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帝国的神话:盛唐130年 > 第1部分(第1页)

第1部分(第1页)

盛唐130年…杨坚的崛起1

讲述盛唐的历史,就不能不提到杨坚。唐朝再强盛,始终不过是隋朝的延续。隋朝对后世中国的影响如此深远,以致“人们在研究其后的伟大的zhonghua diguo的结构和生活的任何方面时,不能不在各个方面看到隋朝的成就”。

盛唐130年…杨坚的崛起

公元556年的三月,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在西魏的都城长安,一场豪华的婚礼正在举行。这是一场非同一般的盛大婚礼,新人双方门第显赫,到场的要么是公卿,要么是名流,时人均以能成为婚宴的座上宾而自傲。

新郎的名字叫普六茹坚,就是中国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杨坚。“普六茹”为鲜卑姓,杨坚的父亲杨忠曾因战功被赐姓普六茹。杨忠,弘农人。弘农杨氏是一支源远流长的名门望族,东汉大大儒杨震、魏晋名士杨修均出自此姓。不过,杨忠却是因为战功起家,为西魏十二大将军之一,封随国公(“随”后改为“隋”)。杨坚出身将门,自小“不晓书语”,但却因为家世的关系,得以在朝中为官。史书记载杨坚“美须髯,身长七尺八寸,状貌瑰伟,武艺绝伦;识量深重,有将率之略”。如此相貌奇伟、器宇轩昂的人物,自然引起了朝野侧目。柱国大将军独孤信素来有阅人的眼光,其长女嫁给西魏权臣宇文泰长子宇文毓(后来的北周明帝)为妻,此女即为后来的北周明帝皇后;第四女嫁给了西魏八大柱国之一李虎(时称唐公)之子李昺,此女即李渊(后来的唐高祖)之母。独孤信第一眼看到杨坚时,就认定他绝非池中之物,主动提出要将自己最心爱的第七女独孤伽罗嫁给他。独孤伽罗时年才十四岁,即为后来大名鼎鼎的独孤皇后。当时独孤氏的势力强大,天下号称能与宇文泰并肩的只有独孤信和赵贵二人。对这桩天上掉下来的联姻,杨家自然喜出望外,于是,就有了长安这场隆重的婚礼。

但也有人从这场婚礼中看到了危机,这个人就是一手创立西魏政权的鲜卑人宇文泰。不过,真正令宇文泰眉头紧锁的并非杨坚,而是他的岳父独孤信。虽然独孤信跟宇文泰也是儿女亲家,但天下人都知道,在所谓的八大柱国中,只有独孤信和赵贵不是宇文泰的嫡系。而独孤信“风度弘雅,有奇谋大略”,其声名之卓著,令国人振聋发聩。甚至西魏的死敌东魏也想利用独孤信的名声,有意在檄文中提到只有独孤信才能与宇文泰对抗,想借此来挑拨二人的关系。独孤信威望如此之高,如今又与手握重兵的实力派将领杨忠联姻,自然令宇文泰感到了强烈的不安。

杨坚的婚礼后没几天,宇文泰开始有些坐不住了,他瞒着独孤信和杨忠,暗中召集心腹将领开了一个秘密会议,提出了为自己选立继承人的问题。当时宇文泰才四十九岁,作为武将而言,正是壮年时期,他为什么突然要提到立嗣的问题呢?这其中的原因就在独孤信身上。假设宇文泰突然撒手西去,继位的必然是其长子宇文毓,而宇文毓刚好是独孤信的女婿,大权难保不会落入独孤氏手中,这是宇文泰最不愿意看到的。因此,秘密会议一开始,宇文泰就以宇文毓(庶长子)并非嫡出的名义,提出要立正室冯翊公主(北魏孝武帝妹)所生的嫡子宇文觉为嗣。但随后,宇文泰又说:“我想立嫡子为嗣,又怕大司马(独孤信)有疑,该怎么办?”宇文泰也如此忌惮独孤信的反应,可见当时独孤氏的实力已经大到足够威胁宇文氏的利益。事关重大,在场的众将没有一个人搭话,“众默然,未有言者”,显然是既不敢得罪宇文泰,又不敢得罪独孤信。

眼见立嗣会议就要就此搁浅,十二大将之一的李远终于按捺不住了,拔刀而起,请求立即将独孤信斩首,以确保立嫡子无异议。宇文泰吓了一跳,急忙打圆场说:“还不至于到这个地步。”但在场的众将却由此被唬住了,于是都纷纷表示同意立嫡子宇文觉为嗣。

