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林彪的这一生 > 第2部分(第1页)

第2部分(第1页)

林育南意味深长地说:“你这个考虑很对,每个人的一生都有很关键的一两步,这个步子如迈对了,可说受用无穷;如迈错了,就会跌入深谷。武力没有正义是暴政,正义没有武力是无能。中国的革命,最终要靠军事解决问题,共产主义事业将来需要大批军事人才。我和你二哥(育英)搞党务、工运,你搞军事,我们林家三兄弟就各有所长。”

林育英也支持林彪南下。他从亲身领导并参加的二七大罢工、五卅运动最后惨遭失败的教训中认识到,革命非有武装力量不可,没有军事力量,赤手空拳、红口白牙是对付不了反动军阀的刺刀和警棍的。林育英还给林彪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次,一位工友因参加罢工被关进了监狱。林育英立即求亲托友,奔走营救。后因营救无门,便决定到警察局喊冤。他对警官说:“我的朋友是无罪的,你们不能关押他!”

第4节:我要陪着朋友一起坐牢

这名警官喝斥道:“憨包,滚开!你他妈不知天高地厚,到这儿喊冤叫屈来了,也不看看这是什么地方!”

“长官,”林育英仍然彬彬有礼地央求道:“你们要是不肯释放我的朋友,那么,就请把我也关起来吧!”

“为什么?”警官不解。

“我要陪着朋友一起坐牢,分担他的一些苦难。”林育英虽然说了许多的好话,流了许多眼泪,但他的朋友还是没有得到开释。他的所有努力都白费了。

“这些狗杂种,是不能用眼泪和央求打动的,要用武力来打倒。”林育英告诫林彪说。

林育南一反往常刚毅、严肃的神情,变得十分细心、周到。他亲自为林彪整理行李,忙着给广州的熟人、朋友写信,托他们照顾好第一次出远门的林彪。

临行前,林育南抄录了一首著名女革命家、“鉴湖女侠”秋瑾所写的《赤壁怀古》送给林彪:

潼潼水势响江东,

此地曾闻用火攻。

怪道侬来凭吊日,

岸花焦灼尚余红。

林育南语重心长地对林彪说:“秋瑾,一位妇女尚且能够驰骋沙场,为推翻清廷奋斗至死。我们七尺男儿更要奋发图强,有所作为。”

林彪对送行的林育南说;“大哥,你放心。此去黄埔,投笔从戎,我一定好好干,不为人龙,便为人虫。”

林彪从此告别了父亲林明卿、哥哥林庆佛和弟弟林育黎,也告别了堂兄林育南和林育英,踏上了他的军旅之路。

二黄埔从军

在“日月双璧”庇护下,黄埔四期生林彪表现如何?有人誉之为“军校之鹰”,有人认为“比较平庸”。

“彪决心从军征战,难免有个三长两短,岂不误汝青春?”林彪写下一纸退婚书。

喋血潮汕,彷徨庾岭。南昌起义失败后,林彪产生动摇离队思想,陈毅劝他做“经过失败考验的英雄”。

林彪走出了回龙山。

1925年冬,喧嚣的广州城粤华路杨家祠中共广东区委机关外来了一位瘦削的青年。他风尘仆仆,满面倦容,背着一个蓝花布包袱,操着满口浓重的湖北乡音。这位青年在门外踌躇了一阵,随后跨门进来,在会客单上填下一行文字:“林彪,十八岁,湖北黄冈人。求见恽代英、肖楚女先生。”

门卫认真地盘问了青年一番,才指点他往里走。

林彪千里孤行,只身一人来到广州,按照堂兄的吩咐,来找林育南、林育英的好友恽代英、肖楚女。在他们的帮助下,林彪顺利地考入了黄埔军校第四期,编入步科第二团第三连学习。

“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坐落在广州黄埔岛上,它是大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合作创办的军事政治学校。军校为国共两党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他们当中的绝大部分人日后成了统率千军万马的将领。他们高唱着“以血洒花,以校为家,卧薪尝胆,努力建设中华”的校歌入校,怀着“同学同道,乐遵教导,始终生死,毋忘今日本校”的信念离校。然而,残酷的现实,变幻的政治风云把他们分成了两个敌对的阵营,相互展开了绵延22年的生死搏斗。这是黄埔军校的不幸。

林彪入校受训时,黄埔军校已经毕业了三期学员。到林彪所在的第四期时,军校的经济条件虽然有所缓解,但还是捉襟见肘,十分紧张。学员按步兵、马兵、炮兵、工兵、辎重、政治各科分编成队,散驻在蝴蝶岗等地。整个军校,除一间俱乐部是青砖瓦房外,教堂、宿舍、伙房、厕所都是草房。军校学员每人发两套军装、两件衬衣、两双布袜、三双草鞋和一条武装带。学员以集体生活为主,每星期放假一天,可以自由活动或请假外出。黄埔军校参照日本士官学校教学内容,讲授《战术学》、《兵器学》、《筑城学》、《地形学》、《军制学》、《交通学》和《实地测图》等课程,此外还进行单兵动作、连排营行军、平战中的联络等训练。叶剑英是当时黄埔军校最有声望的战术教官。

林彪经过了从私塾到高中的系统学习,文化基础较好,人又聪明,因此,他的各科成绩在考评时均为“优良”,而且由于他肯动脑筋研究战术问题,深受一些军事教官的青睐,同学们不无妒嫉地称他为“军校之鹰”。这只“军校之鹰”不畏繁重的课堂课程,就怕野营拉练和早典。因为林彪耐力很小,体质虚弱,适应不了大运动量、长距离的训练。

按照军校的惯例,每天雄鸡鸣白时,只要不是雨天和雪天,全校各科各连的学生,都要围绕黄埔岛公路列队跑步。绕岛一周,大约有十五公里的路程。一天,素以严厉著称的邓演达教育长到校视察,全校学员早典跑得又快又齐。突然,步科三连的方阵中有一个学员“扑通”一下倒在了地上,整齐的队形被打乱了。邓演达疾步搀起这名扑倒在地的学员,大声问道:“你叫什么名字?怎么啦?”

这名学员满脸羞色,难过地说:“报告教育长,我叫林彪,刚才吃不消了。”

“停止跑步!便步走!”邓演达告诉值星官:“跑步要兼顾学员体力,逐渐增加路程,不可硬来。体弱多病者应视情况分别对待。”

黄埔军校的早跑,既是一种纪律的约束,又是锻炼身体的好方法。日积月累,持之以恒,林彪也逐渐适应了这种马拉松式的早跑,体质渐渐增强。到后来,身体虽然仍旧那样瘦削,但已经炼成了一副经得起摸爬滚打的筋骨。

黄埔军校是国共两党争夺革命领导权异常尖锐激烈的场所。校长蒋介石一手策划“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后,第四期学员的学习环境,表面上看来是处于左、右派斗争的低潮状态,实际上不过是大雷雨前的暂时沉寂而已。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调任中共广东区委军事部长后,恽代英和肖楚女便成为军校政治讲坛上的“日月双璧”。

第5节:林彪在政治上无出色表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