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重生之大总统 > 第21部分(第1页)

第21部分(第1页)

宋骁飞一看,竟然是丁汝昌,他从朝鲜回国后就被李鸿章调到北洋水师差用,他这次带了闵妃的特使金允植前来相助。老朋友相见,寒暄了一阵,三人便一起上了“日新”号炮舰,吴长庆和张謇等人上了“威远”号。

军舰需要先到烟台港口去加煤,所以尽管当时狂风夹着大雨,四艘船还是按时出发了。去烟台的路上,宋骁飞跟金允植详细了解了朝鲜当时的内政,搞清了朝鲜有两大政治势力:“事大党”效忠宗主国中国,“开化党”亲近日本。

在战场上,快一分钟就多一分胜算,日本又离汉城比较近,四艘船在烟台加完煤之后,加大火力,冒着黑烟,不舍昼夜地往汉江疾驶。

过了五天四夜的狂奔,船到了汉江边,当时天已经黑透了,无边的天空下了大雨,汉江上风高浪急,军舰剧烈摇晃,士兵虽然披了雨衣,但是太薄,一个翻头大浪打来,人就像落汤鸡了,有的淮兵脚跟没站稳,船体一晃身子就滚到船舷,宋骁飞也是抓紧了船上的铁环,才没有被晃倒。

吴长庆原本命令哪艘船先到江边就马上登陆,直奔景福宫,“威远”号、“泰安”号、“镇东”号先后到了,却没有登陆。吴长庆心里有一些疑虑,不知道日本人有没有先到汉城,万一日本人先到了,在岸上设下埋伏,清军就自投罗网了。

黄仕林和王得功见吴大帅的船都没动静,也不愿去冒那险。宋骁飞朝他们俩人大喊:“登陆宜早不宜迟,一旦日本人到了,占领了景福宫,制服了大院君,就没我们什么事了。你们前营和后营要是不敢上去,我带中营的兄弟们先上了。”

黄仕林摇摇头说:“你想逞英雄你就先登陆吧,我可不会拿兄弟们的性命开玩笑。”

王得功也退缩,随声附和:“你要去送死,你就去吧。就算是头功,也要有命享才行呀。”

宋骁飞心急如焚,等风浪小了一些,即刻命令士兵们跟他登陆。考虑到这次登陆风险确实比较大,吴长庆的意思,是让淮军自愿选择上不上岸。让宋骁飞尴尬的是,捻军平定后,淮军近十年靠着李鸿章这棵大树,粮饷充足,有点偏于安逸,血性已经和当年李鸿章创建时期不可同日而语,加上对宋骁飞这个“空降”管带没有信心,“日新”号约五百名淮军中,只有丁汝昌和二十多个兵表示可以跟着上岸瞧一瞧。

正当宋骁飞拿出m1847式转轮手枪,准备带这二十几人下船时,张謇乘着小船过来解了他的围,张謇表示自己愿跟着宋骁飞前去攻打景福宫,金允植也要求一起去朝鲜王宫。

张謇一个文弱书生都愿意去冒险,加上他是吴长庆身边的“红人”,“日新”号战舰上的淮军先后有两百余人,跟着中营管带宋骁飞迅速登陆,从汉城正南的崇礼门入城了。

后来的事实证明,宋骁飞果断登陆是正确的,他们要是再晚一个时辰,日本的军队就到景福宫了。

第六章 智擒大院君

大清国是朝鲜的宗主国,宋骁飞带着两百多名全副武装的淮军,从崇礼门入汉城,朝鲜守军听说他们是来打日本人的,没有阻拦。

宋骁飞问守城的朝鲜军士,日军有没有进城,得到的答复是“没有”,而且城内的“乱兵”基本已被大院君给平定了,他绷紧的神经才放松了一些,马上派人回汉江通知吴长庆的部队登陆。

朝鲜王宫的景福宫在汉城北部,依山而建,绵延的山脉像一卧倒的巨人,给不大的景福宫增添了气势。淮军开到离景福宫十里的山脚时,宋骁飞突然勒住了战马,命令部队原地驻扎。

金允植问:“将军为何停止不前,难道怕大院君了?大清国要是不制止,他就会废掉高宗,立庶长子李载宪为朝鲜国王。”

宋骁飞说:“我听闻大院君是忠于我大清国的,我们带着几百淮军入王宫,反而会引起他的怀疑。不如带少量人马,前去诱擒他。”

张謇点点头,表示同意,他说:“我们此行的目的,主要是防止日本人干涉,去多了人的确容易弄巧成拙。”

宋骁飞的想法,不仅是来阻止日本人的,他要下一般很大的棋,把朝鲜收入囊中,作为自己一枚举重若轻的棋子,虽然这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冒极大的风险,但总要迈出第一步,他回头对淮军说:“我将带二十个兄弟,去见大院君,哪位兄弟不怕死的,出列!”

张謇猜到了宋骁飞的意图,道:“事后我将奏明大帅论功,最少赏银五十两。”

在清朝;士兵的地位连农民都不如,大多数士兵当兵都是生活所迫,老家一般都有老婆和孩子要养,五十两白银当时是一个普通淮兵数年的军饷,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一位背着洋枪的中等个头的淮军站了出来,道:“我去!”

宋骁飞听他的口音,不像安徽人,便说:“报上名来,哪里人?”

那淮军道:“陈昱!湖南人。”

宋骁飞问:“家里可还有兄弟?”

陈昱说:“我是长子,还有一个弟弟。”

宋骁飞说:“好,出列!家里有兄弟姐妹者优先出列,其余人等,驻守营地,等我响枪的信号,你们就火速赶去景福宫北门。”

在景福宫的勤政殿,须发银白的大院君李昰应和庶长子李载宪坐立不安。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