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重生之大总统 > 第44部分(第1页)

第44部分(第1页)

宋骁飞说:“这消息在学生的意料之中,毕竟皇上还年轻,还需要他辅政,不算太坏的消息。”

李鸿章摇头叹息说:“翁同龢回朝后,一口气兼任了协办大学士、军机大臣、总理大臣、户部尚书并会办军务,这是老夫万万没有想到的。”

宋骁飞一听,这老翁一下兼任这么多要职,还涉足外交和军务,在朝廷上的地位都快超过李鸿章了,吃惊地问道:“怎么会这样?”

李鸿章说:“老夫也没有想到会是如此,原想他回朝顶多官复原职,没想到醇亲王死后,皇上身边再无可信任之重臣,便把这些要职悉数委任。今后我们办事,恐怕会诸多不便。”

宋骁飞问:“他身兼如此多的要职,太后同意吗?”

李鸿章说:“朝中如此大的动作,太后不可能不知道,肯定是首肯了的。如今国家内忧外患,诸省封疆大吏各自为政,太后也想加强朝廷的威权,仅靠老夫一人,恐力不能逮。”

宋骁飞心想,翁同龢这老贼不死,恐怕朝中局势会更加复杂,北洋水师的经费以后恐怕都得靠自己筹集了。不行,得尽快推动变法,即便不能强国,也要再把翁同龢搞掉。

这时,李鸿章说出的大好消息正中宋骁飞的下怀:“你前些日子上奏朝廷立陈变法的折子,老夫已代呈,皇上看后,龙颜大悦,准备召见你。而且太后也支持此事。老夫已经举荐你为山东巡抚,明日你去宫中面见皇上,然后到颐和园太后处谢恩,即可赴任。”

原来,宋骁飞练兵之余,在和容闳、李提摩太、严复等人充分商议后,给光绪皇帝上了一道全面改革的折子,交给李鸿章过目。折子的内容认为,中国目前的危机主要是吏治败坏,宋骁飞提出了变革吏治的主张:第一、一国犹一身也,京师为元首,各省为肢体,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削弱督抚的权力,强调将军务、关税、考试、币制、邮政、军工、铁路、电报等,合全国之权,收归朝廷。第二、法律为一国之主,王子犯法庶民同罪,加强法制,整饬吏治,裁汰冗员,严禁**贪污现象。第三、主张政令划一,严格限定官吏的权力范围,杜绝官吏欺压民众。第四、在民间设立“议局”,如商务局、农务局等,由朝廷授予一定权力,民在不便时,上下通情,使乡绅或能办事通法律之人,任民公举以入局,调合官民矛盾。

此外,在折子里,宋骁飞还提出了将“惠商”作为“立国”之本,鼓励民间自行设厂开矿,主张对于近代工矿各业、交通运输等,不问官民,只要有地有钱,即可随意开办。在教育上,宋骁飞提出,改革八股文取士,育英才为第一义,建议在每一小乡镇,设初学塾;一州县及户口繁盛之大镇,设一文学塾;一府,设书院,一省,设高博学院,对于新式学校所开设的课程,除开设中国传统的经学知识外,还开设各种新学,诸如文事、武备、天文、地理、算学、格致、化学、农学、商学、工学、万国史学、万国公法,以及各种要学,在今后科举考试中,以此学问为主。

李鸿章看了这折子后,大为赞赏,在折子上加注:“大振乎主权,严限乎官权,渐长乎士权,略予乎民权,则内治日起有功矣”,然后找了时任军机大臣、户部尚书刘坤一等重臣联署此折,上奏光绪皇帝,这些强国的建议条条务实,二十岁的光绪皇帝看后,耳目一新,夜不能寐,恨不得马上召见宋骁飞。

李鸿章还到颐和园求见慈禧太后,历陈变法改革之要义,将此折的内容据实禀告,慈禧太后的思想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保守,不然她不会一直支持李鸿章办洋务,只要没有触及慈禧太后的威权统治,她还是比较乐意支持维新强国的。

慈禧太后听了李鸿章的汇报,尤其对第一条“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削弱督抚的权力”感兴趣。不过她想摸清李鸿章的态度,命李莲英将一位保守大臣弹劾李鸿章的奏章拿给他看,然后说:“这阵子哀家是听到一些风声,朝中大臣对维新态度不一,甚至有人到哀家这来进谗言,说李中堂你都快变成‘新党’了!”

