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兄弟(下) > 第24部分(第1页)

第24部分(第1页)

李光头吃饱了肚子,走出苏妈的点心店时,想起来四年前苏妈是差点入股,觉得也应该给她一个机会。李光头站住脚,简单地说了一下再次入股的事。苏妈心里动了一下,马上想到了上次的赔本买卖,苏妈心想上次没有赔进去是她刚好去庙里烧香了。最近点心店生意好,忙得走不开,已经三个星期没去庙里烧香了。苏妈心想没有烧香,这事做不得,就摇头说这次不入股了。李光头惋惜地点点头,转过身去,雄赳赳地走向了我们刘镇的长途汽车站,第二次鲲鹏展翅了。

txt小说上传分享

兄弟(下) 二十四

李光头鲲鹏展翅去了日本的东京、大阪和神户等地,北海道和冲绳岛也没有放过,他在日本晃荡了两个多月,收购了三千五百六十七吨的垃圾西装。这些垃圾西装看上去都是崭新的,都是做工十分考究,都和后来李光头身穿的意大利裁缝阿玛尼的西装一样笔挺神气。日本人把这些西装当成破烂废品卖给了李光头,李光头雇了一艘中国的货轮,把日本的垃圾西装运到了上海。李光头没敢雇日本的货轮,他说日本的货轮太贵,他说就是在日本的码头雇人将垃圾西装搬上货轮的力气钱,都比这三千五百六十七吨的垃圾西装要贵。李光头在上海的时候就把日本的垃圾西装出手了,全国各地的破烂大王们那几天里云集上海,听说把南京路上一家四星级酒店都住满了,破烂大王们个个都将现金装在麻袋里,提着麻袋在四星级酒店的大堂总台登记入住,提着麻袋挤进电梯,提着麻袋走入各自的房间。最后他们麻袋里的钱全流入到李光头这里,李光头的垃圾西装通过铁路、公路和水路发往了全国各地,全国各地的群众们都脱下了皱巴巴的中山装,穿上了李光头从日本弄来的垃圾西装。

李光头当然不会忘记刘镇的父老乡亲,他专门留下五千套垃圾西装拉回了我们刘镇。这时候穿西装已经是件时髦的事了,刘镇的男青年结婚前都要去做一身西装,都是请张裁缝做的,张裁缝做了二十多年的中山装,西装时髦了,他就做起了西装,张裁缝说简单得很,垫肩和中山装一样,改个衣领就是西装了。刘镇的男青年穿着张裁缝做的土西装,两个月以后西装就变形了,穿在身上东歪西斜了。李光头的垃圾西装运到我们刘镇时,刘镇轰动了,群众纷纷扑向了那个仓库,像是跳进河里一样,跳进了李光头的垃圾西装里,东挑西拣,寻找着自己合身的西装。群众都说这些西装新得像是没有穿过似的,价格却比旧衣服还要便宜。不出一个月,李光头拉回来的五千套垃圾西装就被抢购一空。

那些日子,李光头的李记回收公司里比茶馆还要热闹,李光头回到刘镇后,立刻又穿上那身破烂衣服了,神采飞扬地坐在那里,群众整天围着李光头,听他一遍遍讲述着日本的故事,群众百听不厌。李光头每次讲到日本的东西有多贵时,都要龇牙咧嘴一番,李光头说在日本早晨喝豆浆吃油条的钱,在我们刘镇差不多可以吃下一头猪了。那豆浆还少得可怜,不像我们刘镇的豆浆是满满一大碗,日本喝豆浆的碗比我们刘镇喝茶的茶盅还要小,那油条更是细得跟筷子似的。群众听了感慨万千,都说这个日本不能去,就是猪八戒去了也要饿成个白骨精。

“对,不能去。”李光头挥着手说,“日本那地方有钱没文化。”

“日本没文化?”群众不明白。

李光头跳起来,群众立刻给他闪开一条道,李光头走到挂在墙上专给破烂废品记账的黑板前,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一个“9”,转身问群众:

“这个念什么?”

