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九千岁 > 第183部分(第1页)

第183部分(第1页)

候,诺大个苏联被小小的德国打成了丧家之犬。与其说是俄罗斯最终打败了德国,不如说是俄罗斯寒冷的天气打败了德国。当初德国以装甲部队,横扫苏联令苏联毫无招架之力,其实说白了,俄罗斯只有匹夫之勇,完全是凭借人数优势,才持衡了德国。而且哪怕是论及个人战斗力,俄罗斯也绝称不上‘战斗民族’,在这方面,德国、芬兰都比俄罗斯强了不知多少!所谓的‘战斗民族’不过是国人的以讹传讹罢了。

后世,苏联尚且如此,更不用提这个时期了。在这个时期的西伯利亚,说白了,住的就是一群尚未开化的蛮夷。表面上看似个人彪悍,但遇到战争,只有被捏的份儿。西突厥怎么说也是跟大唐较劲了这么长时间,可谓是战斗经验丰富,若是让他们扎根在西伯利亚,绝对是后患无穷,指望西伯利亚那些‘土著’将西突厥残部灭掉,连想都不用想。所以,必须派兵继续追赶,务必要将西突厥死灰复燃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另一方面。老李同志开始派大臣进驻到西突厥境内,全权接管西突厥的一切。上次,因为条件不允许,老李同志将象雄和吐谷浑都拱手送给了吐蕃,这一次,突厥的领地无论如何也不能再给吐蕃。哪怕是突厥的领地穷乡僻壤,老李同志便是占着不用,也绝不会让给吐蕃。虽说现在是盟友,但身为皇帝考虑的要长远一些,现在已经帮助吐蕃建设经济了。若是有朝一日吐蕃太过强盛,也会成为一个祸害。事实证明,老李同志很有先见之明,他的预测得到了验证。

这一战,大获全胜,殷开山和秦叔宝班师回京,卫宏本来打算和殷开山就此别过,自己转道回吐蕃。但殷开山却携圣旨,说是老李同志要求卫宏一起回大唐。若是以往。卫宏回去之前要掂量掂量,不过经历了这么多事儿,卫宏倒是不担心,于是乎便跟着一起回去了。

回京后。卫宏便在宏远商行住下,等着老李同志的召见。与上次契丹一战一样,这次老李同志接见卫宏的方式也是在早朝上。在朝上,老李同志先是褒奖了殷开山等大功臣。而后有本上奏处理一下国事,随后又回忆一下过去,展望一下未来。最后。才提及卫宏,论功行赏。

卫宏心里觉得老李同志此举挺多余的,毕竟大家都知道自己现在已经封无可封了,若是只为了赏些金银,说实话,卫宏真不放在心上,赏的那仨瓜俩枣还不如自己随随便便赚一点赚得多。但出乎卫宏意料的是,这一次老李同志闭口不谈赏赐,而是聊了很长时间的封爵制度。在场都是聪明人,听了老李同志这么多的铺垫,很快就明白,老李同志是想继续加封卫宏。不过令人疑惑的是,卫宏现在已经是王爷了,再封能封到哪去?

就在众人疑惑之际,老李同志捋着胡子,扫视了一圈在场文武群臣,语气沉稳道:“朕治国讲究仁慈,治人则讲究赏罚分明。犯了错,必须要罚;同样立了功,也必须要赏。上次契丹一战,贤王令契丹臣服在我大唐脚下,为朕立下大功,但因种种原因,未能加封进爵。此次,突厥一战,贤王更是帮助勋国公、胡国公一举歼灭突厥,可谓是劳苦功高。此次若是再闭口不谈封爵一事,于情与理都说不过去。只是现在贤王已然是王,不知众位爱卿觉得,应该如何封赏?”

文武群臣一听这话,心想,好嘛,还玩这套?把这难题抛给我们,不是把我们往绝路上逼吗?若是说了,得罪卫宏,若是不说又得罪圣上,真是叫人为难!李靖有了上次的经验,这次不再乱说话了,与大多数人一样,不断的扫视周围,希望会有一个出头鸟。结果大家只是交头接耳,半晌也没个人说话。

卫宏始终不发一言,倒不是卫宏期待着继续加官进爵。对于加官进爵的利害关系,卫宏心里很清楚,同样老李同志心里也很清楚,从上次没有封赏就可以看得出来。但这次,老李同志又提及此事,是何用意,就令卫宏有些不明所以了。难不成经历了这么多事儿,老李同志依旧不能释怀,还要对自己动刀子?不过,上次离别的时候,说了那么多,想必不是逢场作戏,老李同志应该不会如此决绝吧?

