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大明朝的另类史 > 第53部分(第1页)

第53部分(第1页)

鲜,却上报说自己“一日七战,胜败相当”;天启二年,手中只有四千老弱残兵,毛文龙吹嘘自己有“精兵三十万”;天启三年,他谎报自己提兵由朝鲜深入后金腹地,以一千兵杀后金兵二万人,夺马三千匹。同时,他夸海口,表示说,如果朝廷给自己每岁一百五十万兵饷,他两年即可平灭后金;天启五年,明廷太监王敏阅视皮岛,毛文龙册报兵员十七万,得到饷额六十万;崇祯元年,朝廷派员实地调查兵数,查证能战为兵者仅二万八千人。

特别可恨的是,毛文龙为了虚报战功领赏,往往将被后金人强迫剃发的辽民杀掉,上献首级冒功。所以,连朝鲜人在忍无可忍之际都数落他:“都督(指毛文龙)不修兵器,不练军士,少无讨虏(后金)之意,一不交战而谓之十八大捷,仅获六胡(后金人)而谓之六万(首)级,其所奏闻天朝(明廷),无非皆欺罔之言也。”

袁崇焕任蓟辽督师后,为了加强山海关的正面防守,将旅顺以西划归宁远,旅顺以东划归东江,实际上压缩了毛文龙的东江镇辖治范围。同时,袁崇焕把东江饷道从原来的登莱而出改为从宁远而出,这就堵住了毛文龙冒饷的漏洞,同时严打了他在海上的走私贸易。

袁崇焕对毛文龙冒饷以及潜通后金一事一清二楚,便以阅兵为名,泛海与其相会。

当时,袁崇焕并不想杀毛文龙。他与毛文龙欢饮数日,商谈军事,并提出设监司、更营制、杜绝海上走私等主张。毛文龙坚拒不从。于是,袁崇焕暗示他可以“光荣”退休。这位毛大帅大大咧咧回答:“我先前倒想回家退养,但现在朝中大将熟谙辽事的,惟我一人,灭奴(后金)之后,趁朝鲜衰弱,我准备发兵灭其国家。”

见毛文龙有割据朝鲜自谋的意思,袁崇焕下定决心要杀他。

于是,袁崇焕以邀毛文龙在山上观将士射箭为名,把他请到自己帐中,事先设下了埋伏。由于在自己地盘内,毛文龙不疑,率将官兵卒上山。入帐前,其手下士兵均被袁崇焕卫士拒于外面。

坐定后,袁崇焕首先说道:“毛公海外重寄,为国辛苦,当受我一拜!”宾主交拜;他又向跟随毛文龙入帐的数十亲信将领表示:“君等积劳海外,请也受我一拜,望诸君为国尽力!”众人皆顿首还礼。

袁崇焕落座,忽然变色,诘问毛文龙为何不服从朝命。

毛文龙也气,心想这位袁爷脸变得这么快,不给自己面子,马上高声抗辩。

袁崇焕起身,厉声责叱,命卫士剥去毛文龙冠带,把他当众缚起。

毛文龙手下将官人数虽然不少,事出仓猝,皆不敢有所动作。

毛文龙本人仍旧怒气勃勃,跳脚高叫。袁崇焕站定,手执尚方宝剑,一一历数毛文龙的十二斩罪:

尔有十二斩罪,知之乎?祖制,大将在外,必命文臣监。尔专制一方,军马钱粮不受核,一当斩。人臣之罪莫大欺君,尔奏报尽欺罔,杀降人难民冒功,二当斩。人臣无将,将则必诛。尔奏有牧马登州取南京如反掌语,大逆不道,三当斩。每岁饷银数十万,不以给兵,月止散米三斗有半,侵盗军粮,四当斩。擅开马市于皮岛,私通外番,五当斩。部将数千人悉冒己姓,副将以下滥给札付千,走卒、舆夫尽金绯,六当斩。自宁远还,剽掠商船,自为盗贼,七当斩。强取民间子女,不知纪极,部下效尤,人不安室,八当斩。驱难民远窃人参,不从则饿死,岛上白骨如莽,九当斩。辇金京师,拜魏忠贤为父,塑冕旒像于岛中,十当斩。铁山之败,丧军无算,掩败为功,十一当斩。开镇八年,不能复寸土,观望养敌,十二当斩。

数毕其罪状,毛文龙丧魂落魄,哑口无言,只得叩头乞免。

袁崇焕厉声询其部将:“毛文龙罪状当斩否?”

