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透视布什:全面了解美国政治 > 第3部分(第1页)

第3部分(第1页)

,他和许多美国民众一样,刚开始的时候对布什的随便觉得有点“异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9·11”事件发生之后,对他的尊敬感却油然而生。对此,《华盛顿邮报》的一位专栏作家评价道,“乔治·W.布什能够对几乎每个人都有吸引力的诀窍是,他熟练掌握了非常古老的政治艺术,这就是:他能够使人们,使所有不同的人,喜欢他”。  

人才吸铁石

被称做是“当代的马基雅维利”的克里思·马修斯有一套很有意思的理论:你要求别人给你的帮助越多,你拥有的支持者就越多,聪明的政治家总是会努力让自己的事业成为他人的希望所在。布什就是一个深谙此道的人。  早在得克萨斯,布什就给自己定下了一个调子:组织有建设性的政府。他一直在努力创造一种气氛,让大家觉得无拘无束,自由发表各自的想法和意见,特别是他们真实的意见。布什想让下属知道,他能倾听他们的建议,尤其是那些经过充分调查和认真思考之后的建议,他不希望下属只说他爱听的。无论是在讨论政策、人事任命还是法律咨询时,布什都会经常停下来,在房间里来回穿梭,问不同的人他们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么想。在做决定之前,他会认真了解这个问题的背景,阅读有关文件,查找额外的信息,这得益于历史专业所给他的熏陶。  作为哈佛商学院的毕业生,布什很讲求效率,不喜欢冗长的会议和罗里罗嗦的汇报,在听汇报前一般都先读简报,然后让汇报者合上笔记本,用他们自己的话告诉他什么问题重要,他们有什么建议,为什么这么建议。布什最喜欢下属能直截了当、言简意赅地提出问题,表达他们的看法。此外,布什还经常打电话问下属的意见,做私下的交流。他还常常找来其他当事人直接对话,了解汇报之外的细节,表现出一种特别的精明。  布什的这种风格也带到了白宫。与克林顿总统有所不同的是,小布什对总统职位有着明确的看法,善于授权他人,并且用人不疑。布什有一种很简洁的想法:领导者的任务就是寻找那些精明而又忠诚的人,制定议程,定下调子,然后让其他人去发挥。还是在他当州长时,就有媒体称,布什州长任命的人,不论男女,个个聪明过人,堪当重任,他选人就像是管理企业一样。而且十分难得的是,当有人抱怨布什的下属时,他总会站出来承受批评。  正因为如此,布什的一些下属常常在他困难的时候挺身而出,为他承担责任,这一点在“情报门”事件中表现得尤为充分。  也正是因为这样,布什的属下都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而受到信任的感觉则使他们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能量,从而提高处理问题、独当一面的能力。这也正是布什身边汇集着众多能人的缘故,有些本来就强的人得以释放了能量,有些稍欠火候的人则在信任的目光中迅速成长了起来。而布什则落得清闲,打下框架和原则,在此基础上运作并做出决定,然后把具体的事情交给大家去办。这也使得他成为当今大国领导人中不多见的有诸多个人空间和可支配时间的人之一。他关注的是森林,而不是树木。  布什在用人方面的另一高人之处,是经常能够化敌为友。布什与绰号“恶煞”的民主党副州长鲍伯·布洛克不寻常的关系最能说明问题。在出任州长后,布什的第一件事就是拜访布洛克,而且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认真而耐心地听,而布洛克在独白中不仅对“倾听者”多了一份好感,也使布什加深了对他的了解。没过多久,布洛克就发现布什不仅有能力解决问题,而且不怕压力,即便压力来自对布什当选出过力的人,布什也会坚持原则,并且从不食言。布洛克后来告诉别人,布什最初赢得他的尊敬正是从这些交往开始的。  在与得克萨斯州众议院议长、民主党人彼德·兰纳相处时,布什则表现出能够接纳异见的雅量。尽管他们在重要问题上经常意见不一,但他们都能够尊重对方的不同意见,并逐渐成为了朋友。不仅如此,布什还非常注意与议会中的实力派和年轻人接触,他有时会不打招呼就去他们的办公室,并邀请他们吃早饭、午饭或者晚饭。就这样,在议员们共度的时光中,布什交下了许多朋友,增加了支持者,也熟悉了议会的运作。民主党党员、参议院委员会主席雨果·伯朗格后来对布什说,他和布什待在一起的时间比任何一个民主党州长都要多。  

