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皇帝公关学 > 第17部分(第1页)

第17部分(第1页)

就特赦你”。结果押送的兵哥哥不知怎么听见了,不惜一切推着囚车狂奔,愣是在两天内把薛文杰送到前线。等皇上的特赦令下来了,薛文杰脑袋也已经在兵营门口挂了一天了。

莫轻视了小人物,让鱼刺噎死,可就吃啥都不香了。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天下有事再生事

据说当年吴三桂跟着老师洪承畴打下云南后,洪承畴奉调回京,吴三桂摆了桌酒菜,趁着酒兴向老师请教自保之道。只见这老洪不慌不忙,轻轻说了一句话:不可令云南一日无事。

洪承畴是这样说的,吴三桂也是这样做的,在他的英明领导下,这云南就始终也没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有乱子固然不用说,没乱子他想方设法也得折腾出点儿乱子。果然这云南地头蛇他一做就是几十年。

那么问题马上就来了:吴三桂自打坐镇云南,一直就是照着洪承畴的九字真经来做,每天孜孜不倦地在云南周边制造社会矛盾,好为自己留在当地创造合适的舆论氛围,缘何顺治朝他这招儿十分好使,而在康熙朝就不灵了呢?有人据此认为,这是顺治弱智、康熙英明的结果。

其实哪儿是这么回事!

洪承畴那句九字真经,话固然是一点也没错,却是句应时应景的话。他说这番话的时候,天下还乱着呢,湖北、四川一带还有不少南明和李自成的残部,东南沿海郑家的势力也不容小觑,这整个天下,那就是个“有事”的天下,皇帝的重心主要放在应付这些事上。您在您的一亩三分地生事,并以此为借口泡在当地作威作福,皇帝别说未必看破您的小算盘,就算看破了,您这打着中央旗号的土皇帝,也绝不会比那些还打着反动旗号的土皇帝更可恨、更具威胁。因此啊,您就可以凭着这招儿一直这么混下去。五代十国时湖北荆州一带的南平小王国,就靠着这招儿到处骗吃骗喝。他不是没称皇帝嘛,周围大国小国凡是称皇帝的,他都给磕头称臣,而且是今天在这边弃暗投明,明天跑那边回头是岸,隔三差五玩转会,检讨书写得都快能装订成册了。可各路真龙天子们虽说把这位姓高的南平王恨到牙疼,甚至给起了“高无赖”的美名,却也只能每次都忍气吞声,还挤出点笑容慰抚、犒劳。凭什么?还不就凭着“天下有事”这四个字!

可是一旦天下已然无事,那就完全是另一番光景了。

前面说的那个“高无赖”家,最后一代叫高宝融,南宋中央军路过,他不过犯了慰劳不及时的政策性错误,就给中央军找茬给收拾回首都汴梁坐冷板凳去了。如果说高家还有些“前科”、“现行”,杭州的吴越国王钱俶,那可是对中央要多恭顺有多恭顺的主儿,结果怎么着?还不是给中央趁着进京述职的机会给收编了?

天下有事,地方上才能拿“有事”作口实,要求军政独立,或世袭镇守什么的。因为皇帝最主要的精力,放在对付威胁他拥有天下的那些大事上,至于边疆地区闹点小小独立性,只要不离谱,那就由他去,丢点儿小权,总比丢掉地盘或江山划算得多吧。

但倘若天下已经无事,皇帝心里首要琢磨的就只能是“削藩”,是把地方上大大小小的权全都收回,再由自己琢磨怎样重新分配下去。这个时候是溥天之下莫非王土,天下之责在予一人,他当然要千方百计削弱地方权力,对这种拥兵自重的地头蛇,则更不会客气。

明白了吧?天下倘若已经无事,当军阀、地头蛇的哪怕谨小慎微、循规蹈矩,遵纪守法,五讲四美,最终还是免不了皇帝的猜疑、算计,落得个削权或变相削权的必然下场。如果您还不开眼,竟然蠢到还要自己挑事、生事的地步,那就更是找死了:您不闹事人家皇上还整天睡不好呢,真闹事,真闹事还不立马让人家找到口实,把您划入万劫不复、永不超生的敌我矛盾中去?

