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活着就为改变世界:史蒂夫·乔布斯传 > 第4部分(第1页)

第4部分(第1页)

沃兹凭借以前的设计经验,准备用非常少的电脑芯片来完成“突破”的设计。史蒂夫把这件事告诉了奥尔康,奥尔康对这个想法大为赞赏,史蒂夫要求了1 000美元的设计奖金,奥尔康对史蒂夫说:“如果这个游戏你用少于50个芯片就能做好,我就给你1 000美元的奖金。”但史蒂夫回来对沃兹说,阿塔里公司只给了600美元,而这600美元他也只是给了沃兹一半。也就是说,沃兹作完“突破”的设计后只赚取了300美元,而史蒂夫却得到了700美元。

后来,奥尔康发现了“突破”设计中的一个问题。他说:“我们对这项设计一无所知,而且由于史蒂夫也不懂这项设计,他又不想让我们知道不是他设计的,因此,在‘突破’最终投放市场之前,我们不得不重新进行了设计。”

沃兹直到一年后才知道这件事的来龙去脉,这件事也让他和史蒂夫之间产生了难以消除的阴影。那是在一次乘飞机旅行中,沃兹发现奥尔康也在飞机上,就过去和他谈话。那时设计完“突破”已经很长时间了,沃兹当时认为,他可以承认“突破”游戏的电路是他用很少的芯片设计的了。在那次谈话中,奥尔康顺便提到他给了史蒂夫1 000美元作为完成这项设计的奖金。沃兹当时就感到他的朋友和伙伴史蒂夫欺骗了他。其中有一种说法是,沃兹得知这件事后,难过得哭了。

据史蒂夫和沃兹多年的好朋友亚历克斯?菲尔丁说,当史蒂夫读到威廉?西蒙(也是本书的合著者)创作的故事《甜苹果?酸苹果?》时,他非常气愤,就打电话向沃兹解释说:“我根本就记不清那件事了。”史蒂夫一直坚持说“记不清那件事了”或是“那件事没发生过”。

史蒂夫从阿塔里公司得到的这笔钱—先不论是多少,确实给他带来了好运,他用这笔钱买下了位于俄勒冈州的一个称为“All…One”的农场,这个农场也是他在里德学院的同学居住过的地方。史蒂夫对于向美国北部发展有着极大的热情。他一直投身于电子工业,追逐着自己的梦想。最终他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他付出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他凭着自己对电子元器件价格的敏感—这得益于他在海尔蒂克做过工,销售过“蓝匣子”,以及他父亲重新创业、从事汽车销售的经历,加上沃兹那种神奇般的天赋,他们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他们之间的合作甚至在制作“蓝匣子”之前就已经开始了,他们好像还能设计出来别的东西,然后拿出来卖,但那又是什么呢?

在1975年1月,有一篇名为《大众电子学》的文章发表了,这篇文章介绍了一台阿尔泰(Altair)计算机的详细情况,这标志着人们一直争论的“个人”计算机诞生了。计算机在使用二进制编码以前,人们要采用费时的手工编码,并且需要经过多道操作转换程序,才能把信息输入计算机存储器,而这台计算机的发明预示着二进制的编码方式已获得了很大的突破,它为计算机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当地一位富有远见的教师鲍伯?阿尔布瑞契特和他的搭档一致认为,应该号召成立一个电子俱乐部。门洛帕克是阿尔布瑞契特领导的“自由大学”运动的活动中心,该运动由《全球概览》(Whole Earth Catalogue)杂志社主导发起。就这样在一群拥有共同目标的热心人的发动下,一些计算机发烧友成立了家酿计算机俱乐部(Homebrew puter Club),在俱乐部里他们可以一起分享研究成果、交流信息。俱乐部成立后,成员从最初的30人迅速扩大到100多人。

在1975年年初,由于诞生了很多个人计算机,史蒂夫?乔布斯已经开始考虑他和沃兹如何在这个新的领域获得商业利润。他必须要找到一个突破口,而他能发现这个巨大的商业前景完全得益于一个偶然的机遇。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2 公司诞生(1)

