝中有变,给我留条后路。哼,我要的什么后路,难道他想让我躲到台湾去吗?真是小人见识。不过,把这一大堆事连在一起看,不能不令人担忧,也不得不防着老八他们一手啊。

外边轿夫们一声吆喝:“四爷,畅春园到了!”把胤祯从沉思中惊醒过来。他起身下轿,一眼就瞧见年羹尧从园子里走出来,可能是见过皇上了。胤祯心中有气,故意装做没看见,对站在门口的侍卫张五哥说:

“哟,五哥,这么大冷的天,难为你站在风口上。来人——去把我轿子里那件披风拿来给张军门披上。哦,还有那个铜手炉也拿来。瞧五哥你冻得两手冰凉,让人心疼。”

张五哥连忙打了个千,笑着说:“奴才谢四爷赏赐。不过,您要是给奴才这么一扮,奴才可就不像个侍卫了。”

胤祯歪着头想了想,也笑了:“哦,对对对,哪有侍卫抱个大手炉站岗的呢,那好吧,手炉就不给你了。披上这件披风,略挡一下寒气吧。”

四爷看见了年羹尧,那年羹尧也早看见了四爷,他见四爷不理他,只顾和张五哥亲亲热热地说话,知道四爷生他的气了,只好候在一旁,心神不安地等着,这会儿,他见有了空儿,连忙抢步上前跪了下去:

“奴才年羹尧,请四爷金安。”

胤祯斜着眼瞧了一下跪着的年羹尧说:“哟,这不是年军门吗?快起来,起来,我可受不起你的大礼呀!”

“四爷,您别生气,容奴才禀报。奴才回京,今儿是第五天了。主子忙,一直不在府里,衙门里也找不着。所以没能给主子请安……”

胤祯一阵冷笑打断了年羹尧的话:“嘿嘿嘿嘿,难为你了,还有这份诚心。告诉你,爷还得几天忙呢,暂时没功夫和你说话。你先到别的阿哥那里去请安问候吧。我府里你也不必去,那里地方窄,容不下你这位封疆大吏。再说你带着亲兵护卫,人吃马嚼的,我也养不起。”胤祯发作完了,一甩袍袖,拉着张五哥进园子了。把个二品大员的年羹尧傻呆呆地撂在门外,简直不知如何是好了。

胤祯来到澹宁居的时候,正碰上张廷玉送方苞出来,胤祯知道,这位方老先生早就不在上书房了,可是还经常在皇上身边走动,可能在办着一件十分机密的事。他不敢问,更不敢对方苞有一点不恭敬,连忙停下脚步说:“方老先生,您近来可好?”

方苞连忙拱手说:“哟,是四爷呀!老夫托皇上的福,还算过得去。四爷,您可是瘦多了,得注意保重啊!”

两人在这正说话呢,屋里的康熙已经听见了,吩咐一声:“外边是老四吗?快进来,大冷的天,站在外头说什么呢?”

老四心中一阵激动,连忙抢步进殿,规规矩矩地磕头行礼:“儿臣胤祯,请皇阿玛金安。”

第五十章 嘉忠心胤祯沐皇恩 思近忧谋士有远虑

四王爷胤祯到畅春园澹宁居见驾,叩安行礼之后奏道:“父皇,这几天外边的杂事太多,儿臣着实惦记着皇阿玛。今日进园子来请安。如果阿玛精神好,有几件小事回奏一下,请旨处理。”

康熙在大热炕上半躺半坐,听了这话笑了笑说:“朕精神还好。你把外边的大衣服脱了,来炕头上坐了说话,免得待会儿出去着了凉。廷玉呀,你也过来坐下吧。”

胤祯脱了外衣,坐在康熙身边,将这几天的军情、吏治以及筹粮、筹饷等等事情一一奏禀,康熙眯着双眼,有一搭没一搭地听着。等老四说完了,康熙突然问:“哎,老四,那年在承德猎狼时,朕见到的那个小孙子,现在可好吗?”

胤祯连忙回答:“回皇阿玛,皇孙弘历一直在家读书,还算听话。”

“哦。朕挺喜欢他,想叫他进园子来读书,也和朕做个伴儿。朕现在忘性大了,想起什么说什么。明天,你把他领进来吧。”

胤祯不由得心中一阵狂喜,连忙离座叩头:“弘历能随皇祖父读书,是他天大的造化。儿臣敬谢皇阿玛天恩。”

康熙把话转入正题:“哦,起来吧。你刚才说的军务上的事儿,朕全知道,有的,也替你料理了。朕已发出诏旨,从四川调了五十万石粮食到前线。刚才年羹尧来见朕,朕也让他在陕西及时供应军中所需。老四啊,要不是朕帮你一手,老十四早把你告了。哈哈哈哈……”

老四听了,热泪盈眶。他万万没想到,老人家这些日子不但没歇着,而且处处料在机先,暗中在扶植自己。他激动地说:“皇阿玛,儿臣感激阿玛的体恤。”

康熙深情地说:“哎,说这些干什么呢?都是为了国家社稷嘛。你有难处,不肯让朕知道,朕一旦知道了,又怎能不帮你呢?眼下,兵士家属的安家银子还没有着落。朕想好了,明年,是朕即位的六十周年。大内准备下了七十万两银子,说要好好地庆祝一下。朕的意思,把这笔钱拿出来,发给从军人员的家属。他们的子弟在前方流血拼命,咱们不能小气,一定要让他们过个好年。”

胤祯一听这话,连忙起身跪下了:“父皇,这大内的银子万万不能动,一两一钱也不能动!父皇登极六十大庆,是千古没有的大事,岂可草率。至于兵士家属们的安家费,不过四十来万两,儿臣有办法。”

康熙奇怪地看了老四一眼问:“哦,你有办法?说说看。”

胤祯吞吞吐吐地说:“这,这,儿臣可以向在京的皇亲阿哥们募捐。儿臣自己先出十万。”

康熙放声大笑:“哈……老四啊,你的忠心、孝心,朕都明白。银子都是朝廷的,不分内外。连这江山也全是咱们爱新觉罗家的。只要天下大治,朕这六十周年庆典不过也是高兴的。”

在一旁的张廷玉听到这里忍不住开言了:“皇上为国为民的一片苦心,四阿哥忠君孝父的一番至诚,臣听了感佩万分。但,四爷的话还是对的。有一层意思四爷不好说,臣却不能不说。如果动用了皇上六十大典的银子,知道内情的,说是皇恩浩荡;不知内情的,就会传出国库空虚、入不敷出的谣言,岂不辜负了皇上的本意。依奴才看,让皇亲国戚募捐,倒是个好主意。一来,可以表示天家骨肉,同仇敌忾,二来,也让大家知道,国和家本为一体,应当荣辱与共的道理。请皇上圣裁。”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