这些人皆被震住,皆惶恐唯唯。

于是,袁崇焕命人把毛文龙推出帐外,以御赐尚方宝剑立斩其首,宣示其罪。

当时,毛文龙麾下健校悍卒数万,深惮袁崇焕大帅之威,无一人敢动。

转日,袁崇焕命人取棺厚葬毛文龙,具牲醴拜奠,哭言道:“昨日斩尔,朝廷大法;今日祭尔,僚友私情。”

然后,他分毛文龙手下二万八千兵为四协,分由毛文龙之子毛承祚、副将陈继盛、参将徐敷奏、游击刘兴祚分别掌管。接着,袁崇焕犒劳军士,尽除毛文龙虐政。

崇祯帝闻毛文龙被杀,登时大骇。如此方面镇将被杀,确实出乎意料。但由于当时正倚重袁崇焕,崇祯帝只得优旨褒答,认定他杀得好,并下诏宣谕毛文龙罪状。后来,这反而成为袁崇焕被杀的一条罪名:擅杀大将。

当时与后世,均有好事者认为,袁崇焕杀毛文龙,是中了后金的反间计,自剪羽翼,亲痛仇快。这些人往往以东江镇日后耿仲明、孔有德、尚可喜等人叛明降清为口实,认为皆是由于毛文龙之死引致。

其实,袁崇焕杀毛文龙仅仅几个月,皇太极就从长城逾入内地。袁崇焕急忙携军救援。崇祯帝偏中皇太极“反间计”,自毁长城,杀掉了袁崇焕。

如果袁崇焕不死,依他的指挥控制能力,东江镇兵将肯定会被打造成为一支恢复辽东的劲旅。而假如毛文龙不死,这个跋扈明将百分百可能会叛明降清,日后也不会附于袁崇焕传后,肯定会被乾隆帝编入《贰臣传》。

毛文龙被杀的三个月后,皇太极率兵,绕过山海关,由蓟镇长城的长安、龙井关、洪山口毁边墙入寇,并攻占遵化、迁安、永平、滦州四城。

后金军忽然出现在北京城外,对北京展开围攻,即明人所称的“己巳虏变。”

人们可能奇怪,山海关是后金(清军)入寇的必经之路,他们又怎能绕到蒙古人的地界到达内地的呢。这,还要简述一下蒙古诸部的情况。

瓦剌的也先被杀后,鞑靼部复起。孛来拥立脱脱不花之子的不麻儿可儿为“可汗”,由于此人当时年少,称之为“小王子”。此后,相沿成习,明人把蒙古部可汗均称为“小王子”。明成化年间(1474年),作为元世祖七世孙的达延汗(《明史》中仍称之为“小王子”)一跃成为蒙古诸部共主,重新统一了蒙古。他死后,蒙古复分裂为漠北喀尔喀蒙古、漠南蒙古以及漠西的瓦剌蒙古三大部分。漠北喀尔喀蒙古由达延汗幼子承继,其有子七人,多受分封,称为外喀尔喀七部。漠南蒙古分为东西两部,由于东部的察哈尔汗是达延汗长孙博迪之后,所以名义上他是全蒙古的大汗。西部是达延汗第三子的后裔,据有鄂尔多斯。期间,又有土默特的俺答黑马冒出。这些人相互攻杀,最终,俺答汗脱颖而出。他西取青海,东并朵颜卫,势盛一时。由于想从经济上得到好处,俺答在隆庆年间(1570年)对明朝称臣,受封为“顺义王”。这样一来,除了每年得到明朝巨额赏赐外,他又可以从互市中得利。俺答还建筑了归化城(今呼和浩特),以吸引汉人定居者。察哈尔汗受俺答势力压迫,被逼东迁至辽东西拉木伦河以北,不时骚扰明朝边境。传至林丹汗(明人称为“虎墩兔憨”)时,部众强盛一时,相继征服喀剌沁等诸部,东起辽东,西至洮河,林丹汗自号“四十万蒙古”的主人。

明末时,蒙古沿边强部有三:察哈尔、喀尔喀(内喀尔喀)以及科尔沁,他们名义上的共主自然是有“黄金家族”血统的察哈尔汗。本来科尔沁诸部一直与女真叶赫部联合攻击努尔哈赤,皆大败不果。努尔哈赤称汗建国后,科尔沁蒙古首先来附。萨尔浒战役后,后金击败喀尔喀最强的宰塞,迫使喀尔喀五部听命于己。但这些人“时好时坏”,由于贪图明朝赏金,喀尔喀常常掉头攻袭后金。他们对后金无信,对明朝也无信。王世贞广宁大败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蒙古诸部违约不至,没有夹攻后金所致。

西征蒙古诸部的林丹汗日益强大,但对诸部无恩,最终使科尔沁部完全投入后金怀抱,并连兵一处,在龙安塔(今吉林农安)大败林丹汗。林丹汗乃“黄金家族”嫡派子孙,不搀假的元室帝胄。他有勇有智,经历数年经营,雄踞漠南蒙古。可惜的是,既生瑜,何生亮,林丹汗活的不是时候,他准备统一漠南漠北蒙古的时候,后金方兴未艾,努尔哈赤、皇太极龙父虎子,使得林丹汗在东北遭遇到极大阻力。

林丹汗此人智商高,情商低下,血液中流淌的满是铁木真的残暴和自以为是,向蒙古诸部巧取豪夺,咄咄逼人,使得其主领的察哈尔一部不仅没有向诸部催生“大蒙古”的凝聚力,反而形成离心力,科尔沁、阿禄等部蒙古纷纷投向后金。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