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重生之大总统 > 第47部分(第1页)

第47部分(第1页)

大刀王五打晕了他们,夺了一把刀子直奔后院的马厩。当时正值中饭时间,五六个头裹红布的小喽啰将刀放在地上,正喝酒吃饭,他们哪里知道,一位武林高手近了。

只见一道黑影一闪而入,此人正是杀气腾腾的大刀王五!

“谁?你是谁?”为首的喽啰放下筷子,喊道,他这个问题是多余的,话还没问完,脑袋就被人一刀砍下,像个球一样在地上滚出五六米远,身体在原地轰然掉地。其他几位喽啰见状,正要去捡地上的刀,可还没看清黑衣人的面目, ;身体像被踢中的沙包,飞撞到土墙上,把一面新墙撞出两个大窟窿,接着,大刀王五如一只刚出牢笼的猛虎,一脚踢在半米厚的土墙上,马厩半边墙壁坍塌。

大刀王五救出了其中的李提摩太和席幕青,一群拳民闻讯赶来,挡住了他们的去路,大刀王五深吸了一口气,示意李提摩太和席慕青他们躲到自己的身后。他狮吼一声,报出了自己的名号:大刀王五!

“早听说大刀王五出刀快如闪电,但我们人多,还有神助,铁布衫护体,怕什么?一起上。”二龙山上牛高马大的三当家赶来,带刀扑了上去。

大刀王五站定,纹丝不动,就在三当家的快到眼前时,一挥手中大刀,只见白光一闪,三当家的瞬间倒地,胸口中刀,肠子都露出半截,鲜血流了一地。接着,大刀王五腾空而起,飞起两脚,朝两个奔上前来的喽啰腰间踢去,速度之快,无人能躲。

又一伙人冲杀过来,大刀王五抹了抹嘴角的血迹,握紧刀子,本来就孤傲冷峻的眼神,显得格外犀利,他横刀冲向人群,如狼入羊群,转眼间,一片哭爹喊亲娘声,前面的小喽啰惊恐地朝后面逃窜,撞倒了同伴就手脚并用,从他们身上爬过去逃命。大刀王五只觉得眼前的空气,全都是红的。经过一场恶战,大刀王五杀出一条血路,带着李提摩太和席幕青下山去了,这是宋骁飞交给他的任务!(未完待续。。)

第八章 康氏变法(一更求订阅支持)

ps: ; ;求订阅,支持正版

朱红灯八十岁的老母,是一位目不识丁的农村老太太,听说洋人已被救,担心儿子的性命,两腿发软,扑通一声跪倒在宋骁飞的面前,抱住他的大腿,声泪俱下求情:“巡抚大人,我儿一时糊涂,求大人饶他一命。我的大儿子已身亡,如果小儿子再有什么三长两短,我这把老骨头,就无人送终了。”

宋骁飞扶起老太太,说:“老夫人莫急,本官这倒有一条明路,就看你儿子走不走了。”

朱红灯看白发苍苍的老母为自己求情,于心不忍,不觉脸上也留下两行清泪,一听宋骁飞说还有明路,赶紧“哐当”扔了手中的刀子,跪在他母亲的身旁,说:“大人恩德,小人没齿难忘。不知有何明路,还请大人明示。”

宋骁飞道:“本官看汝等皆系乡民练习技艺,本意也在保家卫国,与岳迷功、段二瞎子之匪不同。本巡抚将在济南以及各府成立警察保卫局,官绅合办,你们大刀会可以协助乡绅维持地方治安。”

朱红灯问,“警察保卫局是什么?”

宋骁飞心想,这时跟朱红灯解释什么叫警察无异于对牛弹琴,便说:“类似于捕快,但专门负责维持地方治安和处理民众的小纠纷。”

朱红灯本来就没有落草为寇的想法,加上有了用武之地,便和大刀会的二当家刘士端等人商议,最后同意接受宋骁飞的“招安”。为了表示诚意,朱红灯拍着胸脯说:“我将先带领大刀会的兄弟。去取岳迷功、段二瞎子的人头来见大人。”

宋骁飞道:“这些匪盗来无踪去无影,还真令地方官府头疼。有你们帮助甚好,我会派五百官兵协助你们剿匪。”

于是。一场人质危机化解了,朱红灯等人护送宋骁飞下山,到了路口,王士珍、段祺瑞、席慕青、大刀王五等人早在路口迎候,席慕青见到宋骁飞,像一位小女孩,众目睽睽之下,扑到他的怀里哭着说:“我还以为再也见不到你了。”

宋骁飞笑道:“你就对我这么没信心?”