事后,独孤信主动表态,表示对宇文泰立嫡为嗣一事并无异议。李远当时一时冲动,后来也觉得后怕,还特意赶去向独孤信谢罪,为自己辩护说:“临大事,不得不如此!”独孤信则回答说:“今日赖公决此大议。”以此表示胸中并无芥蒂。宇文觉就此被立为世子。

转眼到了十月,宇文泰出巡到北黄河(今内蒙古后套乌加河)时,突然生了病,返回到云阳宫(今陕西淳化县西北)时,一病不起。他自知大限已到,紧急召侄子宇文护(宇文泰兄子)到身边,以“诸子幼小”为由,将朝政大权交给了宇文护。实际上,“诸子幼小”并不是一个合适的理由,当时宇文泰庶长子宇文毓二十三岁,,正是风华正茂的年龄,就是已经被立为世子的嫡长子宇文觉也已经十五岁,均已经成年。

显然,宇文泰此举还有更深的用意。只要稍微分析一下宇文泰之前创建的府兵制,便可以知道西魏是一个靠军功籍以立身保命的政权。处于权势顶端的所谓八大柱国、十二大将军,无一不是出生入死、功劳显赫的豪杰,只有宇文泰这样一手开创出江山的开国元勋才能镇得住他们——而世子宇文觉才十五岁,如何能管得住这帮虎狼之师?因此,宇文泰选择了侄子宇文护来作为过渡的人选。宇文护最初的身份,并不是宇文泰的继承者,而是宇文觉的监护人。他一上台,就处在争权夺利的风口浪尖中。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盛唐130年…杨坚的崛起2

宇文泰死后,宇文护认为只有趁宇文泰余威还在,让宇文觉当上皇帝,建立君臣的关系,才能震慑住那些手握重兵的权臣。于是,还在宇文泰尸骨未寒之时,宇文护迫使西魏恭帝禅位于宇文泰世子宇文觉,西魏就此灭亡。次年,宇文觉称周天王,是为孝闵帝,由此建立了北周政权,军国大权都掌握在宇文护手中。局势稍微稳定后,宇文护以极为可疑的“谋反”罪名诛杀了柱国赵贵,又逼迫另一柱国独孤信自杀,顺利铲除了实力最强大、威望最崇高的两名异己。

独孤信一死,杨坚立即处于一个相当微妙的处境:一方面,他是独孤信的女婿,必然要备受猜忌。但其父大将军杨忠是实际的统兵者,手握重兵,宇文护也无法轻易下手;另一方面,他又是第一代元勋杨忠的儿子,第二代中备受瞩目的人才,是宇文护合适的拉拢对象。最初,宇文护主动对杨坚示好,杨坚十分为难,求教于父亲杨忠。杨忠认为宇文护在元勋将领和宇文皇族中都不得人心,将来局面难以预料,因此告诉儿子说:“两姑之间难为妇。”意思是说,在两个婆婆之间很难做好媳妇,既不能得罪宇文护,也不能与他走得太近。杨坚后来也正是这样来做的,这让宇文护恨在心头,却又无法发作。

在宇文泰的时代,十二大将军均各自统有重兵,具有相当的独立性。宇文护执政后,要求所有军队的调派,需要有他的签字,由此收回了兵权。就在宇文护自以为江山稳固时,又发生了一系列的政变。北周孝闵帝宇文觉不满宇文护专权,与司会李植(十二大将之一李远之子)等人密谋除掉宇文护,不料事泄,宇文觉和李植均被宇文护杀害。宇文护又立宇文泰庶长子宇文毓为帝,是为北周明帝。然而,宇文毓虽然没有了岳父独孤信为后援,却勤奋好学,非常有见识,宇文护担心不利于自己把持朝政,暗中指使人在食物中下毒,毒杀了宇文毓。宇文毓临死前口授遗诏,没有将皇位传给自己年幼的儿子,而是非常聪明地传给了弟弟宇文邕(宇文泰第四子),这其中自然含着特别的期待——希望宇文邕将来有一天能够诛灭宇文护,让大权重新回到宇文泰一脉手中。

