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重生之大总统 > 第24部分(第1页)

第24部分(第1页)

,把自己说得一文不值,他自尊心受了很大打击,实在忍不住,不顾后果地跳出来攻击李鸿章:中堂大人你这二十年来,今天买军舰,明天买枪炮,花费了朝廷何止百万金!但每遇到洋人滋事,甚至是倭岛小国也退让三分,那还买那么多炮舰作甚,难道只是为了多吃些回扣?我张佩纶虽只是一介书生,手无缚鸡之力,但我愿意去福建督办海防事务;会会法国人的坚船利炮,纵然为国捐躯;也在所不辞!

翁同龢和左宗棠等人一听;觉得让张佩纶去福建搞海防,是打击李鸿章的绝佳机会;如果张佩纶这样的文弱书生都能搞定法国人;那李鸿章真没脸在朝堂上混了;于是纷纷力荐。慈禧太后一听,张佩纶年纪轻轻,敢于为朝廷挑担子,实乃勇气可嘉,于是当即升他为三品卿衔,命他到福州掌管福建船政水师,建功立业。

这次朝议,清流派大胜,连恭亲王也觉得李鸿章过于软弱。当年,李鸿章处境很尴尬,不仅清流派指着他鼻子骂,连洋务派中有些人也对他颇有微词。淮军当中,一些能征善战的将领,如潘鼎新对他一味求和表示不满,李鸿章在朝廷的威望一时间跌落谷底。

以李鸿藻为首的清流派趁机落井下石,以留美学生思想西化、目无君父为由,要求朝廷把留美幼童悉数撤回。李鸿章以这会损害中美关系为由,去跟恭亲王据理力争,但恭亲王还是迫于清流的压力,让容闳将120名幼童带回国,容蓉也跟着容闳回到国内,她给宋骁飞回了一封信,介绍了留美幼童回国的事。

老师曾国藩和自己耗费了无数心血的留美幼童计划夭折,年近花甲的李鸿章精神倍受打击。加之当年他八十岁的老母病逝,他便以回合肥老家为母亲守孝三年为由,辞去了朝廷的一切职务,这也正符合古代官员“丁忧”的传统。他的直隶总督一职由淮军大将、两广总督张树声接任。李鸿章去职后;宋骁飞的三千新军也被调离了越南前线;回兵朝鲜。

李鸿章辞职后,法国和中国的外交谈判正式破裂。孤拔司令率领的九千法军补充好弹药,做了战斗准备。接着,熟读《孙子兵法》的孤拔在越南水淹黑旗军;打得刘永福无立足之地,还把军舰开往台湾的基隆。

清廷又召集全部军机大臣、总理衙门大臣、御前大臣集体开会,议了一次和法国人是战是和,这次连醇亲王都参与了讨论。没了李鸿章参与,这次会议主战的气氛势不可挡。

暴脾气的醇亲王握紧拳头说:“打!”

翁同龢说:“打就打到底!”

左宗棠说:“中国人不能永远屈服于洋人,与其赔款,不如拿赔款当军饷,打!狠狠地打!”

恭亲王还没来得及吭声,慈禧太后就被主战派高昂的情绪感染,豪情万丈:“那就给法国人点颜色瞧瞧,把他们打回泰西去,为先皇(咸丰皇帝)雪耻!”

于是,清廷也积极备战,再派刘铭传为台湾防务大臣,驻守台湾,张佩纶主管福建船政水师,淮军名将潘鼎新领兵两万入越抵抗孤拔;张之洞署理两广总督;带老将冯子材统率的一万五千军做后援;挽起袖子要跟法国人狠狠干一仗。

第十二章 运筹帷幄

宋骁飞听说李鸿章辞职回老家为母丁忧,匆匆赶回国,在合肥置办了花圈、挽联等祭祀用品,赶赴李鸿章的老家吊唁。

在明清两代,合肥并不是安徽的省会城市。老合肥城位于南淝河与东淝河会合之处,典型的江南古城。宋骁飞乘坐马车,走的是坑坑洼洼的土路,一路颠簸。路旁一望无际的水田。从合肥出发,往东北方向足足走了两个时辰,一片灰白的徽式建筑群跃入眼帘,路口立了一两丈高的青石牌楼,写着“磨店”二字,那里便是李鸿章的老家了。

宋骁飞下了马车,走到李府门前。李家门前有一口古井和一个谷场,正门临方塘,清澈的水光倒映出青瓦马头白墙的李家大院,一头老水牛慵懒地将身体埋入水塘中。塘堤上有杨柳数株,隔着水塘,还可见一片稻田,金黄的稻浪在风中翻滚,典型的长江边农村水乡画卷。

宋骁飞知晓李鸿章早年不得志时,家里也靠这些田地过活,算是耕读世家。想不到短短十年间,中国的命运尽在李鸿章的股掌之间,命运真是让人难以琢磨的传奇!