那时我明白了电子商业经营的一个真谛:你不能根据一个人的年龄和外表评判他的商业能力,最优秀的工程师是不拘一格的。

—迪克?奥尔森,1976年这样评价史蒂夫?乔布斯

史蒂夫?乔布斯内心的矛盾—既想做企业家,又想做一个虔诚的宗教信徒—在1975年表现得尤其强烈。他是一个喜欢吃素的人,有时也吃一些快餐,就像一个在佩花嬉皮士年代①里与世俗格格不入的叛逆分子。

史蒂夫还在阿塔里公司工作的时候就想着离开了。当时,离他很近的洛斯阿尔托斯的禅宗中心吸引了他的注意力,在那里他可以静坐冥想,领悟禅宗。在里德学院学习宗教神学的时候,史蒂夫就被它吸引住了,因为宗教神学强调经验、灵感、自我实现的内在意识,这些也是史蒂夫所认可的。对史蒂夫来说,禅宗不是一个宗教躯壳,而是能满足他内心需求的一种东西。关于他父母的很多问题也是他心中一直未能解开的疑团,因此他总是处于一种精神上很迷茫的状态,这驱使他去寻找精神的真谛。佛教讲究无欲无求,告诫人们要知足常乐。丹?科特克说:“在禅宗中心有一个研习禅宗的僧人,他叫千野。史蒂夫和我经常去拜访他,他一般都在参禅室旁边的屋子里会见我们。去了之后,我们就坐在一起喝茶、聊天。”

对于一个不愿受约束、很难接受监督审查的人,对于一个极力想搞清楚这个近似疯狂世界的本来面目,同时又想解决自己长期无法求解的疑问的人,佛理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它能够指引人们自觉地信奉宗教思想,这对于一个总是盲目自大的年轻人来说是非常关键的。有了这种信仰,史蒂夫就不需要其他理念了,这对于这个基本上没有接受过正规大学教育的年轻人来说是很重要的。佛法还是神秘莫测的,而且往往对人生大事有启示和指引作用,禅宗公案,比如“经历就是财富”,也深刻地影响着史蒂夫对人生真谛的探索。自那以后,史蒂夫更加沉迷于佛理,而千野也成了他的“精神导师”。

然而在那时,史蒂夫还想成为一名企业家,一名拥有自己产业的企业家。

由于太年轻,经验又太少,史蒂夫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他只是拥有满腔的热情,不明白为什么有些事情是不可行的。因此,他愿意尝试做那些精明人士认为不能成功的事情。他有着坚强的个性,因此很容易就能超过自己设定的目标,但由于缺乏社会经验,他有时对面前隐藏的危险浑然不觉。

史蒂夫和沃兹都愿意尝试不可能的或根本就无法实现的目标,这是他们的共同特征之一。沃兹喜欢把一件事情做得更好。很多人对他能用那么少的部件、那么高超的技术进行设计工作难以置信。沃兹通常会去参加家酿计算机俱乐部每两个星期举行一次的聚会,在聚会时他会提出自己的想法,或者受不同意见的启发而提出新的想法,然后他就兴奋地勾画出新的示意图,这样在第二天的会议上他就能站起来发表自己的观点了。

在1975年的秋天,沃兹就自豪地展示了一种新电路板的几张设计图纸,而到了第二年年底,他就把第二个电路板设计出来了,这两个电路板都是用来驱动颜色显示的。史蒂夫知道后非常高兴。可能这是他一直想得到的,也可能他借助于这一产品就能在生意场上打下一片天地。当然,在家酿计算机俱乐部那种富于创新的氛围里,沃兹也是相当有精力的实干家。当别的俱乐部成员开始创建个人电脑产业的时候,沃兹那笨重的“面板”①却很少能引起别人的注意力。 txt小说上传分享

2 公司诞生(2)

史蒂夫对这方面的情况了如指掌,他相信他的朋友沃兹在电子学方面的真本领。他告诉沃兹,他要把这项技术变成电子企业。沃兹同意由他设计电路板图纸,而让电脑发烧友购买图纸,然后按照图纸说明,用各种电子元器件装配成计算机。同时,沃兹依旧在惠普公司工作,而史蒂夫也还是在阿塔里公司工作。