慈禧口中说的“新党”,即是支持维新强国的大臣,因为大都和光绪皇帝走得近,差不多等同于“帝党”,李鸿章看了弹劾他的折子,面不改色,道:“臣主洋务已二十余载,推进缓慢,窃以为变法折子针砭时弊,正中革新之要害。若旧法能富强,中国之强久矣,何待今日?主张变法者即指为新党,臣无可逃,实是新党!”

李鸿章如此力挺宋骁飞,实属罕见,慈禧见李鸿章的话说到这份上,便同意维新,但她依然忧心如果变法改革在全国铺开,未免生乱。李鸿章便举荐宋骁飞为山东巡抚,在一省先展开试点,以观后效。慈禧太后这才点头表示支持:“山东是孔孟之故乡,崇尚儒家甚矣,如山东可变,则全国可变矣。”

宋骁飞听到这好消息,甚为惊喜,看来历史上变法失败,很大程度上是康有为他们急于求成,提的建议又太激进务虚,但宋骁飞对就任山东巡抚一职还有些犹豫,在这内忧外患之时,最好“枪杆子”“笔杆子”两手都要硬,便问李鸿章:“恩师,学生督练直隶新军才半年,如此半途而废,恐怕会影响练兵大计。”

李鸿章道:“这个无妨,老夫从驻守山东的淮军中调出七千人补充直隶即可。你可以把新军带往山东,一来继续督练,二来你首次出任地方大员,方便开展政务。”

宋骁飞一听,赶紧谢过李鸿章。

李鸿章说:“你赶紧回去好好准备,进宫面圣,皇上也饱读泰西变法之书,不要拿半桶水的东西糊弄他,另外,在太后面前谢恩,记得备一件重礼。”

宋骁飞道:“学生明白,这就去准备。”

宋骁飞正准备转身离开,李鸿章叫住了他,说:“你此去山东,刘坤一大人给你chayexs。。chayexs。推荐了一位他的湖南小老乡,叫谭嗣同,他的父亲谭继洵曾任湖北巡抚,跟刘大人是故交。听说谭嗣同自幼从名师,好西学,也曾给刘大人提出过兴学校、开矿藏、修铁路、办工厂等维新主张,他到时会持刘大人的拜帖去拜会你。此次上折,刘大人也有署名,你照顾一下谭嗣同,看是否有合适的位置给他。”

宋骁飞一听,心想这谭嗣同不会就是历史上写“去留肝胆两昆仑”绝命诗的那位维新志士吧,和大刀王五是朋友,听介绍像是他呀,宋骁飞以前读史书,总觉得谭嗣同这样的人物跟康有为算瞎了眼,于是道:“刘大人过去对学生也多有支持,学生一定将谭嗣同委以重用。”

第三章 强国之梦(求收藏、推荐)

一步。

两步。

三步。

宋骁飞的虎头官靴,啪啪踩在养心殿坚硬的玉石路面;跨过蠡斯门;走到第四步;就远远看见一座假山;假山下有一方亭,亭中立了一圆形石桌,四张石凳;光绪皇帝神情严肃地坐中间,身穿开襟白衫的凤仙姑娘,像一位知心姐姐,坐在光绪皇帝身边听他倾诉。

光绪皇帝就住在这养心殿里;这次召见宋骁飞,因为帝师翁同龢的阻挠,变成了非正式见面。

宋骁飞此刻的心思,也不在光绪皇帝身上。宋骁飞远望着凤仙姑娘,眼眶有一点湿润,心跳扑通扑通加速,十五年了,虽然他也知道,她心里还装着同治皇帝,但他对她年轻而青涩的感情,永远停留在了以前短暂的流年里,触摸不到,又忘不了。

宋骁飞抬头看看天,几朵静谧的白云幽幽浮在空中,他努力抑制住眼中就要夺眶而出的热泪,他拼命告诉自己,凤仙姑娘不是欧阳小雪,但没有用,那种初恋的情愫,在心底挥之不去。只是现在,他还只能把这份感情,深埋在心底,埋在一个谁也不知道的角落,只是,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这种初恋的感情,是伴随着自己的心跳而存在的!

宋骁飞甚至觉得,和秋伊,和于小婉,和金贤珠、李敏贞,都没有这种浓烈如火的浓情,她们虽然是自己的妻妾,有的还为他生儿育女,但自己和她们的感情,已经化为了亲情。

宋骁飞不知道为什么,只有见到凤仙姑娘,他的心跳才会如此加速,这是不是就是爱呢?还是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

近了,近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