宋骁飞走近,家仆点燃鞭炮“噼里啪啦”迎客。李鸿章腰系白孝带,头戴白孝帽,按照礼节,亲自到门前接迎宋骁飞。李鸿章的脸色发黄,黑眼圈很重,明显是没有休息好,但他的眼角并无泪水,步子稳健,精神还好,并没有宋骁飞此前想象中的颓靡。但走到宋骁飞面前时,被地上的石头碰了一个咧却,宋骁飞赶紧上前扶着李鸿章说:“恩师节哀,保重躬体。”

李鸿章叹了口气说:“人总有那么一天的。母亲已年过八十,算是高寿。”

宋骁飞又劝慰了几句,送上花圈和挽联。接受花圈和挽联的家仆需要写上来客的身份,李鸿章吩咐:“写驻朝鲜总理交涉通商大臣”。

在李家祠堂的祭堂,宋骁飞叩拜完,发现慈禧太后还诰封李母为一品诰命夫人,刘铭传、张树声、盛宣怀等淮军将领都已经送了祭篮和挽联,李府并没有门前冷落的迹象,可见淮军集团的主心骨还是李鸿章,他在老家也肯定是运筹帷幄,掌控天下大事。

祭祀完李母,李鸿章命家仆给宋骁飞安排了一间西厢的客房,留他在乡间多住几日。宋骁飞说:“学生也正有此意,我在越南战场和朝鲜练兵,有许多想法,盼恩师给拿主意。”

李鸿章让宋骁飞先休息,过了两日,才找宋骁飞谈起国事。宋骁飞首先谈起了留美幼童的事,他说:“学生接到容大人千金的来信,说留美幼童除了病逝的,已悉数回国。”

李鸿章说:“老夫也正为此事揪心。办洋务、练强兵,国不可一日无人才。但现在圣母皇太后和恭亲王,已铁了心不再外派留学生。”

宋骁飞说:“既然往国外派留学生不行,恩师不如就在国内办学,请洋教官教课。学生在越南和李维业的法军一战,才发现我们不仅在海军上跟列强有差距,我们所谓新法练的陆军也落后泰西几十年。比如学生在越南发现,法兵分马兵、步兵、炮兵、工程兵,步兵还分为燧发枪兵、掷弹兵、来复枪兵,各自训练有素,分工配合,战斗力是淮军的好几倍。我军和黑旗军上次在河内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但歼灭400法军,自身也伤亡过千人,教训深刻。学生想奏请朝廷,从朝鲜淮军当中挑选精干者,仿照德国新式陆军方法训练,但需要chayexs。。chayexs。更新武器和装备,这需要花费巨额军饷。”

李鸿章点头支持,对宋骁飞说你这想法挺好,可以先在朝鲜试试,至于购置新式陆军装备和武器的经费,可以去找张树声寻求支持,他现在是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

宋骁飞说:“恩师亦可开设北洋武备学堂,练就新式陆军。”

李鸿章说:“北洋武备学堂这个想法好,等三年后老夫丁忧结束回朝堂,可以奏请朝廷。”

宋骁飞笑道:“学生想朝廷不会让恩师在家丁忧三年的。张佩纶不知天高地厚,请命督办南洋水师,我看左宗棠辛苦创办的马尾船厂,还有福建船政水师都会毁于一旦。到时候朝廷肯定请恩师出山和谈,希望恩师到时候转变立场,积极主战。”

李鸿章说:“老夫也是这样想的,谋划之始,断不可轻言以战,而挫败之后,断不可轻于言和,朝中的那些清流,要是能明白这个道理,中国何曾会到今日处处被动挨打的局面。”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