此后一个月,大刀会积极协助官府剿匪。朱红灯和刘士端竟然活捉了岳迷功,剿灭段二瞎子等匪众,山东境内,一时大治。

宋骁飞便抓紧时间整顿吏治,创办巡警,查封了济南所有的烟馆,开办了山东大学堂,在各地建新式学堂,发展煤矿、生丝厂等。他还把詹天佑从北洋水师调出来担任总工程师,跟伍廷芳兴办的中国铁路公司合作,修筑了济南到天津的铁路,仅用七十多天就完成铺轨工程。 ;并颁布了《民法条例》和《商法条例》。

因为得到李鸿章和慈禧太后的大力支持,又能充分利用淮军集团的各种资源,宋骁飞主政的山东面貌大变。人才鼎盛、财赋称饶,成为当时中国后期洋务新政的中心地区之一。加上《申报》、《强国报》等报纸的鼓吹。宋骁飞一时成为了大清国炙手可热的“政治明星”,名气超过了主办洋务多年的湖广总督张之洞。

就在宋骁飞在山东的改革稳步推进时。李鸿章发来加急电报,让宋骁飞马上赶回天津。宋骁飞意识到可能朝中局势又有大变,便连夜从济南坐火车,赶回天津。

第二天,宋骁飞赶去李府面见李鸿章。在客厅的炕上坐定,李鸿章告诉宋骁飞,这次是两个极坏的消息。

宋骁飞道:“请恩师先说最坏的那个消息吧。”

李鸿章说:“昨日早朝,翁同龢上奏皇上,黄河在郑州决口,户部奉旨先行垫拨银四百万两,后又续拨四百万两,若加上其他费用,共耗银九百余万两,查各省购买西洋军械存积甚多,铁甲快船,新式炮台,岁需经费以百万计,故奏请停购外洋军火两年,皇上准奏了。”

“什么?停购外洋军火两年?”虽然这消息在宋骁飞的预料之中,但没想到坏消息来得这么快,当时军舰和火枪洋炮的技术chayexs。。chayexs。更新很快,一旦两年不买军舰和枪炮,后果很严重,宋骁飞问:“这事太后可知?”

李鸿章道:“太后如今关心的是万寿庆典、扩建颐和园,放出话来,谁让她不高兴一阵子,她就要让谁痛苦一辈子,所以翁同龢百方撙节开支,这两项工程不敢停,太后也就自然批准了此议。”

宋骁飞掐指一算,慈禧五十七了,是不是老年痴呆了,这样的建议也批准。他心想,北洋水师虽然控制了东亚海权,一旦发现日本购买军舰就予以击沉,牢牢卡住了日本海军的脖子,迫使日本人无法从外国购买军舰,但日本工业发展很快,一旦技术成熟,是可以把民用商船改造成军舰的。不买洋枪洋炮,自己的新军现在只有一万七千人,和日本的六万陆军相比,还有差距。如果户部不给钱,自己得想办法筹钱!不过长久之计,是搞掉翁同龢,把这样无能无德的蹩脚户部尚书排挤出朝廷,实在不行,就出下下策,让人假冒反清复明的革命党,把他暗杀掉。宋骁飞对李鸿章说:“恩师,北洋水师各军舰的维护费用一年就得五十万两白银左右,如果不加以补给,就等同于一堆废铜烂铁,该如何是好?”

李鸿章说:“老夫手头倒是有一千多万两经费,但拨款销账,都须经过户部,否则就是挪用公款。”

宋骁飞说:“学生到时自己想办法筹钱,万不得已,就从山东省凑补,购买军舰和维护北洋水师的经费万万不能停,否则恩师和我将来都难免成为民族的罪人。”

李鸿章说:“翁同龢此举主要是针对老夫的,到时候老夫也尽力帮你想办法。”

宋骁飞问:“还有一个坏消息呢?”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