群众说:“9。”

“对。”李光头又在“9”的后面写上一个“8”,“这个念什么?”

群众说:“8。”

“对。”李光头满意地点点头说,“这两个都是阿拉伯数字。”

李光头说着扔掉粉笔,坐回到原来的椅子上说:“日本人连阿拉伯数字都不认识。”

“真的?”群众惊讶地纷纷张开了嘴巴。

李光头架起了二郎腿得意地说:“我李光头在日本挣着钱了,我李光头就想消费一下,去哪里消费呢?当然去最洋气的地方消费;哪里最洋气呢?当然是酒吧。可是我李光头不知道酒吧在哪里?也不会说日本话酒吧,说中国话酒吧日本人又听不懂,怎么办?”

李光头卖起了关子,他抹着嘴巴看起了刘镇的群众,欣赏一会儿群众急切的眼神,才慢条斯理地说:

“我李光头灵机一动,想到了阿拉伯数字,日本人不懂中国字,总应该懂阿拉伯数字吧?”

群众纷纷点头,李光头继续说:“我就把‘98’两个数字写在手掌上,‘98’念起来不就是‘酒吧’吗?”

“对呀,”群众叫起来,“‘98’念起来就是‘酒吧’。”

“我李光头万万没有想到,”李光头说,“给十七个日本人看‘98’,十七个日本人全看不懂,不知道我要干什么?你们说,日本人是不是没文化?”

“是没文化。”群众齐声喊叫了。

“可是他们有钱。”李光头最后说。

。。

兄弟(下) 二十五(1)

我们刘镇有身份有面子的人都穿上李光头弄来的垃圾西装,没身份没面子的也穿上了。刘镇的男群众穿上笔挺的垃圾西装后,得意之情溢于言表,都说自己像个外国元首。李光头听了这话嘿嘿笑个不停,说自己真是功德无量,让刘镇一下子冒出来几千个外国元首。再看看我们刘镇的女群众,还是穿着一身身土里土气的衣服,男群众嘲笑她们是土特产品,嘲笑之后站在商店的玻璃前看着自己西装革履的模糊样子,纷纷说早知有今日外国元首的派头,何必当初娶个土特产品。刘镇的男人里面只有李光头一个不穿西装,李光头心想再好的西装也是垃圾衣服,自己这身破烂衣服再破烂也是自己的衣服。李光头心里这么想,嘴上不是这么说,群众问他为什么还穿着这么破烂时,他谦虚地说:

“我是做破烂生意的,自然要穿破烂衣服。”

那些日本垃圾西装上都标有家族的姓氏,标在胸前内侧口袋上。刘镇的群众刚刚穿上垃圾西装的时候,对这些衣服里面的姓氏充满了好奇,整天站在大街上,掀开衣服互相看看对方穿着谁家的西装,然后嘻嘻哈哈笑个不停。

那时候赵诗人和刘作家还在做着文学白日梦,他们知道李光头弄来了一批日本西装,立刻跑到了李光头的仓库里,扎进了堆积如山的垃圾西装里,刘作家花了三个小时找到一套“三岛”西装。赵诗人也不示弱,他花了四个小时找到一身“川端”的西装。我们刘镇的两大文豪得意洋洋,见了人就掀开他们的西装,让人看看里面“三岛”和“川端”的姓氏,他们告诉刘镇的无知群众,“三岛”和“川端”可是两个了不起的姓氏,日本最伟大的两个作家就姓“三岛”和“川端”,一个叫三岛由纪夫,一个叫川端康成。他们说这些话的时候红光满面,好像他们穿上“三岛”和“川端”的西装以后,就是我们刘镇的三岛由纪夫和川端康成了。两大文豪在街上相遇时,先是互相鞠躬,然后寒暄起来。刘作家点头微笑地对赵诗人说:

“近来可好?”

赵诗人也是点头微笑:“近来还好。”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