宇文邕即位为北周武帝后,鉴于两位哥哥惨死的教训,一直装愚守拙,任凭宇文护专横跋扈。转眼间过去了十二年。公元572年,宇文邕同胞弟宇文直因为被宇文护免职而怀恨在心,力劝兄长除掉宇文邕,三十岁的宇文邕终于下定了决心。三月十八日,宇文护从同州(今陕西大荔)回长安,按例入宫谒见宇文邕。宇文邕假意请宇文护规劝皇太后戒酒,宇文护欣然答应。就在拜见皇太后时,宇文邕亲手用玉珽袭击宇文护的后脑。宇文护没有任何戒备,当即倒地,但没有毙命。宇文邕命宦官何泉立即用刀砍死宇文护,宇文护平时威名太盛,何泉竟然不敢下手。还是埋伏在一旁的宇文直跳了出来,举刀砍死了宇文护。

大权终于重归宇文邕,一直被宇文护死命压制住的杨坚(其时杨忠已死)也长长舒了一口气。不过,在宇文邕最初任命的一批重臣名单中,并没有杨坚的名字。出人意料的是,就在宇文邕夺回大权后第二年,突然决意纳杨坚长女杨丽华(独孤伽罗所生)为太子宇文贇(宇文邕长子,后来的北周宣帝)的正妃。显然,宇文邕是为了巩固自己的集权,想培植新势力来制衡宇文护的残余势力,而杨坚刚好是个合适的人选。杨坚由此成为*中意外的受益者,成为名副其实的皇亲国戚,进入了核心政治集团,再上其妻独孤氏的势力,史称“贵戚之盛,莫与为比”。

不过,此时的杨坚尚未有取北周而代之的野心,因为宇文邕也是个野心勃勃的人物,一心要统一zhongguo。当时北方的突厥强盛,视北齐、北周为南边的两小儿,十分轻视。宇文邕的皇后便是一位突厥公主,虽然他根本不喜欢这位公主,却不敢有丝毫得罪,但心中的不平是可想而知的。

公元577年;宇文邕一举灭掉北齐,统一了北方。意气风发的他顿时不可一世,为了报昔日被突厥轻视之恨,不顾皇后就是突厥公主的事实,出人意料地选择了先出战实力更为强大的突厥。然而,就在北伐突厥的征途上,他染上了重病,出师未捷身先死,最终未能实现其宏图大业。

新一任的皇帝北周宣帝宇文贇年纪还轻,不但胸无大志,而且性情反复无常。他还是太子时,就经常与太子宫尹郑译等人在军中嗜酒淫狎。宇文邕得知后大怒,不仅当众杖责了太子和郑译等人,还罢免了郑译。但宇文贇态度恶劣,不思悔改,很快又将郑译召到身边,戏狎如初。在一次宴会上,开府仪同大将军王轨借着酒劲儿向宇文邕进言:“可爱好老公,但恨后嗣弱。”明确指出宇文贇不是当皇帝的材料,力劝宇文邕改立太子。宇文邕也一度有过废太子之心,只是考虑到其他儿子年纪还小,一时没有成行。

由于望子成龙心切,宇文邕对待宇文贇更加严厉,不但经常当众用鞭子抽打犯错的太子,还派人监视他的一举一动。在这样苛刻险恶环境下长大的宇文贇,心灵上留下了深深的创伤,性情暴戾,冷酷多疑。宇文邕刚死,尸骨未寒,还没有出殡,宇文贇不仅没有任何悲伤的表情,大骂父皇死得太晚,还将父皇后宫的妃嫔淫遍,以此来发泄心中的怨恨。他即位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超拜之前被宇文邕贬谪的东宫故吏郑译为开府仪同大将军、内史中大夫,全面委以朝政,并杀掉了父皇所倚重的近臣如宇文宪、王轨、宇文孝伯、宇文神举等。这些人全是熟悉政事、军务的肱骨之臣,以致后来杨坚登上皇位后曾无比感叹地说:“倘若宇文孝伯还在,我辈哪有今天。”对于宗室诸王,宇文贇也不信任,将他们全部赶出京师到外地任职。杨坚为此私下对大将军宇文庆说:“天元(指宇文贇)寿恐不长,又令诸藩就国,恐怕国家危亡在即。”大概也正是在这个时候,他的野心开始蠢蠢欲动。不过,也正是宇文贇自己为杨坚的篡权铺平了道路。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盛唐130年…杨坚的崛起3

