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毛泽东传 > 第105部分(第1页)

第105部分(第1页)

一九四九年一月一日,毛泽东致电林彪,要他们通过北平地下党的市委直接告诉傅作义:“傅氏反共甚久,我方不能不将他和刘峙、白崇禧、阎锡山、胡宗南等一同列为战犯。我们这样一宣布,傅在蒋介石及蒋系军队面前的地位立即加强了,傅可借此做文章,表示只有坚决打下去,除此以外再无出路。但在实际上则和我们谈好,里应外合,和平地解放北平,或经过不很激烈的战斗解放北平。傅氏立此一大功劳,我们就有理由赦免其战犯罪,并保存其部属。北平城内全部傅系直属部队,均可不缴械,并可允许编为一个军。”(42)九日,他又表明:“为避免平津遭受破坏起见,人民解放军方面可照傅方代表提议,傅作义军队调出平津两城,遵照人民解放军命令,开赴指定地点,用整编方式,根据人民解放军的制度,改编为人民解放军。”(43)

这以后,经过多次谈判,中共北平地下组织和民主人士的积极劝说和促进,特别是在毛泽东发表“八项和平条件”后,傅作义接受和平解决的方式,并在内部做了不少工作,将北平城内的国民党军队二十多万人从一月二十二日起开出城外,进行改编。人民解放军在一月三十一日进驻城内。古都北平宣告和平解放。

谈判的成功,北平的和平解放,使这个文化古都得到了完整的保存,促使国民党军队日益瓦解,大大加速了全国解放的进程。

二月二十三日,毛泽东和周恩来、朱德在西柏坡接见傅作义、邓宝珊。毛泽东对傅作义说:“过去我们在战场见面,清清楚楚;今天,我们是姑舅亲戚,难舍难分。蒋介石一辈子耍码头,最后还是你把他甩掉了。”傅作义内疚地说:主席,我半生戎马,除抗日外,罪恶不小。毛泽东说:和平解放北平,宜生功劳很大!当谈到绥远问题时,毛泽东说:“有了北平的和平解放,绥远的问题就好解决了。可以先放一下嘛!等待他们起义。还是以前说的,给你们编两个军。对于你们来说,走革命的道路,要过好几个关,但主要的是要过好军事关。这一关过好了,以后土改关、民主改革关、将来还有社会主义关等就好过了。”(44)傅作义、邓宝珊听后都受到很大鼓励。

平津战役,历时六十四天,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五十二万余人,除归绥、太原、新乡等少数几个孤立据点外,解放了华北全境。北平国民党军队接受和平改编后,绥远国民党军五万多人,留待以后起义,再按照人民解放军制度改编为人民解放军。毛泽东在三月上半月举行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把天津、北平、绥远作为解决国民党军队的三种方式。他说:

“辽沈、淮海、平津三战役以后,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已被消灭。国民党的作战部队仅仅剩下一百多万人,分布在新疆到台湾的广大的地区内和漫长的战线上。今后解决这一百多万国民党军队的方式,不外天津、北平、绥远三种。用战斗去解决敌人,例如解决天津的敌人那样,仍然是我们首先必须注意和必须准备的。人民解放军的全体指挥员、战斗员,绝对不可以稍微松懈自己的战斗意志,任何松懈战斗意志的思想和轻敌的思想,都是错误的。按照北平方式解决问题的可能性是增加了,这就是迫使敌军用和平方法,迅速地彻底地按照人民解放军的制度改编为人民解放军。用这种方法解决问题,对于反革命遗迹的迅速扫除和反革命政治影响的迅速肃清,比较用战争方法解决问题是要差一些的。但是,这种方法是在敌军主力被消灭以后必然地要出现的,是不可避免的;同时也是于我军于人民有利的,即是可以避免伤亡和破坏。因此,各野战军领导同志都应注意和学会这样一种斗争方式。这是一种斗争方式,是一种不流血的斗争方式,并不是不用斗争可以解决问题的。绥远方式,是有意地保存一部分国民党军队,让它原封不动,或者大体上不动,就是说向这一部分军队作暂时的让步,以利于争取这部分军队在政治上站在我们方面,或者保持中立,以便我们集中力量首先解决国民党残余力量中的主要部分,在一个相当的时间之后(例如在几个月,半年,或者一年之后),再去按照人民解放军制度将这部分军队改编为人民解放军。这是又一种斗争方式。”(45)

用这样三种方式来解决国民党的一百多万残余军队,是在国民党军队主力被歼后的新条件下,毛泽东关于军事斗争和政治斗争互相结合的思想的运用和发展。它预示着: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已经为期不远了。

① 叶剑英:《伟大的战略决战》,《星火燎原》选编之十,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出版社1982年8月版,第8页。

② 粟裕致中央军委并报华东局、中原局电,1948年9月24日。

③ 刘陈李致中央军委并粟电,1948年9月25日。

④ 中央军委致饶粟,并告许谭王刘陈李电,1948年9月25日。

⑤ 中央军委致饶粟谭,并告刘陈,华东局电,1948年9月28日。

⑥ 中央军委致饶粟谭,并告华东局,中原局电,1948年10月11日。

⑦ 中央军委致刘陈邓李电,1948年10月11日。

⑧ 李达:《回顾淮海战役中的中原野战军》,《李达军事文选》,解放军出版社1993年12月版,第283页。

⑨ 中央军委致饶粟谭,并告陈邓,中原局电,1948年10月22日。

⑩ 张震:《华东野战军在淮海战役中的作战行动》,《淮海战役·回忆史料》,解放军出版社1988年12月版,第24页。

⑾中央军委致饶粟谭并告陈邓电,1948年10月27日。

⑿中央军委致饶粟谭并告刘陈邓电,1948年10月30日。

⒀粟裕致中央军委并报陈邓,华东局,中原局电,1948年10月31日。

⒁中央军委致陈邓,并告刘粟电,1948年11月3日。

⒂中央军委致粟陈张钟刘,并告陈邓,华东局及王谭电,1948年11月7日。

⒃《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版,第1361页。

⒄中央军委致刘陈邓,并粟陈张,告谭王韦吉,华东局,中原局,豫皖苏分局,苏北工委,华北局电,1948年11月16日。

⒅中央军委致刘陈邓,并告粟陈张电,1948年11月24日。

⒆《毛泽东书信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310页。

⒇中央军委致刘陈邓,并告粟陈张谭王电,1948年11月26日。

(21)中央军委致刘陈邓,并告粟陈张谭王韦吉电,1948年11月28日。

(22)中央军委致粟陈张谭王,并告刘陈邓电,1948年12月2日。

(23)《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版,第1369、1370页。

(24)陈士榘:《天翻地覆三年间》,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5年11月版,第49页。

(25)张震:《华东野战军在淮海战役中的作战行动》,《淮海战役·回忆史料》,解放军出版社1988年12月版,第33、34页。

(26)《聂荣臻回忆录》(下),解放军出版社1984年10月版,第686页。

(27)中央军委致杨罗耿,杨李李,聂薄滕,徐周,并告林罗刘,程黄电,1948年11月9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