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暴君靠打脸追我 > 第36章 咱们来聊聊匈奴人是怎么活下来的呗(第2页)

第36章 咱们来聊聊匈奴人是怎么活下来的呗(第2页)

蒙恬的目光扫过这些瓶瓶罐罐,眉头微微皱了一下,鼻翼轻轻翕动,似乎在嗅闻这陌生的气息——泥土的腥味、草根的涩味,还有竹简经年累月晒晾后散发的微霉味。显然,这位在战场上度过大半生的老将军,对这些东西感到既陌生又困惑。

将军请看,我拿起一捧来自河套的沙化土壤递到他面前。沙粒从指缝间簌簌滑落,粗粝的触感像细砂磨着皮肤,这就是匈奴人年年南下的根源。草场沙化,牧草减少,他们的牛羊一到冬天就会大批饿死。所以,他们不是为战而战,是为活命而战。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接着,我又拿起一株被精心保存的、根系特别发达的耐寒麦种。麦秆干燥却坚韧,根须像蛛网般密布,缠绕在一小团保湿的苔藓里。我轻轻剥开外皮,露出内部金黄的胚芽,一股淡淡的谷香随之飘出。

而这,就是我们的答案。这麦种是农学堂花了五年时间杂交培育出来的,能在北方苦寒之地生长。只需要普通粟米七成的水,就能有八成的收成。它扎根特别深,还能反过来固化沙土。

我一边说,一边把那株麦苗轻轻插进了那捧沙土里。

就这么一个简单的动作,却让整个房间的气氛为之一凝。阳光照在麦叶上,泛出嫩绿的光泽,像荒原上的第一抹春意。

蒙恬沉默地看着,那双古井无波的眼眸里终于泛起一丝波澜。他戎马一生,想的都是怎么用最快的速度斩下敌人的头颅,却从没想过,战争的胜负或许在挥刀之前,就已经由这些不起眼的种子决定了。

纸上谈兵,终究是虚的。他终于开口,声音依旧沉稳,但多了几分审慎,河套那地方,风像刀子一样,滴水成冰。你的麦种再好,没有水也是白搭。你的农夫再多,匈奴骑兵一个冲锋就能让他们血流成河。你怎么引水?又怎么保护他们?

将军问到点子上了。我对他会这么问一点也不意外,转身指向那个巨大的沙盘。那是我闭门三天不眠不休的心血结晶,上面用不同颜色的细沙精准还原了阴山以南、黄河以北的每一条山脉与河流。

指尖划过沙粒堆砌的地形,触感粗砺而真实。我指着黄河几字拐弯处的一个节点:这里地势南高北低,我们只要在这儿筑一道分水堰,先修十里示范段,验证水势走向和土壤吸水能力。头两年试渠通水,五年初具规模,十年全面成网。

至于防护,我看向他,目光灼灼,这就需要将军的三十万铁骑了。我的方案是以工代守,以渠为墙。我们每修一段水渠,就在水渠内侧筑起一道高垒,垒上设烽火台,和长城烽燧系统连起来。屯田的农夫平时是百姓,战时穿上盔甲就是士兵。我们的城池、粮仓都修在水网的核心节点,匈奴骑兵擅长野战,但不擅长攻坚,更不擅长水战。犬牙交错的水网会成为他们战马的泥潭和噩梦。

我拿起一枚代表军寨的黑色小旗,没有插在传统的山口要道,而是插在了一条规划中的主水渠与支渠的交汇处。

兵和农不再是前后之分,而是表里一体。将军的军队在外线扫荡游击,威慑匈奴主力,而我的屯田兵团在内线不断蚕食他们的生存空间。他们进一步,我们就守。他们退一步,我们就进一步。不出十年,阴山之南将再也没有匈奴的牧场,只有我大秦的万顷良田!

整个内厅死一般寂静,只有沙盘边缘烛火晃动,在墙上投下众人凝立的剪影。

蒙恬俯身凝视了很久,指尖缓缓划过那条蜿蜒的主渠线,像是在丈量一条尚未诞生的长城。他身后两名亲卫对视一眼,眼中都是震动——他们征战半生,从没想过一条水渠也能成为杀敌的利器。

终于,他直起身,目光如刀锋般刺向我:以工代守,可曾想过寒冬酷暑?想过运粮的艰难?想过万一渠还没修好敌人就来了,三十万百姓岂不是都要落入敌手?

都想过了。我迎上他的视线,毫不退让,所以我请求陛下准许在北地试行军屯一体的办法。第一批十万农夫都由退役老兵带领,自带兵器,每百人编成一屯,设屯长统辖。他们不是手无寸铁的平民,而是拿锄头的战士。

蒙恬沉默片刻,忽然低笑一声:好一个拿锄头的战士。。。如果这个策略成功了,我愿意亲自为你执耒耕第一垄地。

说罢,他抱拳一礼,转身离去,铁甲铿锵声渐行渐远。

等到庭院重归寂静,我缓步登上农政司西侧的露台。夜风凛冽,吹得衣袂翻飞,发带挣脱束缚,在空中猎猎作响。抬头向北望去,星河如练,横贯幽暗的天际。那里是我从未踏足的漠南雪原,也是我许诺给这个帝国的未来。

可我知道,在咸阳的深巷里,仍有人在磨着刀,等着看我跌落尘埃。但他们不懂——真正的战役,从来不在朝堂的唇枪舌剑之间,而在大地复苏的第一株绿芽之中。

喜欢暴君读心:我靠剧透拿捏他请大家收藏:(www。xiakezw。com)暴君读心:我靠剧透拿捏他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