强势州长  强势总统

在布什到任之前,得克萨斯州长办公室经常被人贴上“软弱”的标签,但他却不同意这么说,他相信,一个强者可以带来巨大的差别,并立志要改变人们对州长职位的认识。根据宪法,州长办公室的作用是有限的,但布什却有能力把权力最大化。在他看来,州长可以签署或者否决每一项立法,可以任命数以千计的官员,可以召开特别会议并制定会议议程。此外,州长还拥有传播信息的力量,他可以和公众交流,阐述自己的想法、意见、议程,可以为全州和立法过程定下基调。由于他很快团结起了周围的人,并且与议会、媒体、公众形成了良好的关系,布什不久便成为了得克萨斯州历史上并不多见的强势州长。进入白宫以后,布什一直在塑造适合他自己的、适合他的政治班子的、受人尊重的白宫生活方式和权力分享模式。还是在2000年总统竞选时,布什就曾多次强调他将“重塑白宫的荣誉和尊严”。他一方面减少了克林顿时期的各种盛大华丽的宴会,并且几乎不邀请美国娱乐界或演艺圈的人士参加;另一方面,他有尽可能多地创造军界、工商界和政界所欢迎的“机会”,在反恐之余把美国人的敛财之手更理直气壮地伸向世界各地,尽管他由此而成为了迄今为止最能花钱的美国总统在布什上台之初,国库里还有克林顿政府给他留下的1270亿美元的财政盈余,可是布什在三年之内就把它们挥霍一空,而且还增加了3740亿美元的财政赤字,创造了美国历史上财政赤字之最。  但却深得各界欢心,这种欢心也反过来巩固了布什的权力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布什非常善于和热衷于寻求资助,无论是在中期选举之前,还是在总统选举之前,他都能够争取到令对手眼红而又望洋兴叹的巨额资助。这不仅是因为他与工商界有着极深的渊源,更是由于双方的共生关系。在工商界大亨的眼中,布什的众多政策都是可爱而令人心动的,而布什诚恳地求助更令人难以拒绝。根据政坛的权力法则,人们很愿意把兴衰与那些求助于他们从而使他们感到重要的人联系在一起,而且投入得越多,就会越坚定地支持他,用马基雅维利的话说,伟大的事业就像伟大的战争,只要做出牺牲,就需要进一步做出牺牲。  当然了,更重要的支持还是来自民众。尽管有为数不少的人对布什有不满甚至厌烦情绪,但坚决支持和信任他的人也不在少数,其比例和持续时间之久在美国历史上并不多见。  

