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九千岁 > 第86部分(第1页)

第86部分(第1页)

后,卫宏就知道他们肯定会把这个消息往上传,最终一定会传到老李同志的耳朵里。因此卫宏没有主动找老李同志,而是按兵不动,让老李同志主动找自己。

如今如愿以偿,卫宏便按计划行事,一五一十的将那夜发生的事说了出来。老李同志得知以后大为震怒。拍案而起,怒道:“卫宏,你可知道是何人所为!倘若将贼人抓捕归案,朕定不轻饶!”

老李同志现在把卫宏当成了宝。无论是柳州平鼠患、马鬃山大败回纥,还是建设银行,卫宏的能力都是有目共睹的,若是卫宏有什么闪失。必是大唐的一大损失!老李同志万万不能容忍这种事情发生。

见老李同志如此关心自己,卫宏心里竟一阵感动,不过感动之余。卫宏又在心里骂自己,好了伤疤忘了疼,难道忘了以前老李这老东西是怎么坑自己的钱了吗?

卫宏毕恭毕敬的行礼言道:“臣多多少少掌握了一些证据。”说到这,卫宏从怀里将那两块布拿了出来,递给老李同志:“这两块布是当夜刺客遗留下来的,那块黑布的材质是素色丝绸,后期染成黑色,是刺客夜行衣的首选布料。那块浅蓝色的布料,则是亚麻布,而且还是仆人装。臣特意暗中调查了一番,经过种种排查佐证,断定这些布料是出自门下省左散骑常侍张曙的府上。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这个张曙便是要取臣性命之人。”

老李同志并没有像卫宏想象中的那样马上抓人,而是端详了一会儿布料,随后眉头微周,问道:“卫宏,你可知那张曙为何要害你性命?”

实话不能说,若是卫宏说自己是为了替别人伸冤,遭到张曙先下手为强,那卫宏自己也会因此惹来麻烦。毕竟卫宏现在没有实权,仅仅是一个县伯,调查官员等事务,根本轮不到卫宏插手。因此卫宏编了个谎话:“圣上,依臣之见,这张曙定是因为臣马鬃山一行,大放异彩,他怀恨在心,担心臣将来对他的仕途不利,因此才暗中下此毒手。”

政治仇杀并非什么罕见之事,老李同志这辈子也见过不少,因此并不怀疑卫宏话的真实性。随后又问了一些关于这事的细节,在确定此事的确是张曙所为后,直接下旨缉捕张曙,将张曙关押进刑部,进行审问。

卫宏离开皇宫后,便在家中等候。料想这张曙为官多年,锦衣玉食,养尊处优,断然是受不了刑部的刑法,很快就会招供。可出乎卫宏意外的是,张曙被抓进刑部之后便没了消息,一连三日也没提此案有什么进展。为了安全起见,卫宏便差人问了一下刑部,这才得知,张曙拒不承认,宁死不屈。

本来信心十足的卫宏,被张曙的态度给搞得心里七上八下,经过一天的思考之后,卫宏决定亲自去拜访一下张曙。争得老李同志的同意,在刑部狱卒的带领下,卫宏见到了这个张曙。年龄在四十岁到五十岁之间,尖下巴磕,眼睛虽小却十分聚光,体型消瘦。老远一看,不像是什么大奸大恶之人,反而更像是个慈祥的小老头子。

而就是这样一个慈祥的小老头子,已经被刑部折磨的遍体鳞伤,神情颓萎,如风烛老人般,奄奄一息。张曙浑身是血的被绑在柱子上,脚边还放着一堆用过的刑具,瞧那可怜的模样,看的卫宏只揪心。但揪心归揪心,毕竟这个人曾经派刺客刺杀自己,用卫宏的话说‘无害的外表下,隐藏着一颗凶险之极的心!’

第二百二十七章事有蹊跷

“张大人,你这又是何苦呢,事已至此,为何还抵死不认?依我看,你还是招了吧,这样对大家都好。”卫宏站在奄奄一息的张曙面前,语气沉稳的说道。

张曙吃力的睁开眼皮,瞥了卫宏一眼。卫宏无论是在市面上还是在朝堂上都很出名,张曙也见过卫宏的真尊,因此知道卫宏这个人。看清楚来者是卫宏以后,张曙吐了口气,十分虚弱道:“卫先生,老夫不知道你究竟是受人蛊惑,还是有意陷害。老夫只知道,从未派人害过你的性命。既然是子虚乌有之事,老夫又何必承认?”

闻言,卫宏眉头微皱:“张大人,如今已经证据确凿,你竟然还要强言狡辩。那两块布刺客身上遗落下来的布,皆是从你府上流出来的。若非证据确凿,我岂能武断行事?”

张曙喘着出气,盯着卫宏的双眼,有一句没一句的说道:“单凭两块布,便能断定是老夫所谓,这不是武断又是什么?京城用这布料的人,多之又多,你为何不怀疑别人,反而偏偏怀疑老夫?依老夫之见,你所谓的证据,根本就不是这两块布,而是别的什么东西!”