天下有事再生事,是任何一个土皇帝必须时刻谨记的一句话。吴三桂在“天下无事”时造反,正应了康熙自己的一句话,是削藩也反,不削也反,就算不反也不会有好事,一旦真个造反,那便正中下怀。如果天下乱作一团,别说不造反,便真造反又怎的?金国被蒙古打得七零八落,被迫南迁,有人给金国皇帝出主意,让他把北方沦陷领土分封给一堆地头蛇,皇帝不舍得,说“这样这些人不跟造反独立了一样”。那个出主意的老兄是怎么解释的?“天下大乱,那些地儿您丢都丢了,有人夺回一尺一寸那都是您赚的,人家别说未必造反,就算造反,您又有什么大不了的损失?”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当您不幸成为“细瓷器”时

人生的道路总不会是永远一帆风顺的,作为一名皇帝手下的大臣,不论文的、武的,也不可能一辈子不碰上坎儿。

官场险恶,那水是要多深有多深,明坎暗坎自也多如牛毛,要说最大、最难过的坎儿,那大约莫过于打了败仗,被别的皇帝给捉去当俘虏了。

身为俘虏的大臣,无不面临一个天大的尴尬,就是究竟该捧谁的臭脚—捧原先主子的吧,人家罩不到您,弄不好还会让这边的皇帝当做拒绝改造的顽固分子,划入从重、从严、从快的行列;捧眼前坐着这位的吧,初来乍到摸不清秉性,容易拍马屁拍到马蹄子不说,从此您这大名,可就算在两国历史上一并臭到家了,您总不会比人家洪承畴有能耐吧?这位洪督师辛辛苦苦帮着清朝拿下半壁江山,结果不但明朝遗老遗少拿他当汉奸,亲娘拿他当仇人,死了死了,还给乾隆一笔抹进了《贰臣传》。

看看,大臣虽是好,风险真不少,一旦被别国捉住,那就成了不折不扣的“细瓷器”,是进不得退不得,忠不易奸不易,不论怎样取舍,都有可能弄个身败名裂,死无葬身之地,死后还得让人嚼几百年舌头根子。

可就有些个“细瓷器”当得十分滋润,不但没事儿,还名利双收,比如这个叫周虓的。

话说周虓来头不小,是那个除三害的周处嫡传后代,在东晋当了四川一个不大不小的地方官,受命坚守涪城。前秦来攻城,他怕家属出事,让人用船把老娘、老婆偷偷送出城,本想送去大后方,结果半道让人家前秦给截获了。他听到信儿二话不说就开门投降。这位自动投降的东晋地方官到了前秦,却整天摆出一副臭脸,不但动辄辞官(但辞掉的官最后还是当上了),还时常指桑骂槐地恶毒攻击前秦政治制度,摆出副东晋忠臣的嘴脸,后来干脆连着参与了几起未遂政变。

要说这家伙可够得瑟的:临阵送走家属,那叫动摇军心;家属被抓立马投降,那叫以私废公;都已经投降了还摆脸作色,那叫当了婊子还立牌坊;一再造反一再失败,宽大之后接茬造反,那叫既冥顽不灵又不知好歹,外加不自量力。这么位孬人,照理应该是两头不着调才对。

可事实却恰恰相反:给他弄得哭笑不得的前秦非但对他和颜悦色,一再赦免,国王苻坚还赞叹他“不屈于前”,是大大的忠臣;让他弄得丧师失地的东晋不但在他寿终正寝后花大价钱买回棺材厚葬,大英雄谢玄还亲自主持追悼会,皇帝又追赏了个四川省长(益州刺史)的荣誉职务。

不公平吗?这老周做的每件事都近乎找抽,为何“细瓷器”偏偏不碎,本人无疾而终,身后风光显扬,两个给他坑得背过气的国家都拿他当英雄供着?

奥妙就在于,这老周充分抓住了两国皇帝的心理,做了看似找抽、其实效益最大化的事儿。

论本事,他是一无是处,守城守不住,造反造不成;可论家族历史、个人名望,他可是名人后代、大族子孙,所以不论前秦还是东晋,都没指望这位老兄能给他们干什么实事,利用这个响亮人名体现国家政策,那才是最要紧的。因此前秦把他一再宽大,目的是体现自身的胸襟气度;东晋把他当典型宣扬,目的是通过解剖麻雀,激励文武百官的拼搏意志。老周本人一事无成,甚至两头胡搞,又有什么关系?横竖对于两位皇帝而言,这位主儿活着有百利而无一害,为什么要让这样的“细瓷器”去碎呢?

您也许要说,倘若自个儿没周虓那么好出身,空有一身本事却时运不济,做了“细瓷器”,那该如何?嗨,那就更好办了,您看那个严颜,“蜀中有断头将军,无降将军”,口号多响亮!可他降了没有?十六国时还有个后赵大臣鲜于亮,打了败仗走不动路,干脆坐在山道上等前燕追兵到,然后发挥自己的特长(辩才),大义凛然、滔滔不绝地表达了自己忠于后赵、蔑视前燕的不屈意志,再然后,被仰慕其辩才的前燕君臣恭恭敬敬奉为上宾,后来还做了太子的老师。明白了没?照猫画虎,不算很难吧!

那么,倘若既没有老周的家世,又没有严颜他们的能耐,那该如何?那还有什么如何的?您呀,就是个小角色,当英雄是无名英雄,当烈士也是无名烈士,您就发挥自个儿的主观能动性,或舍生取义,或忍辱负重,痛痛快快地想辙吧!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