布什的传媒秀

就像里根得益于以迈克·迪弗为首的高水平的媒体操纵机器一样,布什的脱颖而出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卡尔·罗夫的精心操作。尽管布什总统对大家把后者形容为他的“大脑”颇感难受,但他不得不承认,每一项政策,每一次政治“演出”,都要经过罗夫的检查或预定。  从某种程度上说,罗夫把总统职位改造成了一个礼仪性、象征性的而又极具威力的职务,他不仅关注总统的形象,也关注总统业绩的积极展示。尽管布什的班子成员(如切尼、拉姆斯菲尔德等)经常成为媒体炮轰的对象,但布什却始终置身于与媒体的冲突之外,看上去就像一个慈父,在欣赏着孩子们的“演出”。  在罗夫的授意下,布什有针对性地展开了自我包装工作。在“9·11”之后,他在硝烟未尽时跑去纽约现场凭吊死难者并安慰受害者家属;为了避免“文明的冲突”,他特意走访了华盛顿的###中心,表示“无论从哪个方面,我们都没有把这看成是一场宗教战争……###人民崇尚和平,穆斯林信仰是和平的信仰……在美国,有数百万的人信奉穆斯林,他们和我一样,也热爱我们的国家,在向国旗致敬的时候,他们和我一样坚定不移”;为了帮助共和党扩大在国会和州政府的优势,他“飞翔”于全国各地,为共和党的候选人助威、拉票,俨然共和党“教父”的姿态;为了不厚此薄彼,他不仅经常请主流媒体的记者来白宫做客,还于2003年10月13日特别接受了五家地方媒体的专访,使这些平时难有机会报道白宫事务的地方媒体受宠若惊;为了不使民众产生恐慌情绪,在美国发生首例疯牛病后,他照吃牛肉不误;为了表现出保守的一面,他坚决反对同性婚姻;为了振奋美军士气,他出人意料地飞往伊拉克劳军,而在他离开不久,美军就抓获了萨达姆,看上去就像是他带给美军好运……就这样,布什不仅得到了美国公众的大力支持,还赢得了媒体的好感和敬畏,即便是他说了错话,做了傻事,报道出来的结果也显得十分亲切,就像他吃饼干噎了之后,媒体很快便把他母亲的忠告搬了出来,人情味十足,而公众则喜孜孜地注视着这个不平凡者的平凡表现,心理距离进一步拉近了。  不仅布什在积极地“表演”着,他手下的人也都热情地与媒体周旋着。像布什一样,国防部长唐纳德·拉姆斯菲尔德和美国负责伊拉克战后重建事务的最高文职行政长官保罗·布雷默都与地方媒体有过亲密接触;拉姆斯菲尔德和他的助手、鹰派思想家沃尔福威茨则常常在政策出台前撰写“气球”性的文章试探民众和国外的反应,为政策进行理论铺垫;副总统切尼负责与电台、电视台联络,一直定期出现在电台的谈话节目中,并常常在星期日电视节目中露面;国家安全顾问赖斯则主要为布什的国家安全政策进行辩护;国务卿鲍威尔扮演的是较温和的鸽派角色,在鹰派过激时做出些纠偏式的举动,让舆论保持一种微妙的平衡,属于“春天”派;白宫官方网站通过不定期的“向白宫提问”的公开聊天节目拉近普通民众与国家领导人的心理距离;而更多的新闻官员则以足够的笑脸来应付随着政治“天气”的变化变得咄咄逼人的媒体,从全部播出新闻的有线电视网、各种杂志、周末闲聊节目到1200多个广播电台都需要应付,很显然,白宫需要大量的地毯式的电视报道,将摄像机集中在领袖为保护国家安全、弘扬美国精神、振兴国家经济而孜孜不倦的场面上。  就这样,在白宫上下的努力下,布什的任职表现使人们产生了这样的感觉:在他的监护下国泰民安,美国有能力打败一切敌人,有能力复苏经济,有能力让世界上更多的地方实现民主、拥有自由,尽管这在很大程度上都是通过精心策划的媒介策略创造出的“公关产品”。事实上,总统及其幕僚们每一天都在煞费苦心地制造有利新闻,消除负面新闻,以通过新闻媒体的宣传确立他们满意的形象。  作为有现代意识和经济头脑的领导人,布什鼓励并支持白宫的高层官员和媒体、公关人员花费大量时间与新闻界交谈,商议新闻策略,回顾他们最近在某个新闻上所做的努力。如果布什要会见记者,或发布消息,哪怕只有短短几分钟时间,卡尔·罗夫们都会预先推敲好措辞、帮助布什排练好对这个或那个问题的回答,以防他不按讲稿讲话,授新闻界以口实。在萨达姆被捕后,尽管布什心情非常愉快,但他的谋士和助手们还是劝说他保持谨慎的乐观态度,以使他说的每句话都有的放矢,严谨、周到。  值得一提的是,学过MBA的布什不仅有着惊人的危机管理能力,也有着转嫁危机的手腕。当布什政府面临着较大的挑战时,转移公众的注意力就成了当务之急。当国内经济不景气时,就大谈特谈反恐任务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全面展开“倒萨”的心理和舆论攻势;当失业率居高不下且面对民主党的狂轰滥炸时,布什政府就上下一气、各有分寸地把人民币当做替罪羊,尽管他们很清楚中国的政策与美国的就业没有必然的联系,只是到了公布可喜的经济数据后才减缓了对中国的压力;当政府高官陷入公司丑闻时,布什总统就拿“邪恶轴心国”和国际恐怖主义说事;当大家关心大事时,白宫就在一些小的法规和事件上大做文章,使民众对总统的亲民姿态产生好感,从而避开传媒不利报道的侵扰。就这样,布什在助手们的积极运作下包装着自己,包装着总统席位,包装着美国政策,也包装着美国形象。但无论怎样包装,他都无法让所有人都站在他和美国的一边,只要他的政策中还有不利于其他人群和其他国家的因素存在,就会有人恨他,有人抱怨他。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恨也布什  爱也布什