在史蒂夫和沃兹卖“蓝匣子”的时候,一些电脑发烧友们就已经领先他们一步,开始销售电路板了。史蒂夫和沃兹也想改变自己的形象,接受一种更刺激的挑战。沃兹的头脑里想的是电路设计,而史蒂夫,这位电子市场的弄潮儿,想的却是给自己的品牌计算机起一个他们两个人都喜欢的名字。由于史蒂夫非常喜欢流行歌曲,他也常与铁哥们儿一起去俄勒冈州的苹果农场。史蒂夫还很喜欢吃苹果,另外,“苹果”在电话本的排列顺序中也位于“阿塔里”之前,于是他就打起了“苹果”的主意。最终,在向报社提交合作书并公布发行时,他们给自己的品牌起了个既文雅又不咄咄逼人,也不严肃呆板的名字—苹果计算机。(但是他们后来还是因为这个名字与甲壳虫乐队斗了很长时间,在苹果iPod这一品牌出现后,这一争斗更加激烈了,苹果音乐品牌也占去了音乐界的半壁江山。①)

沃兹很赞同“苹果”这一名称,但他仍对和史蒂夫的合作关系表示怀疑。史蒂夫?乔布斯则非常坚定,他不得不经常给他的伙伴打气、鼓劲。沃兹并不想放弃白天的工作,而他的父母也怀疑他们的儿子能否和史蒂夫搞好合作,更别说一起办公司了。沃兹的父亲杰里?沃兹尼亚克实在不能理解为什么他的儿子要与这个“没有做过任何事情”的家伙“五五分成”。沃兹的妻子艾利斯—她不到25岁就嫁给了沃兹—也厌烦了沃兹把他们的房间变成备用电子元器件仓库的做法。

在1976年4月1日愚人节这一天,沃兹终于答应合作了,他签了长达10页的合作书并把它交给了史蒂夫。合作书上写着,史蒂夫和沃兹占有相等的股份,还有10%的股份属于罗恩?韦恩。韦恩是史蒂夫在阿塔里公司的好友,他答应帮助史蒂夫和沃兹。但是他们,甚至包括史蒂夫,都没有认识到这是个宏伟计划的开始。他们当时也没有世界性的发展眼光,只是希望能建造一个电路板生产线,每个电路板的生产成本为25美元,然后将其以50美元卖出。他们的产业模式只是开发沃兹的电路设计模型,然后生产出电路板投放到市场,在这个产业运营链中,他们希望不要亏本。

然而,史蒂夫和沃兹并不是没有展望过他们的商业前景。他们把他们的第一批产品叫做“苹果Ⅰ”,很明显,史蒂夫和沃兹希望他们的“苹果”源源不断地“从树上掉下来”。

不论何时,对大多数开始创业的公司来说,最大的挑战都是在资金方面,史蒂夫和沃兹的公司也不例外。他们两个人筹集的资金加起来也就1 000美元。沃兹把他心爱的惠普65可编程计算器卖了,筹得500美元,史蒂夫把他的大众汽车卖了500美元,所以,两项资金加在一起也是少得可怜。在4月的一个星期四,当他们把电路设计图纸拿到家酿计算机俱乐部时,他们的暗淡前景也没有任何改善的迹象。当时,沃兹站起来展示自己的电路板,解说它的特征,但并没有引起多少人的关注。

2 公司诞生(3)

然而后来,情况突然发生了转机,这为以后的事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正如史蒂夫?乔布斯后来所说:“有一家最早经营计算机的店主告诉我们,只要我们能够生产出电路板来,给他送货,他就能销售我们的产品。听他这么一说我们才明白,顾客喜欢购买的都是装配好的电路板,这也说明这种电路板的市场前景将是十分巨大的。”随后,这宗生意更是出人意料的好,因为同史蒂夫谈生意的竟然是保罗?特雷尔,他经营的店铺后来成为美国第一家计算机零售连锁店,也就是彼特商店(Byte Shops)。史蒂夫是在家酿计算机俱乐部认识他的,他总是避着史蒂夫,后来他说:“任何人都会说,史蒂夫是一个咄咄逼人的合作者。”

彼特商店需要电子产品。特雷尔在家酿计算机俱乐部会议上看到了史蒂夫公司的产品展示后,要与史蒂夫建立商业联系。第二天,史蒂夫就衣衫不整地来到了彼特商店,想看看这家商店对他们的产品有多大的兴趣。他们的反应让史蒂夫极其震惊,特雷尔竟然答应将以每台500美元的价格购买他们的50台计算机,总金额是万美元!