想不通,便不去想,卫宏倒要看看,老李同志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老李同志见无人敢站出来,不由得叹了口气,心想这群所谓的大臣,平日里一个比一个能说,一到关键时刻就掉链子,真是靠不住!就在老李同志准备自己出面解决的时候,长孙无忌突然站了出来,脸色严肃,作揖言道:“启禀圣上,臣以为,贤王之功劳,无所能及。只封实衔已经不足为用,不如封一个可代表荣耀,证明贤王劳苦功高的头衔?”

长孙无忌的意思是,封个王啊,大臣啊,已经没啥意思了。要封,就封一个无实权,但身份地位却极高的头衔。比如像是‘国老、国师、大祭司’这种有名无实的头衔,既不弱了卫宏的名号,又封赏了,一举两得。

第四百八十八章九千岁

其实老李同志要说什么话之前,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而这‘深思熟虑’就是找长孙无忌先商量一下,互相通通气,然后在朝堂之上一唱一和。此番长孙无忌的一番话,都是老李同志的心里话。等长孙无忌说完,老李同志露出一个高深莫测的笑容,看向卫宏,轻言问道:”爱卿,你觉得可好?”

以前,在大学的时候,历史老师曾经给全班同学讲过一个故事,至今为止卫宏都记忆犹新。历史老师说,自古帝王无情又有情;当帝王还不是帝王的时候,为了争夺江山,为了收拢人心,帝王不得已才会对为自己打江山的将领们有情有义。当江山已成囊中物,帝王不再空想时,就会顺应那句话‘自古帝王多薄情’。为了巩固江山,为了巩固自己的皇位,更为了巩固自己的子子孙孙后代,帝王会不惜一切代价,铲除身边的不确定因素。朱元璋未称帝之前,是何等的有情有义,是何等的胸怀大志?而称帝之后,曾经为他打过江山的将领,寿终正寝者寥寥无几,那血腥的手段,令后人胆寒。

一直以来,卫宏都误会了,误会凭借着自己的一腔赤诚可以感化老李同志,而结果,帝王终究是帝王,是没有朋友的,和帝王成为推心置腹的朋友,下场往往都是悲惨的。在这一刻,卫宏终于开始后悔,后悔自己一开始就不应该帮助老李同志,北方一战也是,突厥一战也是,至少,大唐尚有外忧的时候,老李同志还会意识到自己是个有用之人,不会对自己下手。而如今,外敌所剩无几。大唐可高枕无忧,没有了境外的压力,老李同志就像大多数帝王一样,开始整顿内部……

自己是吐蕃驸马有用吗?现在看来是没用的!吐蕃尚未成熟,根本无法威胁到大唐,再者自己在是吐蕃驸马的同时还是大唐臣子,老李同志对自己下手,有理有据!

从一开始卫宏就低估了老李同志的城府,试问一代帝王,其心境。又岂是自己一个小人物能够参透的?

回想起那日城门楼子一别,老李同志动情的演技,卫宏就是一阵感慨。论到演技,还是老李同志更胜一筹!

“臣无异议!”尽管卫宏几乎已经知道了自己的下场,但卫宏还是没有撕破脸皮,就这么默默的承受着老李同志的编排。

“既然爱卿无异议,那朕便封赏了!”言罢,老李同志用甚是威严的目光,扫视一圈文武群臣。言道:“朕,钦封卫宏为圣佑天安常胜王,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乃九千岁也!长存于世,有罪不罚,有责不究,与朕同寿!”

此一席话。令大殿鸦雀无声!文武群臣愣住了,连卫宏自己都愣在了原地。就在刚才,卫宏还觉得老李同志要对自己下手了。而此时,老李同志一个‘与朕同寿’却令卫宏震惊不已,这个词代表的含义是什么,不用多说。

“圣上,您……”卫宏呆呆的看着老李同志,出于本能的想一问究竟。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