在美国,喜欢和信任布什的人数居高不下,而反感他的人也不在少数,在世界范围,不满意布什的人就更多了。在阿拉伯世界、在欧洲、在世界的许多地方,布什的牛仔作风,他的单边主义作风都引起了极大的非议。  像里根一样,布什也是来自美国的西部地区。广袤的沙漠,疾驰的骏马,铸就了刚健粗犷、勇于冒险的西部牛仔文化,这样的文化在布什的身上刻下了深深的烙印。作为坚定的理想主义者,布什富有冒险精神,个性强硬,崇尚武力,这种性格作为个人倒无可厚非,但作为一个超级大国的领导人,却不能不让人担忧。一位传记作者评价说,布什身上具有总统的特质,他不会轻易做出决定,可是一旦做出决定,就决不会瞻前顾后,他会毫不犹豫地以小博大。更令人不安的是,布什身上有着浓郁的宗教气息,自信对全世界肩负着神圣的使命,布什不仅把美国比做“民主的灯塔”,还极力在阿拉伯世界和世界其他地方推行美国式的民主,这也使他在那些地区成了不受欢迎的人。  对于布什政府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包括美国人在内的许多人都觉得难以理解。《国际先驱论坛报》的一篇文章批评说,布什政府完全像个乳臭未干的孩子……那些十几岁的孩子总是犯错误,因为他们想用一种极其简单的方式来解决复杂问题,他们的思维里只包含着一些非常孩子气的时间观,缺乏对别人的认同,并且疯狂自恋,以及只能说服自己的荒谬逻辑和道德观。  另外一些人则从心理上找寻布什的“病态”根源。日前,美国马里兰大学等心理研究机构的四名心理学家发表研究报告称,布什总统患有偏执性神经病,持有一种黑白分明的道德观及不能容忍模棱两可的心态,这种对模棱两可无法容忍的心理会导致其拉帮结派,对事物的看法先入为主而得出不成熟的结论,并且喜欢按照简单化的陈腐老套的方式办事。其中一名心理学家格拉塞尔说,布什政府因为相信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而忽视与其立场相反的情报,就是出于这种封闭和偏执的心理状态。据称,布什的这种偏执心理还将成为一本心理教科书中的一个案例。  在一些媒体和博客网站抓住“布什的谎言”不放之际,一个网络竞赛还直接拿布什开涮,这个名为“30秒布什”的竞赛专门向社会征集讽刺布什的幽默短片,而在短短数月之内,该网站就得到了200万人的注册,并征集到了1512部讽刺影片。在一则发人深?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