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李世民私密生活全记录 > 第54部分(第1页)

第54部分(第1页)

“到了长安后,唐朝天子对我很好,我三说两说,天子答应嫁公主于赞普,眼看公主就要到手了,哪知吐谷浑国王也到了长安,天子又不许咱们公主了,我怀疑吐谷浑王在中间挑拨离间。”

松赞干布听了大怒,拔刀在手说:“吐谷浑王敢坏我赞普的好事,先灭了他再说!”

说干就干,松赞干布当即联合羊同等国,组成联军攻打吐谷浑。联军来势汹猛,吐谷浑支撑不住,逃到青海湖北岸,以避其锋芒。松赞干布抢了吐谷浑许多人畜,意犹未尽,接着又攻破了党项、白兰羌等部,而后勒兵二十万,入冠松州。

在大兵压境的同时,松赞干布命使者拿着一副纯金铠甲,去长安索婚。松赞干布还放出话说:

“若公主不来,我还要领兵深入,不娶到公主誓不罢休。”

太宗不吃这一套,当即逐回其使者,且派侯君集为当弥道行军大总管、左领军大将军执矢思力为白道行军大总管,率五万精骑以击吐蕃。唐军来到松州后,侯君集马不停蹄,安排夜袭吐蕃营。唐数万骑兵突然一阵猛冲,松赞干布措手不及,被打得大败,死伤数千人。

松赞干布稍稍退却,还不死心,又交战了几次,均被勇猛善战的侯君集打败。眼看没有什么便宜占,吐蕃的大臣们请求回国,甚至以自杀相威胁,没奈何,松赞干布乃引兵回国。

回国后,求婚心切的松赞干布遣使入唐谢罪,并一再请婚。太宗见其心诚,乃应允了下来。

松赞干布见太宗许婚,大喜过望,于是准备黄金五千两,珍宝数百件等丰厚的聘礼,由最得力的宰相禄东赞为特使,前去长安迎婚。贞观十四年(640年)禄东赞一行人来到长安。入朝拜见后,太宗见吐蕃人脸上涂着赭色,模样不中看,想测其智力如何,于是叫人拿来一个有九曲孔道的明珠和一根极细极细的丝线,对禄东赞说:

“若能将丝线穿过九曲明珠,朕会嫁给汝主一个最聪明的公主。”禄东赞听了很高兴,忙接过丝线、明珠,小心翼翼穿将起来,但左穿右穿却根本穿不过去,一是丝线太细太软,再一个明珠上的孔道太小,九曲回肠,根本难以穿过。这禄东赞不愧为有识之辈,灵机一动,叫人到殿外捉了只蚂蚁,将丝线系在蚂蚁的腰上,而孔道的另一出口涂上蜂蜜,蚂蚁闻着蜂蜜的甜香,很快就爬到对面去了,丝线也自然被带了过去。

太宗见宰相尚且如此聪明,那国王也呆笨不到哪里去,决定从宗室中挑一个最漂亮最聪慧的女儿嫁于吐蕃。

太宗又问了禄东赞一些问题,见其礼仪周全,对答如流,心下极为欣赏,说道:

“禄爱卿啊,朕封你为右卫大将军,并把朕的亲戚郎琊公主的外孙女段氏许配于你,你可满意?”

禄东赞忙伏地叩头,说道:“谢陛下封臣为大将军,但将段氏许配于臣的事就算了。臣国内原自有妇,父母所聘,不可弃之。且赞普未得谒公主,陪臣安敢先娶?”

太宗见他如此说话,更加爱重,坚持将段氏许配于他。禄东赞见无法推辞,只好应承下来。

嫁一公主与吐蕃赞普一事已经敲定,但吐蕃地高路远,万里迢迢,太宗不会舍得让自己的亲女儿去的。他给宗室女排了排队,决定将江夏王李道宗的女儿雪雁由郡王改封为公主,以嫁吐蕃。雪雁姑娘聪颖过人,爱好诗书,而且是一名虔诚的佛教徒,在宗室女中具有很高的威信,只是婚事一拖再拖,二十四岁了尚未嫁人。听说皇上要她以公主的身份与土蕃和亲,善于顾全大局的雪雁二话没说,即承旨答应下来。

