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缇萦 > 第16部分(第1页)

第16部分(第1页)

而缇萦是非去不可,问她原因,只说想李吾想得厉害。这样磨着、缠着,卫媪经不住她欢语央求,只好托了邻居照看门户,亲自送了她去,在会烛的地方,又托了妥当的熟人,回头再顺路送她回来。

缇萦说想念李吾是假话,其实是有知心话要说,就找了个僻静背光的地方,她'奇書網整理提供'悄悄问道:“可有你哥哥的消息?”

这一问,李吾不由得猜疑了。平时,缇萦再也不问的,就是李吾闲谈间,一提到此,她总是乱以他语,表示不愿意听——这自然是对朱文深恶痛绝的缘故,而此刻问到李舒,当然也是意在言外。

这样想着,李吾便故意反问一句:“你到底是问我哥哥,还是问朱文?”

让李吾一说破,缇萦不免害羞,好在背光,看不见脸色,消减了不少忸怩,想一想答道:“反正他们在一起,一问就都知道了。我老实跟你说吧,为我爹爹的事,很想有个跑腿的人。”

仓公的麻烦;李吾听缇萦隐约谈过,这是正经大事,李吾不便再开玩笑了。

“前半个月,我哥哥托人带信来过,说在洛阳很好。但要到咸阳去走一趟,大概夏天可以回家。没有提到朱文,想来他们仍在一起。”

“咸阳在何处?”

“远得很哪。我间过人,说长安还要过去。”

缇萦怏怏若失,朱文竟是行踪不明,就算能够辗转联络,一时怕也无法回到阳虚。李吾猜到她的心思,但也无能为力,只好这样安慰她说:“我记得朱文说过这话:半年以后,回来看你。算算日子,已经到了,说不定就在这几天,会突然出现。倘有消息,我马上来告诉你。”

缇萦不置可否,而心里却真的信了李香的话,想起去年秋天,他那神出鬼没的行踪,不由得生了希冀之心。睡梦中不时惊醒,一声猫叫,一阵淅沥的风雨,都会使她悬起了心,屏息着细听动静,怕的是朱文来了。

07

是阳虚侯启程入朝的第五天,有来自长安的官吏,一行七人,沿驿道乘用官置的“传车”,来到阳虚。为首的官员,一下车就到侯府谒见丞相,他向卫士说明的身分,是建尉属下的曹椽,名叫杨宽。

这必是有重要的刑案发生了,否则廷尉不会派遣专差到此。于是丞相传活接见。

侯王国中的丞相,是食俸二千石的大官。杨宽的官等差得很多,但来自朝廷,身分不同,所以丞相以客礼相待,略略寒暄之后,开始动问来意。

“有文书在此,请丞相过目。”杨宽把一囊封缄得极其严密的简札,捧到丞相面前。

那丞相久历仕途,练就一套深沉而圆滑的好手段。看着那满满一囊简札,且不忙打开,望一望天色,拉长了声音喊着:“掌灯!”然后又向杨宽歉意地笑道:“老眼昏花,只怕一时看不真切。耽误你的工夫,抱歉之至。”

“哪里,哪里!”杨宽口中这样回答,脸却仍是板着,就像一辈子都没有笑过似的。

丞相心想,看样子是件石破天惊的案子,而杨宽车等着回话。倘或必须即时裁决,连个闪转腾挪的余地都没有,那可不妙!

念头一转,他又出了花样:“请内史!”吩咐了这句,他又向杨宽解释:“断狱听讼,都归内史掌管。必得请了他来,对足下才有用。”

“嗯,是。”杨宽的声音,显得有些不自然了。

“从官几位?”

“六个人。”

“喔!”丞相又大声呼唤:“来呀!”等唤来侍从,他郑重其事地吩咐:“延尉衙门的六位差官,好好款待。”

“不必,不必。”杨宽赶紧说道:“有公务在身……”

“唔——”丞相重重地挥一挥手,打断了他的话装出不以为然的神气:“公务归公务,不能说不吃饭哪!”

杨宽让丞相用面子拘住了,只得伏身称谢。

“足下长途跋涉,连行馆都顾不得找,先料理公务要紧,如此忠于职守,实在叫人佩服。”丞相说到这里,略略踌躇,话风突转:“这样吧,内史怕一时不得来,不便让足下久等,我先奉陪足下进食,一面吃一面等,等内史来了,再开视文书,当面处理。足下看我这个办法如何?”

是如此一番殷挚好意,杨宽无法拒绝,只不安地搓着手说:“廷尉衙门的六位不当叨扰!”

丞相不再跟他多说什么。“别室置酒。”他向持了灯来的亲信侍从使个眼色:“内史的府第不近,怕得有一会才能到,你叫人再去催一催。”

朝夕伺候的亲信侍从,懂得他的暗示。明是“催一催”,其实就是通知内史,不妨缓缓而至。那侍从响亮地答应一声,退了下去,照计行事。

别室酒备,肃客入席。丞相为示郑重,特地把那一囊文书,一起搬了过去,就摆在杨宽身边。

杨宽是个极其干练精明的法曹,酒不肯多饮,话不能多说。无奈丞相深沉莫测,尽谈些京师的人物,本地的风土,把个奉命执法的官吏,当作久别重逢的良朋,特别是他绝口不谈公务,使得杨宽在不知不觉中撤了内心的戒备。

酒到半酣,杨宽忽然警觉,“何以内史还未驾到?”他问。

“啊——”丞相作出惊讶的神情,“不是足下提起,我竟忘了。来啊!”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