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林彪的这一生 > 第17部分(第1页)

第17部分(第1页)

第45节:你知道吗?我喜欢你!

不知不觉,两人走到了孙维世的宿舍前。到了互道“晚安”的时候。

林彪站定,直视孙维世,一字一句地说:“你知道吗?我喜欢你,非常喜欢你。跟你结婚,和你生活在一起,是我最大最强烈的愿望。”

林彪决定不再兜弯子,直截了当地把问题提出来,这使孙维世一下愣住了。这个平常受大家崇敬的英雄将领表面上那么严肃,不苟言笑,今天为什么说出这样的话来?孙维世猝不及防,脸庞涌起一层绯红,心跳得格外急促。她冷静了一下,也心直口快地说出自己的疑问:“您?您不是已经结婚了吗?”

林彪的脸也顿时热辣辣地红了起来。孙维世与张梅很熟,是一对要好的朋友。“我和张梅,你并不了解,我们合不来,关系一直不好,我很痛苦……”林彪向孙维世解释家庭的不幸,最后,他说“我和张梅的感情已坠入绝谷,难有复苏的机会。我很难过,我们之间很快就要分手,所以,我希望你理解我,支持我,帮助我。”

孙维世很为难,她心慌意乱地应付了一句,便逃避似的奔入宿舍。

1942年1月,林彪与张梅正式分手,张梅留在莫斯科工作。随后,林彪收到中共中央的来电,催促他尽早返归抗日前线。回国前夕,林彪又特意找到孙维世话别。吃过晚饭,两人一同来到莫斯科河畔散步。河水泛黑,缓缓地载着浮冰流向远方。

林彪有些伤感地说,“再过几天,我就要回国去了。”

“我希望在这里能看到您的捷报,比平型关大捷更辉煌的胜利!”孙维世真切地说。

“我一定不辜负你的期望。”林彪笑得有点勉强,“不过,我对你的期待,你还没有答复我呢!”

“您的期待?”孙维世不太想接上这个话题。

“你还记得我们上次的谈话吗?现在,我已经和张梅分手了,我也决定今后非你不娶!你是我一生中遇到的最完美的姑娘,你和我一块回国吧……”

孙维世没料到这位久经沙场的军人,在情感上同样好胜,而且情意绵绵。她估计林彪会把这个问题再次提出,要她表态的,早已有了心理准备。为了不伤林彪的自尊心,她委婉地拒绝道:“很遗憾,我不能和您一块回国。我正在念导演系,还没有毕业呢?”

“学不学习,毕业不毕业,这有什么要紧?如果以后你和我在一起,不必去演戏,就做我的助手!”

“那不行。我来苏联,是毛主席和周副主席批准的。学习是我现在压倒一切的任务,如果半途而废,我回去怎么向他们解释?”

…………

1942年2月,林彪怀着黯然、失意、怅惘的心情,形单影只地离开苏联,绕道新疆回到延安。

这是一段鲜有人知的恋情,林彪莫斯科之恋披露后,人们有时猜想:

“如果孙维世当时在莫斯科许诺且回国和林彪结合,林彪的下半生或许会重写?”

可惜历史是不容假设的,林彪也不是痴心汉。“文化大革命”期间,孙维世就是惨死在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残酷迫害之下。

十一重庆谈判

张浩临死之际,嘱咐林彪将自己埋在杨家岭对面的桃花山上,他要守望新中国的黎明。毛泽东、朱德为张浩执绋抬棺,说:“让张浩同志天天监督我们!”

林彪代表毛泽东入渝谈判,蒋介石愁肠寸断:“黄埔军校师生,灌注了我毕生心血,为什么有才华的都跑到共产党的匪窝里去了呢?”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偷越平汉铁路,叶群丢掉亲生女儿只顾自己逃命,林彪怒斥道:“你算什么母亲!”他嘱咐豆豆不要忘了救她性命的董叔叔。

林彪在1942年2月,取道新疆回国。刚抵延安中央机关,匆匆前来迎接的任弼时告诉他一个不幸的消息:

“张浩同志病危了!”

一听这话,林彪顾不上和阔别已久的战友搭话,便急如星火地朝延安张浩住所——西山窑洞赶去。

如前所述,张浩(林育英)是林彪的堂兄,也是领他参加革命的引路人。1922年林彪离开回龙镇林家大后,就一直在张浩的照护下。入学武昌共进中学,报考黄埔军校,参加南昌起义……这些决定林彪人生趋向的关键路口,都是张浩作主为他选择的。长兄如父,张浩心细如发,自从1935年两人重逢后,兄弟俩便生活、战斗在一起。1938年林彪身负重伤,更是多亏了张浩和他的夫人徐俊明的照料护理。可以说,在陕北,张浩是林彪唯一的亲人。林彪对这位堂兄既敬重,又喜爱,感情亲近融洽。

延安西山窑洞,炭火正旺。卧榻昏睡的张浩听见林彪在床边的呼唤声,苏醒了过来,他十分高兴,用微弱的声音说:“三弟,你回来了?!回来好,回来就好,我正等着你呢!”

张浩的一番话,说得林彪热泪纵横,泣不成声。

张浩在党内素有“钢人”之称。在残酷、冷峻的白区地下斗争中,他三次被敌人用刺刀、棍棒、苦刑送到阴间门口,三次又凭着悠悠一口气活转来。对他身体摧残最严重的一次打击是在1931年至1932年间。当时张浩任中共满洲省委书记,由于叛徒出卖,他被捕关进日军抚顺警察署监狱。日军宪兵对他滥施酷刑,企图让他就范。数九寒天,敌人强行撬开嘴巴,灌冷水,肚子灌涨以后,就穿着大头皮靴在身上连踩带踢。水渗着血从他的鼻子、口腔、肛门往外涌,但他始终守口如瓶,不吐一字,坚如磐石。十三个月中,张浩受尽人间苦刑,坚韧不屈,以致日军怀疑他是一个神经不健全的“疯子”。

经党组织营救,张浩于1933年出狱。此后,他历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援西军政委、八路军一二九师政委。1938年初,在紧张频繁的战斗生活中,张浩感到体力不支,奉调离职,由邓小平接任一二九师政委。

第46节:张浩生命垂危

1942年林彪回国时,张浩已生命垂危。他的心脏肿大三倍,肝脾失常,肺部水肿,皮肤蜡黄,腿上的肉稍一使劲就一块一块往下掉。

张浩自知不久于人世。弥留之际,他喃喃自语:“林氏三兄弟……林氏三兄弟……”突然,他问守候在旁边的林彪,“还记得大哥吗?他们不公平,他们不公平啊!”

他们的大哥林育南在1931年因反对王明“左”倾冒险主义而被开除党籍,后来牺牲在国民党刑场上。和他一同牺牲的还有“左联”五烈士和何孟雄等党的早期职工运动领导人。

张浩向环立在病床前的毛泽东、朱德、任弼时、董必武等人提出要为林育南、何孟雄、李求实等烈士,恢复党籍,平反昭雪。毛泽东代表中央答应了他的请求。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