雪雁虽然是宗室女,但封文成公主后,对外宣称是太宗的亲女。太宗也比较心疼她远嫁吐蕃,此一去不知何时回来,太宗特地留她过了新年,中间这两个多月时间里,太宗亲自过问文成公主的随从人员和陪嫁物品,除了公主必不可少的奶妈侍女外,随行的人员还包括一支乐队,一批文士、农技人员和工匠、厨役。陪嫁物品更是琳琅满目,包罗万象,有常用的金银器皿、珠宝饰物、绢帛绸缎,有历史、文学、历法、医药等书籍,还有各类草木蔬菜种子以及幼苗,此外还有纸、笔、酒、碾磨、茶叶等生活、学习用品。文成公主从小信佛,太宗皇帝又特令专门备一辆香车,装一尊释迦牟尼的佛像,让文成公主带上。

一切准备就绪,禄东赞也等得心焦了,入朝晋见,要求尽快起程。太宗答应下来,命三日后起程,同时诏江夏王李道宗持节护送文成公主到吐蕃。

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十五一大早,送亲的队伍就在皇宫排成长长的一列,王公贵族、朝中大臣都赶来相送。文成公主在后宫遍辞嫔妃后,又来到两仪殿拜辞太宗。身着盛装的文成公主在御阶前叩下头去,泪流不止,哽咽着对太宗说:

“女儿今日远离长安,不能常侍膝前,望父皇善自珍摄,则儿臣虽远行万里,亦如长奉尊前。”

太宗亦觉伤感,点了点头说:“吐蕃为化外之地,无文字、历法,国人重鬼右巫、接手饮酒,以毡为盘。吾儿去后,要善待赞普,以自己的智慧影响吐蕃,改变吐蕃,巩固我大唐与吐蕃的甥舅之谊。做得好了,你亦是吐蕃之国母,当受万代之景仰。”

文成公主从小涉猎史书,明白其中的道理,再一次叩头说道:“此去吐蕃,儿臣定不辜负父皇殷殷期望,定播我大唐之德威,望父皇常遣使臣入吐蕃,释儿乡思。”

“这个自然,我大唐是永远不会忘记嫁出去的女儿的。”太宗说着,走下御座,亲送文成公主至朱雀门外。

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响起,紫宸殿的钟声“dangdang——”敲响,在悠扬的乐声里,送亲队伍缓缓起行,离开了皇宫,离开了长安城。在长安西镐水桥边,车驾止住步伐,文成公主走下金车玉辇,与送行的王亲贵戚挥手告别。公主含着眼泪,望了一眼长安城,望了一眼镐水堤旁即将抽芽的垂柳,望了一眼一望无际、这片最让人熟悉的乡土,她擦干眼泪,毅然回头上了车轿。送亲的人员也各自上了车马,车队宛如一条长龙,沿着渭水旁的官道向西进发……

送亲队伍晓行夜宿,沿途经过了凤翔、秦州、鄯州等地,越过无数座崇山峻岭,一路风霜来到了吐谷浑的日月山。吐谷浑首领河源郡王诺曷钵和妻子大唐弘化公主提前赶到行馆,为文成公主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并留送亲队伍在吐谷浑休息了半个月。文成公主没事就和弘化公主在行馆内长叙别情,谈故乡长安的风土人情,谈未来的生活。青海湖畔旖旎的风光和弘化公主的热情,让文成公主的心情渐渐开朗起来,旅途的劳顿也为之消失。

时序已进入四月,气候温和,春暖花开,休整后的送亲队伍告别好客的吐谷浑人,继续向高原进发。又经过艰苦的跋涉,送亲队伍来到水草丰盛,风景秀美的黄河源头。前面不远处是柏海,有数队吐蕃轻骑已赶来迎接了。在前面领路的禄东赞拍马过来,俯身向金车里的文成公主奏道:

“赞普已率部出唐古拉山口,在前面柏海扎下营寨,迎候公主。”文成公主颔首表示知道了,车队继续前进,但公主的心却变得不平静起来。此处到底不是中原,满眼看不到一处村庄,一间房屋,蓝天接大漠,远处是白雪皑皑的雪山,风雨雷电,气候不定。寞落萧条倒也罢了,但不知夫君赞普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人,是否如禄东赞所说的那样文韬武略,仪表堂堂……

文成公主正在思想间,但见前方一队人马打着旗幡,飞奔而来,人报:“吐蕃王驾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