最初,宇文贇对岳父杨坚是信任的。他即位后不久,就立原配杨丽华(杨坚长女)为皇后,并任命岳父杨坚为上柱国、大司马,完全将兵权交给了杨坚。可见在这时,翁婿之间的关系还是不错的。

令人不解的是,宇文贇采取了一系列的手段来铲除异己、巩固权力,但他即位不到一年,就将皇位传给了年仅七岁的儿子宇文阐(原名宇文衍,即北周静帝)。不过,他自己并未就此放弃权力,而是以“天元皇帝”的名义继续执掌政权,既要掌握权力,又不想为政事操劳。从此以后,宇文贇很少上朝,有事通过宦官上奏。以如此奇特的方式来治理国家,直接导致了君臣隔阂,内外离心。

宇文贇当了天元皇帝后,凡事无所顾忌,想出了许多新花样来兴造变革。比如自称为“天”,下令造佛像和天尊像,自己与二像同南面而坐。对于臣下,宇文贇则密令左右严密伺察,小有过失,则处置十分严厉,重则诛杀,轻则杖打。

有这样诡异残暴的皇帝,群臣难免度日如年。生性多疑的宇文贇却愈发猜忌大臣,这其中也包括他的岳父——杨坚。幸亏被皇帝视为心腹的内史上大夫郑译曾经与杨坚同学,多方维护,竭力在皇帝面前为杨坚说好话,才一直平安无事。然而,翁婿之间的猜忌最终还是因为一名叫尉迟炽繁的绝*子而表面化了。

除了立原配杨丽华为天元大皇后外,宇文贇还创新地立了朱满月(北周静帝宇文阐生母)为天大皇后,陈月仪为天中大皇后,元乐尚为为天右大皇后,一共是四位皇后。尉迟炽繁本是蜀国公尉迟迥(祖先为西域人,母为宇文泰姐,妻为北魏金明公主)之孙女,美艳出众,嫁给杞国公宇文亮(宇文泰长兄宇文颢之孙)之子宇文温(封西阳公,宇文贇堂侄)为妻。在一次宗室宴会上,宇文贇见到了堂侄媳妇尉迟炽繁,为其非凡的美貌所吸引,竟然不顾宗室礼仪,威*淫了尉迟炽繁。宇文亮得知儿媳的遭遇后,恨透了宇文贇,又怕宇文贇对自己下手,于是举兵谋反,但因为走漏了风声,很快兵败被杀,儿子宇文温也被诛杀。宇文贇立即明目张胆地召尉迟炽繁入宫,先是封为长贵妃,不久又立为天左大皇后。这样,宇文贇一共有了五位皇后,成为历史上同时册封五女为皇后者第一人。

五位皇后中,娘家实力最强的要数尉迟炽繁和杨丽华。杨丽华是宇文贇原配,被封为天元大皇后,在五位皇后中排在第一,地位最高,但她温柔婉转,性不妒忌,在后宫很得人心,与喜怒无常的宇文贇一直也相安无事。然而,自从尉迟炽繁被立为皇后后,事情开始起了微妙的变化——后宫流言纷起,不断有谣言说杨坚有“不臣之心”,正在准备谋反。

大象二年(580年)五月初一,正好是尉迟炽繁立后二个月,宇文贇突然无事生非地要杀死杨丽华,谁也无法阻止。最终还是杨丽华的母亲独孤伽罗赶到。独孤伽罗的大姐曾嫁北周明帝宇文毓为后,因此在辈份上,独孤伽罗不但是宇文贇的岳母,还是宇文贇的伯母。她以双重身份向宇文贇磕头求情,额头都磕出了血,宇文贇才勉强放过了杨丽华,但却愤怒地威胁说:“终有一日,一定要族灭你们杨家!”并立即派人去召杨坚进宫,事先告诉左右,只要杨坚稍有异常,便立即就地斩杀。不料杨坚进宫后若无其事,宇文贇没有理由下手加害,杨坚才算逃过一劫。

杨丽华事件被视为一个有力的信号——杨坚名高位重,正遭到皇帝的严重猜忌。恐惧不已的杨坚为了自保,不得不想方设法地到地方任职,离开京师以避祸。他竭力巴结内史上大夫郑译。郑译是东宫旧人,与宇文贇一起玩乐长大,一直被皇帝视为心腹。此时,宇文贇打算派兵?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