卫宏没想到这张曙如此精明,竟然直接就猜出卫宏的证据,最主要依靠的不是布料,而是张曙以前在工部任职过。后面的话不能明着说,卫宏先是将牢里的狱卒打发出去,待牢里只剩下卫宏和张曙后,卫宏轻声道:“张大人,卫某且问你一句,你以前可否在工部任职过?当初吴郡修建堤坝庙祠的款项,是否都经过你之手!”

刚才还甚是颓废的张曙,听到这话,突然来了精神。在沉默片刻后,张曙似乎想到了什么。自嘲的笑了一声:“不曾想,卫先生为难老夫,是因为当年吴郡的一件贪污案!敢问卫先生与颜思义是什么关系?”

卫宏眼睛一转,随口言道:“并无关系,卫某如此行事,只是为枉死的冤魂伸冤罢了。当初吴郡修建堤坝庙祠,所花款项之巨令人咋舌,你和吴郡刺史见财起意,从中克扣大量钱财。后来事情败露,你二人便将黑锅扣在了颜思义的脑袋上。先是令颜思义被捕,随后杀人灭口,让颜思义将罪名坐实,而你二人则逍遥法外。是也不是?!”

听完卫宏的一番话,张曙愣了一会儿,片刻之后竟然仰头大笑了起来。笑的时候牵动了伤口,令张曙一阵猛咳,脸色如蜡纸一般难看。等缓过劲来以后,张曙一字一顿道:“好一个颜思义。蛊惑人心的本事当真是了得!哪怕是已命丧黄泉,依旧有人为他肝脑涂地。”

说到这,张曙的声音戛然而止,看着卫宏。反问道:“老夫且问你,吴郡一案你知道多少?你对颜思义又有多少了解?”

被这么一问,卫宏哑口无言了。一开始只听了颜如玉的片面之词,再加上简单的查询了一下关于颜思义的资料。除此之外,对吴俊一案根本没有多少了解。

见卫宏沉默,颜思义深吸一口气言道:“老夫不知道你究竟是真关心吴郡一案。还是以此为幌子,故意陷害老夫。不过知不知道这些已经无足轻重了,事到如今你的目的已经达到了。老夫被关进大牢,自是跳进黄河洗不清,终究会徒挨一刀尔。只求卫先生只对付老夫一人便好,莫要为难老夫的家人,老夫在此拜谢!”

卫宏蔫了,心中不由自主的骂了一声‘妈了个巴子的,究竟是怎么回事?这案子怎么越深入越蹊跷呢?’看着张曙临死前淡薄的神情,以及面对刑法不屈不挠的毅力,卫宏开始犹豫了起来。经过‘短崭’的思考之后,卫宏离开刑部,先是请求老李同志暂时不要对张曙进行严刑逼供,随后前往刑部放资料的地方,查阅吴郡一案的细节。

在查阅中卫宏发现,当初吴郡一案上报给朝廷的居然就是张曙,根据张曙当初的口供,上报给张曙的是吴郡刺史,而告诉吴郡刺史颜思义贪污的竟然是颜思义的儿子颜半城。而卫宏在户部查资料的时候,上面明明写着颜半城因颜思义贪污一案遭到连坐。若真是由颜半城大义灭亲,将父亲的罪证公之于众,按理来说应该将功补过免于连坐。而且若真是张曙和吴郡刺史狼狈为奸,陷害颜思义,那肯定事先和颜思义的儿子通了气,事成之后杀人灭口,只杀颜思义便可,何必将颜半城也一同灭口?毕竟颜半城提供颜思义的罪证,可以将功补过,完全没必要自杀,若是张曙为了杀人灭口,杀掉颜半城,反而会弄巧成拙,引起不必要的怀疑。户部和刑部资料的差异,是卫宏发现的第一个疑点。

随后卫宏又发现,修建堤坝庙祠的款项,虽然皆由张曙经手,但他当时在工部任职时就已经身在京城,在层层监督之下,根本就没机会对款项下手。而派发到吴郡以后,吴郡刺史点清楚数额以后,就登记造册,汇报给朝廷,也没有动手的机会。反倒是颜思义身为别驾,多了很多可能性。事情进展到这里,颜思义究竟是清官还是贪官已经开始变得模糊起来。

最后一个疑点,颜思义死了以后,却并未在颜思义的家中搜出贪污的款项。按理来说这应该洗刷掉颜思义的嫌疑,但事实上这反而令卫宏更加疑惑。若颜思义是清官,张曙为了让戏演得更逼真一些,肯定会把一定数额的钱财偷偷的送进颜家,然后让官兵搜查出来,证据确凿以后,根本就容不得颜思义狡辩。这种种的不合理现象,令卫宏开始怀疑颜如玉来找自己的动机究竟是什么!真的是为颜思义伸冤?还是另有其他打算?

第二百二十八章拨云见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