“那是我们公司成长历史上最大的一次事件,”沃兹说,“在以后的发展中,公司再也没有出现过如此重大、如此出人意料的事件。”这就是生意!

在生产计算机之前,要购买元器件,而在购买元器件之前,必须要筹措到足够的资金或者至少是银行贷款。史蒂夫把产品订单揣在口袋里,不知疲倦地跑遍了整个硅谷,以寻求资金支持。在经历了多次拒绝后,史蒂夫来到一家比较大的产品公司—基鲁夫电子公司(Kierulff  Electronics)。鲍伯?牛顿是基鲁夫公司的经理,他回忆说:“史蒂夫是一个富有冒险精神的小伙子,但仍显得羽翼未丰。”不过史蒂夫那种积极进取的精神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说他会和特雷尔一起检查确认这份订单的真实性。

对于那些做事远没有史蒂夫有决心的人可能会说“好吧,我过几天再给你打电话”,然后就离开了,但史蒂夫没有这样做,他没有离开,而是一直等到牛顿给特雷尔打了电话。特雷尔当时正在参加电子行业的会议,但最后牛顿还是给他打通了,他得到的确认消息是,这个坐在他办公桌旁边的瘦小的年轻人确实有一份价值万美元的订单。打完电话,牛顿就放心了,然后他就允许史蒂夫赊欠一大笔货款,购买了基鲁夫公司2万美元的电子产品,但还款期限只有30天。很显然,史蒂夫面临两种选择,一是向彼特商店交付计算机成品,然后用交易货款偿还在基鲁夫公司购买元器件的费用;二是在一个月内想出其他办法偿还货款。可能是因为史蒂夫当时太鲁莽而没有意识到风险,或者因为他对不能按时偿还货款毫不在意,总之,史蒂夫接受了条件。

可能当时在计算机领域对高科技领悟最深的要数迪克?奥尔森,他的公司采用“填塞”的方法(指把电子元器件组合在一起)装配电路板。有一天,史蒂夫?乔布斯穿着他那破旧不堪的牛仔服来找奥尔森,提出要以赊账的方式要求奥尔森的公司为他装配电路板。奥尔森没有答应他的要求,后来奥尔森评论说:“那时我明白了电子商业经营的一个真谛:你不能根据一个人的年龄和外表评判他的商业能力,最优秀的工程师是不拘一格的。”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2 公司诞生(4)

在那之后不久,史蒂夫就拿着12块电路板—这占到特雷尔所订货物总量的14—来到帕洛阿尔托的彼特商店。特雷尔看到这些电路板很不高兴,因为他认为他订的货物是计算机,而不仅仅是电路板。而史蒂夫交付的电路板只是纯粹的电路板,没有机箱、电源、键盘,也没有显示器。因为史蒂夫和沃兹认为,一个完全装配好的电路板就是一台“计算机”了。

尽管双方有误会发生,但这些电路板仍可以作为商品卖给客户。特雷尔接受了这些电路板,并开了一张6 000美元的支票。也就是说,这一次合作使史蒂夫他们赚了3 000美元。

到了年底,史蒂夫和沃兹的计算机公司生产了大约150台苹果Ⅰ,也就是说他们总共收入将近10万美元。这样,沃兹在苹果公司的收入和他白天在惠普公司上班所获得的收入就差不多了。然而,沃兹仍然没想离开惠普公司,因为在那里他可以获得比较稳定的工资收入。

在1976年秋季的时候,史蒂夫?乔布斯总是想尽一切办法做成?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