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镜空是什么意思 > 第101章 山海不言衷(第2页)

第101章 山海不言衷(第2页)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罗明元上前扶住几乎站立不稳的沈淑兰,声音沙哑而疲惫:淑兰,是我的错,是我不该瞒你。可当时情况特殊,陈兆谦在打云净婚事的主意,肖先生同我商量过,为了云净的周全,我同意了。这件事知道的人越少,云净就越安全。慕婉……她也是奉命行事,她在云净身边,替他挡去了很多麻烦和怀疑。没有这层身份,云净的处境只会更危险。

沈淑兰伏在他肩头,无声地流泪,肩膀剧烈地耸动着。

林慕婉看着这位为儿女担惊受怕的母亲,心中充满了同情与敬意。她轻声但清晰地说:夫人,请您放心。云净同志在渝州很安全,他的林家女婿身份,还有义联公的背景,是目前保护他最好的铠甲。组织上会竭尽全力保障他的安全。我在香江,也会尽我所能,为前线,也为像云净同志一样奋战在隐蔽战线的同志们,提供支援。

她没有再称呼,这个称呼已经显得不合时宜。

沈淑兰看着她,眼神中的激动慢慢平息,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沉的、混合着担忧、无奈和一丝理解的复杂情绪。她长长地叹了一口气,仿佛要将胸中所有的郁结和恐惧都吐出来,无力地挥了挥手,由罗明元搀扶着,慢慢走回卧室,背影显得异常疲惫和苍老。

书房里只剩下林慕婉一人。她静静地站着,听着卧室里隐约传来的压抑啜泣声,心中五味杂陈。坦白虽然带来了暂时的痛苦和隔阂,但也卸下了她心头的重负。

片刻后,卧室门轻轻打开,沈淑兰走了出来,眼睛红肿,但情绪似乎平复了一些。她示意罗明元不用跟来,独自走到林慕婉面前,目光复杂地端详着她。

“慕婉,”她的声音还带着哭过的沙哑,但语气却异常认真,“既然你和云净都是单身,又举行了婚礼,名分已定。不如……不如就将错就错吧?我是真心喜欢你这孩子,云净他身边也需要一个像你这样知根知底、又能帮衬他的人。假戏真做,未必不是一段良缘。”

这个提议让林慕婉心头一震。她看到沈淑兰眼中不仅是撮合,更深的是一种母亲试图为身处险境的儿子抓住一根“救命稻草”的急切与奢望。

林慕婉心中不忍,但不得不再次击碎这位母亲的期盼。她轻轻握住沈淑兰的手,声音温柔却坚定:“罗夫人,您的好意,慕婉心领了。但是……这不行。”

她顿了顿,眼中流露出一丝属于她这个年纪女子的、真实的羞涩与思念:“不瞒您说,我心里……早已有人了。他和我一样,是槟城的华桥,我们从小一起长大,他现在……在新四军那边。我们约好了,等打跑了日本人,就回槟城结婚。”

这个信息让沈淑兰愣住了。是了,林慕婉和云净同岁,一直不成婚,自然是因为有属于自己的等待和牵挂。

看着沈淑兰眼中希望熄灭后更深的失落与担忧,林慕婉心中一阵不忍,补充道:“而且,夫人,即便没有他,我和云净同志也是不可能的。”

“为什么?”沈淑兰下意识地问。

林慕婉的目光变得有些悠远,仿佛在回忆什么。“这两年,我和云净同志朝夕相处,他隐藏得很好,但我能感觉到……他心里,其实装着一个人。”

沈淑兰彻底惊讶了:“云净他心里有人?是谁?他从未提过……”

林慕婉轻声说,带着一丝女性特有的敏锐和同情,“我不知道那个人是谁,但我能看出来。有时候他会对着某个地方出神,眼神很温柔,又带着点担忧;有时候听到某些消息,他会有一瞬间的失神。那不是一个心里空着的人会有的样子。那是一个……心里装着一个人,却又不得不保持距离的人才会有的状态。”

她看向沈淑兰,恳切地说:“夫人,云净同志肩上的担子太重,他把自己逼得太紧了。他心里那份感情,恐怕也是他沉重负担的一部分。我们不能再给他增添任何形式上的束缚了。他现在需要的,不是一段稳定的婚姻,而是同志的支持和家人的理解。”

这番话,像一盆冷水,浇熄了沈淑兰最后一点不切实际的幻想,却也让她对儿子有了更深的、让她心痛的理解。原来她的儿子,不仅在刀尖上行走,连内心深处,也藏着不为人知的孤寂与重负。

沈淑兰长长地、无声地叹了口气,眼泪再次滑落,但这一次,少了激动,多了无尽的怜惜和认命。她反手紧紧握了握林慕婉的手,声音哽咽:“苦了你们了……都是好孩子,却都要受这样的苦……我明白了,我以后……再也不提了。”

这一次,她是真的接受了这个残酷而复杂的现实。她转身慢慢走回卧室,脚步比刚才更加沉重。

林慕婉站在原地,心中充满了对这位母亲的同情,也对那位藏情于胸、并肩作战的“丈夫”罗云净,生出了一种更为复杂的敬意。

只是,望着卧室的方向,林慕婉知道,这位母亲心中的牵挂和恐惧,并不会因此减少分毫。在这动荡的年代,每一个选择背后,都承载着个人与家庭的巨大牺牲。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而且,从罗明元之后与她更加深入、毫无保留的合作来看,这次坦诚,也为她在香江的工作,扫清了最后的障碍。

渝州的雾,似乎比往年更加浓重粘稠,将整座山城包裹得密不透风。资委会大楼内,罗云净审阅着手中的文件,眉头微蹙。这是经济部那个“侨资工业建设小组”的首次会议纪要,他作为“特邀顾问”列席。会议气氛热烈,但提案大多华而不实,在国民政府捉襟见肘的财政现状下,许多宏大构想无异于空中楼阁。

然而,其中一个经过精心包装的提案,却被单独拎出来讨论——即“利用侨资与国内配套,先行开发滇北地区小型、关键性水力资源,以保障内迁兵工厂及战略矿产紧急用电”。

这份提案引起了罗云净的警惕。

而那位徐思源徐专员会后对他异常热情,言语间透露出希望他能“牵线搭桥”更让罗云净产生了怀疑。滇北真正的价值,在于那些伴水而生的稀有矿藏——锡、钨、铜,恐怕这才是经济部真正的意图。

他从报纸上看到肖玉卿给他的暗号,从只有他们俩才知道的死信箱取回了情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